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杂志 北大期刊

Youth Journalist

杂志简介:《青年记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0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刊首快语、前沿报告:新生态中的媒介批评、理论视野、观察与批评、调查与研究、新闻实践等

主管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主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国际刊号:1002-2759
国内刊号:37-1003/G2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194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24664
总被引量:25399
H指数:28
立即指数:0.019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4919
  • 做一个简单而执着的人

    作者:石念军 刊期:2015年第26期

    前段时间,单位举办了一个相对正式的新记者转正仪式。这种转正仪式,必然有助于新记者理解这份工作的庄重以及报社上下的期望。正如美联社互动编辑部主管莎兹娜·耐瑟所说:"我们需要让年轻的记者认识到,他们是能够改变新闻机构的。事实上,我们也经常期望他们能做出一些改变。"这是每一家报社对每一位新入职同事的期待,也是每一家报社所坚信能够...

  • 对“僵尸肉”事件的反思

    作者:严洁 刊期:2015年第26期

    今年夏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僵尸肉"事件,随着讨论的深入和相关权威信息的披露,已渐归平息,但由此带给人们尤其是媒体从业者的思考是持久的、多方位的。在此事件中,来自媒体行业内部的"假新闻"质疑、舆情的几经反转以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多元化评判,让我们有必要对新闻业的一些"老问题"重新做一番审视和探讨。

  • 审美距离的相对论——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引进热潮的冷思考

    作者:梁岩 刊期:2015年第26期

    自从2010年《中国达人秀》开始,中国大陆进入海外节目引进的全盛时期,抛开了之前模仿抄袭港台、日韩的节目模式阶段,大量引进海外节目版权,创造了电视荧屏百花绽放的一时繁荣。

  •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视听符号使用策略——以2014年APEC峰会文艺演出为例

    作者:张梓轩 汤嫣 刊期:2015年第26期

    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申办及承办国际重大会议、重大赛事等,主动走向世界,并在此过程中积极传播中华文化。2014年11月中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事件,在APEC峰会期间举办的文艺演出,成为中国进行跨文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良好时机。

  • 媒介融合语境下政府形象建构的话语策略——以中纪委的形象建构为例

    作者:肖帅 刊期:2015年第26期

    "话语是制造与再造意义的社会化过程。"1政府向来被认为掌握着制造意义的话语主导权,但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意义制造的话语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政府亟需洞悉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掌握话语建构与形象传播的规律,再造自身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取得更广泛的民众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在自身...

  • 中国媒介体制变化趋势探析

    作者:张萱 刊期:2015年第26期

    对媒介体制的理解媒 介体制(mediainstitution)指嵌入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中的媒介组织及媒介运行的正式与非正式的程序与规则,而媒介体制是媒介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媒介体制从根本上看是本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反映。一般学术界讨论的关于媒介体制涉及的主要板块包括出版、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因广播...

  • 人民日报关于“计划生育”报道的框架

    作者:李玲 刊期:2015年第26期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肩负着宣传党政方针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使命,也是受众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动态的重要渠道。人民日报作为官方主流媒体代表,对公众议程设置和社会舆论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中外主流英文报纸对外财经新闻报道比较——以《中国日报·美国版》与《亚洲华尔街日报》为例

    作者:刘沫潇 刊期:2015年第26期

    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次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继2012年7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首次降息调控,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举措,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日报·美国版》与《亚洲华尔街日报》均依托于本国业已成熟的主流传媒品牌,承担对外报道职责。本文选取两份报纸对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降息的首篇报道作...

  • 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与国家认同建构——《澳门日报》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特点分析

    作者:陆丹 谢慧铃 刊期:2015年第26期

    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关系 国家认同是在有他国存在的情况下,国民对自己国家独特性的想象、认识和期待。就个体层面而言,国家认同是指国民个体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政治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国家认同建构不仅是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 《联合早报》对南海问题的报道框架

    作者:康菊霜 刊期:2015年第26期

    南海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外交关系的重要国际议题。2014年5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对于南海问题,美国首次正面强硬攻击中国。南海问题由声索国(声明索取某地区领土主权的国家)争议扩大到了非声索国以及美国等大国的关注。新加坡是一个重要的海上航道国家,海上航行自由关乎新加坡的重要利益。

  •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河南形象”

    作者:杨光 刊期:2015年第26期

    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形象"在银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相关研究少人问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定数量的有关"河南形象"的电影文本的出现,让"河南形象"开始真正成为"形象学"研究的子题之一,并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补充。90年代,"河南形象"的银幕表达出现了武侠神怪片的新类型,但形象演变已暗含着低俗化、戏谑化和妖魔化的问...

  • 网络时评意见领袖的意见表达与心理动因

    作者:朱洁 刊期:2015年第26期

    当前面临重大转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矛盾的凸显期和事件的频发期,需要我们通过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研究深刻理解网络民意的意见表达及网民的心理动因。以往的研究揭露了网络意见领袖"来自社会工薪阶层"的"草根特性",1但事实上,他们在意见表达的方式、强弱、倾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社会阶层属性的角度探究其"差异性意见"背后的心理动...

  • 白岩松:中国舆论场最缺理性

    刊期:2015年第26期

    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的新书《白说》即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白岩松在书中谈及"说话"的话题:"目前的中国,人群中的对立与撕裂愈演愈烈,作为一个新闻人,不能加重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理性,是目前中国舆论场上最缺乏的东西,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也因此,中国舆论场上总是在争斗、抢夺、站队并解气解闷...

  • 对图像霸权的解析

    作者:巴香丽 刊期:2015年第26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受众对于图像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掌握媒介资源的传播者也纷纷通过传播图像化的信息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的相互满足促进了图像化时代的发展,图像霸权也随之成为一种趋势。

  • 媒体作用下私人领域公共化的历程

    作者:胡琪萍 胡沈明 刊期:2015年第26期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私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私人活动,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私人空间。媒体传播往往要求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满足受众好奇心理,消除不确定性。两者属性的对立随着媒体事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然而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两者并非天生就是"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