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551/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学、国学研究专题、语言学、现当代文学、汉字美学研究专题、随园诗词论坛——词学专题、特殊人群的语...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8-9853
国内刊号:32-1551/I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1432
总被引量:2940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7.7895
立即指数:0.0288
期刊他引率:0.9908
平均引文率:9.1799
  • 《汉书·艺文志》著录之小说家《务成子》等四家考辨

    作者:王齐洲 刊期:2008年第01期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小说十五家,今虽不存,却多有迹可考。务成子为传说人物,而《务成子》则是掺合了阴阳五行和道家方术的小说家言,成书不晚于战国中后期,东汉以后失传。《宋子》载战国中期以来宋钎遗说和传说,其旨多合于黄老道家,又兼采名、墨二家之说,类于街谈巷议,成书时间不晚于汉初。《天乙》载商汤传说,为后人依托,汉以...

  •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

    作者:彭锋 刊期:2008年第01期

    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出现,被一些思想家认为是人类彻底解放的必要条件。这种乐观主义的态度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及其它

    作者:王青 刊期:2008年第01期

    从曹操《短歌行》引用《鹿鸣》成句推断此诗应该作于杜夔为魏国创制雅乐之后,最有可能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由于是针对不同的客人分别祝酒,因此全诗显得语意断续而不联贯。

  • 嵇康、阮籍的精神个性与文学风格

    作者:刘天利 刊期:2008年第01期

    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的人格形象同中有异。他们以玄学自然观为武器否定司马氏所标榜的儒家名教礼法,追求洒脱不羁、超逸绝尘的玄学人格,行为和思想都具有叛逆性。他们的人格形象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展示出来,形成了同中有异的风格特点。

  • 玄言诗定义新探

    作者:杨柳 刊期:2008年第01期

    玄言诗的界定是玄言诗研究中首要的问题。本文突破已有研究格局,对玄言诗重新界定,认为玄言诗是魏晋时期受玄学影响而产生并与玄学相伴始终的、以表现玄学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为主要内容的抒情言志诗。

  • 论李商隐对诗歌语言艺术的创造

    作者:张明非 刊期:2008年第01期

    李商隐对诗歌艺术表现方式卓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集中表现在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和创造上。李商隐将汉语的优长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丰富的语言艺术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从义山诗的语言华美、音韵缠绵和对潜语言的开掘三方面入手,探讨李商隐诗歌语言艺术的创造性。

  • 榷酒制度与宋词

    作者:高峰 刊期:2008年第01期

    宋词填制多沾酒味,诸多作品乃于都市繁华酒楼之上、经由侑酒歌妓的演唱而流播四方。因而有宋一代的榷酒制度,对造成宋词的创作环境、描写对象、演唱曲调、传播方式等,都具有鲜明的影响。这也形成了与上层士大夫典雅词作迥然异趣的香艳、婉媚、适俗、谐趣等市井创作风味,并且由此直接引导出词的“曲化”倾向。

  • 论苏轼的歌妓词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杜霖 刊期:2008年第01期

    苏轼的歌妓词在其词作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歌妓词,虽然多是游戏之作,但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丰富的情感底蕴和超脱的人格境界,与苏轼狂、放、谐、适的文化品格相一致,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

  • 论吴趼人的历史小说创作

    作者:李静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对吴趼人的三篇历史小说——《痛史》、《两晋演义》和《云南野乘》的创作与发表过程作了梳理,阐述了近代历史小说在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对传统历史小说“实录”原则的突破与补充。

  • 《阿Q正传》中无名身份的解构叙事艺术

    作者:张晓勇 刊期:2008年第01期

    后现代叙事理论认为,叙事就是身份的制造,但制造一个无名身份的叙事,其本身就是反叙事的。鲁迅在《阿Q正传》里借助对阿Q的塑造展示了这种无名身份的独特叙事过程:那就是作者在解构中还原,而读者被迫在还原中解构。这种叙事模式包含着深层的哲理意味,既是对叙事的挑战,也造就了叙事的伦理效应。

  • 五四时期的几次“娜拉”事件与知识者的众声——从一个侧面看五四思想的多重面相性

    作者:张春田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现代文学史中,“娜拉”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围绕现实中的几个“娜拉”事件,讨论知识分子们在女性解放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在言说和讨论女性问题的公共空间中,表述了对“新女性”的理想性创造。而知识群体的分歧和启蒙的内在裂隙也由此显现。

  • 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

    作者:岁涵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从性别角度出发,力图阐明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品格之间依赖与冲突、协调与抵牾的复杂关系,从而勾画出一条从性别角度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反思之路。

  • 《当代》最佳二奖

    作者:赵林 刊期:2008年第01期

    第四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2007)最佳奖”日前在京开奖:艾米的《山楂树之恋》以获得群众投票1484票荣获“年度最佳读者奖”,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在专家现场投票中获得“年度最佳专家奖”。

  • 抗战时期福建永安的文艺活动

    作者:柯文溥 刊期:2008年第01期

    1940年前后,随着京、沪、杭等一些大城市的陷落,一批作家相继入闽,促进了闽西北山城永安抗战文艺据点的建立,文艺活动一度呈现出勃勃生机,与西南大后方、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据点遥相呼应,为推动抗战文艺运动作出贡献。

  • 道家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

    作者:刘保昌 刊期:2008年第01期

    当代文学的诗化之美、虚静之美和自然之美,与道家审美取向存在着意义关联;当代文学中的怀疑、否定、反异化、崇个体精神之中明显可见来自于道家文化传统的资源支撑;在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学理中心话语之外,当代文学进一步继承和超越了道家文化的价值多元、判断悬置、反对异化、尊崇个体等精神资源,以审美形式参与到现代文化的建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