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刊

齐鲁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Qilu Journal

杂志简介:《齐鲁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8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党建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1-022X
国内刊号:37-1085/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7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1913
总被引量:8458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8.7917
立即指数:0.0581
期刊他引率:0.9844
平均引文率:12.0523
  • 北齐、北周及隋代的歌诗艺术考论

    作者:刘怀荣 刊期:2004年第01期

    在北齐、北周及隋代,王室、贵族以及文人阶层高涨的歌诗艺术消费需求,直接促进了歌诗艺术的全面发展.胡人艺术家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胡乐则以其强劲的活力左右着歌诗艺术消费市场,入隋以后,南北艺人共同完成了华夏正声和胡夷之乐的融汇,开创出歌诗艺术发展的新局面,不仅使歌诗艺术的创作与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也构成了唐代歌诗发展兴盛...

  • 王禹偁——两宋尊杜第一人

    作者:张忠纲 刊期:2004年第01期

    杜甫在宋代倍受推崇,确立了"诗圣"的地位.其间,王禹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白体代表人物的王禹偁,主张学白而实亦崇杜.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受到杜甫的深刻影响."子美集开诗世界"的卓识,在杜诗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两宋尊杜第一人",王禹偁是当之无愧的.

  • 文赋的形成

    作者:刘培 刊期:2004年第01期

    文赋是北宋诗新运动中形成的一种赋体.议论化是文赋的重要特征,这与儒学的复兴、科举由重诗赋到重策论的转变、律赋的议论化风气密切相关;情理相得、理趣盎然是文赋的又一特征,于平静中追求深刻哲理的文人情怀,散文抒情化功能的加强是形成这一特征的重要原因.文赋的语言风格与中唐以来辞赋和骈体文的散文化趋向、宋代的破体为文之风有密切的联系...

  • 《诗薮》文论视野新探

    作者:李庆立; 崔建利 刊期:2004年第01期

  • 试论清代考据学对戏剧的影响

    作者:徐文凯 刊期:2004年第01期

    作为一代显学的清代考据学曾影响一代学风,并渗透进文学之中.考据家涉足戏剧理论批评,以考据法治戏与传统戏剧批评显然不同,是注重考证戏剧本事;在戏剧创作中,则是"以史为剧".这对提高戏剧地位不无意义,但又容易带来拘泥本事而创新不足的负面影响.

  • 五四文学理性精神批判

    作者:张光芒 刊期:2004年第01期

    五四文学虽力求通过理性的觉醒促进情感的解放,但由于作为逻辑前提的理性缺乏足够的文化力量,结果造成了作家主体与形象客体之间精神意向上的尖锐矛盾,以及作家主体理性精神的内在分裂。五四文学始终未能从情感的迷乱中走出来,而且其情感主要表现为实体性的伦理政治情感,其主人公往往是缺乏创造生活勇气的“被动者”形象。这一切最终引发了...

  • 强力的叙述——胡风文艺理论文本的话语分析

    作者:红苇 刊期:2004年第01期

    胡风文艺理论的言说方式以其语法、句法以及选用词汇的特别而显示出独立的风格.它不仅区别于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文艺理论家的理论文风,而且亦与左翼阵营的群体叙事风格大不相同.胡风文艺理论独特的言说方式一方面在于他的文艺思想自身内部的矛盾性,一方面因为他的文艺理论政治倾向上的某种个性姿态.

  • 二十世纪中国婚恋文学人物谱系论

    作者:杨庆东 刊期:2004年第01期

    二十世纪中国婚恋文学中出现了大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因其内在深层意蕴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异的人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人物谱系.其主体意识结构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每一谱系人物各自婚恋的悲喜结局,进而展露出国人内在灵魂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艰难历程,从中透视着道德理性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更迭演进.

  • 论莫言《檀香刑》的文化内涵

    作者:季桂起 刊期:2004年第01期

  • 略论古希腊戏剧的宗教性

    作者:魏凤莲 刊期:2004年第01期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祭仪式.在古希腊戏剧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古希腊社会、宗教环境的束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从古希腊戏剧的题材、结构、情节乃至内容里,都可以找到宗教仪式的影子,所以古希腊的戏剧演出自始至终都不仅仅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城邦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一部分.

  • 论语言的礼貌原则与得体性原则的区别

    作者:时秀娟 刊期:2004年第01期

    '礼貌原则'与'得体性原则'属于不同的语用层面.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最高原则,而得体性原则则是修辞学的最高原则.把二者混为一谈既有表层的只看字面意义的直接原因,又有深层的混淆学科界限的根本原因.

  • 论孔子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

    作者:杨庆中 刊期:2004年第01期

    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义","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其中,"尚中"观念为传统所固有,为孔子所继承."时中"、"中正"及"中和"的观念是孔子对传...

  • 孟子人格学说的现代诠释

    作者:顾红亮 刊期:2004年第01期

    从现代的视角看,孟子人格学说的逻辑结构展开为三个问题,即理想人格的构成成分、成就理想人格的内在根据与培养方式.这些学说的现代意义在于:作为知情意和真善美统一的圣人理论启示我们注意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性善说启示我们现代人格的建构不能脱离现实的人性基础;性善的扩充论启示我们现代人格的培养是自我潜能的展开与超越自我的统一.

  • 先秦儒家的农业管理思想

    作者:刘厚琴 刊期:2004年第01期

    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的儒家的重农意识十分明显,提出了加强农时管理、大农业系统管理、田间管理、农业资源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等一系列见解,形成了其系统的农业管理思想.它对当代农业管理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对儒家重德治亦不排斥法治观点的一些论证

    作者:夏伟东 刊期:2004年第01期

    重德治、轻法治,这是儒家的根本思想.但儒家只是轻视法治,而不是排斥法治.从荀子开始,"德主刑辅"的思想就成为当时的"新"儒家的一种重要观点.西汉以后,从贾谊到董仲舒,儒家的思想家们更是使"德主刑辅"的思想为统治阶级所采纳,并成为一种基本治国方略.从总体来说:儒家轻视法治,但并不排斥法治,而且在德治的基础上,还很重视刑罚的作用;西汉以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