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三峡大坝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流域气温与植被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正文】

三峡大坝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流域气温与植被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作者:葛非凡; 毛克彪; 蒋跃林; 姜立鹏; 范玉芬; 王一舒; 谭雪兰; 李建军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合肥23003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北京100081; 浙江省桐乡市气象局; 桐乡314500; 浙江省衢州市气象局; 衢州324000;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长沙41012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长沙410004
高低温日   evi   气温变化   土壤湿度   水热条件  

摘要: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120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日值气温数据,2006—2015年ERA-Interim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和2006—2015年MODIS卫星遥感植被指数产品MOD13A3,研究了在考虑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流域春、夏、秋、冬4个季节平均气温在三峡大坝运行前后的变化,采用百分比阈值方法量化最高和最低气温并进行MK突变检验,并分析三峡大坝运行后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四季土壤湿度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四季平均气温在三峡大坝运行以后出现明显变化,江南地区主要出现增温现象,江北地区主要出现降温现象;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江南地区的高温日和江北的低温日均在2006年左右发生突变,与三峡大坝完全运行的时间相符;长江中下游流域土壤湿度在三峡大坝运行后出现南湿北干的变化趋势;EVI在江南地区诸多区域出现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冬季最突出(33.06%),而江北地区诸多区域则出现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夏季最明显(5.11%),EVI与平均气温的空间变化在春、夏、冬3个季节显著相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