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551/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学、国学研究专题、语言学、现当代文学、汉字美学研究专题、随园诗词论坛——词学专题、特殊人群的语...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8-9853
国内刊号:32-1551/I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1432
总被引量:2940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7.7895
立即指数:0.0288
期刊他引率:0.9908
平均引文率:9.1799
  • 初唐诗歌审美意识的走向与陈子昂的诗学观——以“ 龙门应制”为中心

    作者:严维哲 刊期:2018年第04期

    唐代诗歌的审美意识主要由汉魏风骨与齐梁词采所构成,最早发端于魏征、虞世南等南北朝入唐诗人的作品中。陈子昂继承了魏征等人的观点,在与东方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风骨兴寄"的概念,将之视为与齐梁词采齐肩的审美意识,直接影响了东方虬与宋之问在龙门应制中的文学表现。东方虬与宋之问在龙门应制中所展现的是初唐诗人在风骨与词采审美意识上...

  • 论韦应物宦苏诗

    作者:晁成林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中唐诗人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留下了不少高雅闲淡的诗歌。其宦苏诗多采用五言古体,创作题材的来源十分丰富。韦应物善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营造幽深的意境,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内心的“吏隐”思想。韦应物宦苏时,由于苏州当地经济富庶且受战火影响较小,因而其内心“吏”与“隐”的矛盾冲突得到了暂时的调和。闲暇的日常生活...

  • 论唐五代时期《临江仙》词主题的演变——兼及词“缘题所赋”的特点

    作者:胡秋妍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临江仙》是唐宋时期词坛最为流行的词调之一。其吟咏对象以水仙、女仙为多,工于表现男女闺阁相思之意,体现了早期词"缘题所赋"的特点。本文通过考察敦煌曲子词中所存四首《临江仙》辞与三十三首五代文人词之主题及思想内容,梳理了唐五代时期《临江仙》主题由"远望思归"到"多赋水媛江妃"的演变历程及多个影响其主题表达的因素,并通过敦煌所存始...

  • 道咸年间闺阁“吟坛宗主”沈善宝文学观的演变及其原因

    作者:王晓燕 刊期:2018年第04期

    清代道咸年间闺阁“吟坛宗主”沈善宝,文学思想呈现诸多复杂面貌,一方面持贞孝节义、敦厚雅正的诗教观念,具有淑世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对重灵心、真趣与诗情的文学抒写始终保持着某种偏好,二者交叉,难以辨清。考察《名媛诗话》的编撰,可知性灵文学思想始终是其书写的主线。其前期由钱塘进入京师,后期由京师返回钱塘的过程,伴随着思想的两次重大变...

  • 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吕碧城文学资源的二水合流

    作者:秦燕春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吕碧城虽然是清末民初最具时誉的女性词人,但针对她的文学史定位却至今未能面目清晰。本文以"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作为进入吕碧城的文学世界与生命世界的两纬,试图深度解读吕碧城的文学价值与超越旨趣,将关于吕氏的研究做一深度推进,同时对近代文学转型做一个案分析。

  • 论文学苏州书写中“水”意象的呈现

    作者:岳争艳 刊期:2018年第04期

    水构成了苏州古城风貌最重要的部分,亦造就了苏州城市的水文化。水文化对苏州作家创作的影响之一就体现为其笔下"水"意象的呈现。本文通过论述陆文夫、范小青、苏童、朱文颖四位苏州作家笔下的水意象群,探讨他们受水文化的浸染进而表现出的不同情感诉求。陆文夫、范小青的作品展示着苏州水城市井风情画的风貌;苏童笔下承载着潮湿腐败又充满诱惑...

  • 以“非虚构”虚构中国——何伟“中国三部曲”的文类特征

    作者:吴琼 刊期:2018年第04期

    何伟的“中国三部曲”抛弃了平面化的情节叙事,转而强调书写“普通人自发构成的历史”,意欲打开主体性的历史空间。“中国三部曲”以美式非虚构技法呈现出“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多重面向,以不同的结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不论是“历史装置”本身无可避免的文学性,还是“普通人”作为“内面风景”的想象性颠倒的概念本身,都指向了由碎片化个体...

  • 回望而回不去的乡村——评格非长篇小说《望春风》

    作者:李明燊 刊期:2018年第04期

    格非长篇小说《望春风》是一次对乡村的告别,在近半个世纪的回望中,小说以乡民的视角呈现了历史浮沉下艰难匍匐的中国乡村。作为中国社会最显性、最广泛的存在,乡村总是在时代变革中充当着历史前进的牺牲品或是被时代所遗忘。《望春风》打碎了人们以往一切关于田园牧歌的幻想,以历史永恒的“变”为基点,阐释出中国乡村内核“常”的一面,见证了村...

  • 恐惧与颤栗——论《审判》中约瑟夫·K的个体生存伦理

    作者:姜海涛 刊期:2018年第04期

    卡夫卡与克尔凯郭尔都以悲悯之心观照个体的悲剧性生存命运。克尔凯郭尔以哲学视角探讨人的生存境遇,认为个体生存具有三种状态:伦理境界、美学境界和宗教境界,并认为通过美学境界的沉沦和绝望,可能跳跃到宗教境界。卡夫卡则以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宗教性思考。在《审判》中,以克尔凯郭尔的宗教视角探析约瑟夫·K的个体生存状态,可透视出现...

  • 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中“贫困”研究

    作者:袁小明 刊期:2018年第04期

    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贫困形象,这背离了美国全民中产的主流话语,凸显了美国本土裔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不利地位。某种程度上,厄德里克试图对贫困的传统刻板形象进行修改,将个体的品质与经济状况隔离,但是在脱离种族因素外,她又强化了家庭教育与道德品质同贫困的关联,这无疑就顺应了美国主流文化对穷人的想象和焦虑。

  • 论《拉格泰姆时代》中的“机械复制”和“变化”主题

    作者:白薇臻 刊期:2018年第04期

    《拉格泰姆时代》是美国犹太作家E.L.多克特罗的代表作。这部并不厚重的小说因其融事实和虚构于一体,消解小说与历史的界限,以及鲜明的后现代创作风格在美国文坛引起轰动。因此,长期以来学界多从创作技巧与写作手法上解读这部作品,从而忽略了对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解读。然而,这部小说正是以"机械复制"和"变化"为主题,以探寻二者的动态平衡为目的...

  • 《茶疏》与明代茶事美学

    作者:常俊玲 刊期:2018年第04期

    《茶疏》是明代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茶事的审美文化,具体为:对茶之自然本性的回归;茶器提倡简约纯朴之美;茶境茶友的选择充分体现文人质朴清新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理想。透过《茶疏》可以考察这一美学风范的产生原因及美学体现。

  • 朱光潜“静穆”诗学观念的传统文化精神

    作者:史玉辉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朱光潜“静穆”诗学观念实质阐发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即融儒家的“和”、道家的“虚静”、佛禅的“止观”于一体,其核心是涵养心性、提升人格,隐含“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人生理想。朱光潜肯定传统文化的生命超越与诗性人生情怀所构筑的民族品格,以“静穆”诗学观念显示出传统文化对现代诗学和现代人格建构的深层影响力。可见,朱光潜借西...

  • 后结构主义历史、知识和权力在文本中的批判和解构——后现代语境中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资源探讨

    作者:孔凡娟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新历史主义没有统一的理论纲领和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从整体来说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理论流派。新历史主义的核心理论家在政治立场和研究目标上存在着不谋而合的一致性,他们以相同或者相似的理论观点聚在一起。因此,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观点特别丰富和驳杂,在具体操作实践上也具有多种批评视角和阐释方法。新历史主义产生在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语境里,遭...

  • 香港粤语人群普通话轻声偏误的实验分析

    作者:刘磊; 顾文涛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本文通过感知实验和声学分析,比较了普通话人群(母语组)和香港粤语人群(粤语组)在不同前字调和不同语境(孤立词、宽焦句中词、窄焦句中焦点词)下产出的普通话轻声词。感知实验表明,粤语组轻声的自然度总体上低于母语组,其中孤立词的自然度下降最多,句中焦点词其次,宽焦句中词下降最少。声学分析表明,首先粤语组的最大问题是轻声音节时长过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