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杂志 北大期刊

Youth Journalist

杂志简介:《青年记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0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刊首快语、前沿报告:新生态中的媒介批评、理论视野、观察与批评、调查与研究、新闻实践等

主管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主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国际刊号:1002-2759
国内刊号:37-1003/G2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194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24664
总被引量:25399
H指数:28
立即指数:0.019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4919
  • 电视人的焦虑与思考

    作者:梁伟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04年康熙(注:台湾综艺栏目《康熙来了》)开播,那年我来北京上学。当时每集《康熙来了》更新,在广院内网共享P2P平台的下载量都是第一名,大学期间几乎一集不落,当佐餐消遣。今日,康熙谢幕,再见十二年!"这段话是我的一位好友最近在朋友圈发的,对于这样一档电视综艺栏目的谢幕,各种感慨一度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刷了屏。

  • “扶老人被讹”报道的舆论导向偏差

    作者:邢婷 刊期:2016年第05期

    扶起摔倒的老人,本是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幕。然而,近年来随着"扶老人被讹"事件不断曝光,"扶不扶摔倒的老人"已经成为道德领域与新闻报道的一大热点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有关,但一些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没有站牢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是倾向于选择负面角度传递信息,先入为主地刊发了大量倾向性比较明显的报道,也是"扶不...

  • 新闻报道的“道德考问”误区——以“开封老人雨中摔倒溺亡”事件为例

    作者:郭梓桢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有关老人摔倒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老人摔倒,无论扶或不扶,都能成为热点新闻。"道德考问"成为此类新闻的惯用报道角度:或质疑围观者"冷漠无情",或痛骂"老人变坏"。在这样两极化的报道中,媒体一味以"道德"为角度来煽情,似乎"老人变坏"或"人心冷漠"已成为社会风气。

  • 对精神病群体新闻报道现状的研究——由“6·20宝马案”新闻引发的思考

    作者:邱天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15年6月20日,南京秦淮区石杨路与友谊河路路口发生一起车祸,一辆宝马轿车以闪电般的速度闯红灯,在路口撞上了一辆正常左转弯的马自达轿车,马自达轿车后半车身被撞得粉碎,车上两名年轻人当场身亡。之后这段车祸视频在网上流传甚广,惨烈的车祸现场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 精神健康传播需从价值判断回归医学判断

    作者:张晨 齐文博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15年9月6日,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过官方微博通报了"6·20宝马案"后续情况。其中,警方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肇事者进行的精神鉴定结果显示:肇事者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因而迅速成为一个网络热词。

  • 新闻报道中的国家修辞策略——以人民网主站关于“占中”的报道为例

    作者:赵永刚 刊期:2016年第05期

    国家修辞,是以国家为修辞主体,具有构建国家形象、处理国家事务、解决国际争端的作用。而新闻转播是国家修辞的重要表现形式。官方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更能凸显国家修辞策略的运用。香港"占中"事件吸引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中青月度舆情指数》(2014年10月)中,"占中"排名第17位。

  • “平安肇庆”微博运营管理的经验——基于访谈法的研究

    作者:刘立荣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10年2月25日19时,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的官方新浪微博"平安肇庆"开通,成为我国第一个公安微博。截至2015年8月底,"平安肇庆"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三大微博平台共有粉丝500多万人。本文主要通过对"平安肇庆"微博管理人员——肇庆市公安局公共关系科工作人员的访谈,研究其运营管理机制及特点。

  • 企业网络环境的传播模式与策略——基于国内外企业网站的对比分析

    作者:赵宇 李文竹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国内学术界对环境传播的研究有所增加。当前国内对环境传播各社会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体和社会NGO组织的环境传播战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有一定的涉及,但鲜有人指向企业环境传播的修辞话语结构分析层面,此角度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更是缺乏。

  • 大数据挖掘与新闻选择的比较

    作者:王丽斯 赵新宁 刊期:2016年第05期

    Web2.0信息环境的特点,使数据新闻从内容组织、呈现方式、传播渠道、时空维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几乎改变了原有新闻工作的每一个要素。Web2.0信息环境的媒体具有横扫一切的态势,重新定义了信息组织方式、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等,由此带来的传播效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 西方公共电视与中国公共电视

    作者:李科 刊期:2016年第05期

    西方公共电视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 (一)西方公共电视的理论基础 欧洲公共电视建立的基础主要基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理论。其主张有:公共领域是促进国家、社会实现民主自由的重要力量。它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市场之外,而大众传媒是公共意见的主要引发和传播载体,因而成为了构建公共领域的重要力量。

  • 批评话语分析:新闻评论研究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范敏 刊期:2016年第05期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意见生成与意义解读的新变化 新媒体时代,作为公共空间言论表达的重要形式,新闻评论的社会参与度高、影响大,但质量参差不齐,这与新的传播环境带给新闻评论的意见生成与意义解读七大新变化有关:评论主体多元带来的利益诉求的高度分化与持续对峙;持不同意识形态立场的群体言论的固化;

  • 病毒式传播中受传者的心理因素

    作者:熊若柳 李倩坤 刊期:2016年第05期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病毒式传播以速度快、成本低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得到了传播者的喜爱,纷纷开始探索病毒式传播的"妙方"。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来,学者们对病毒式传播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定义、传播特点、传播模型、分类以及在现实中的作用。但是,对于病毒式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少。

  • 摄影纪实性与“决定性瞬间”的悖论与结合

    作者:李宁 刊期:2016年第05期

    1839年摄影术诞生至今,从小孔成像到如今的数字摄影,其中的技术革新是翻天覆地的,照相机的功能也愈发变得强大,而摄影也从最初的纯技术应用发展到现今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不管照相机的技术如何演变,摄影最初的记录和保存功能仍然是最基础、最本质的功能,摄影纪实仍然是最根本的存在属性。

  • 环境风险决策中民意表达的现实困境

    作者:尹瑛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高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体现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众高涨的权利意识和不健全的权利实践渠道间的冲突。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类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开放自主的表达空间,受到传播学者普遍关注,被视为具有"底层赋权"效用的媒介力量。

  • 舆论监督要“有始有终”

    作者:韩爽 刊期:2016年第05期

    以批评性报道作为切入点的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舆论监督的存在,社会中的不公平、不公正和危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及问题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然而,舆论监督不能仅仅是把老百姓非理性的情绪煽动起来,而是要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推动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