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红豆

南国红豆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南国红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6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剧坛谈艺录、急急风、旱天雷、雨中行、怀旧、龙飞凤舞、五音恋弹、大开门

主管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主办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6-2637
国内刊号:44-1161/J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2426
总被引量:352
H指数:5
  • 戏剧与社会关系之重要

    作者:马师曾 刊期:2019年第06期

    或曰,戏剧不过娱乐之一种耳,与社会实无关也。不知戏剧与社会之关系,有直接间接两类焉。供社会娱乐,直接之关系,人皆知之者也;其收效也,乃足以改造社会,则间接之关系,乃所谓重要之关系也。或曰此毋乃优伶欲自高其声价,自重其地位,而为此言以贾欺欤。曰此优伶本然之职份,无庸自诩,亦非欺人者也。余尝演剧矣,亦尝编剧矣,戏剧关系社会之重要,余固知...

  •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作者:董上德 刊期:2019年第06期

    粤剧历史不短也不算太长,既有“外江戏”的基因,又内含岭南文化的血脉,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剧种。广东经济约在明末清初,逐步活跃;到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更是获得长足发展,吸引外地人入粤,所谓“外江班”也随之而来,他们为广东民众带来了皮黄腔、弋阳腔、汉调等戏曲形式。

  • 人之不同,犹如其面——试论梁郁南剧作的人物塑造

    作者:欧阳明 刊期:2019年第06期

    人物塑造在一部戏的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戏剧理论家顾仲彝在《编剧理论与技巧》一书中指出:“许多人认为只要懂得如何结构一个剧本就可以写剧本了,其实大谬不然,戏剧情节必须从人物性格派生出来才是好的戏剧情节。”“剧本结构都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而存在的。”美国著名戏戏剧家贝克说:“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在于人物塑造。”

  • 从《白蛇传》的改编看主旋律戏剧的创作策略

    作者:王思伟 刊期:2019年第06期

    荷兰汉学家伊维德曾提出过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所读到的元杂剧是元代的杂剧吗?根据他对元明杂剧版本长期的孝据和比较,他认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元杂剧基本上都是经过明代宫廷改编过的,有着本质上的转变,而这些转变在很多方面可以跟中国大陆解放后的京剧改革相比,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驱动,还有戏剧本身变革的状况。①可见,不管在何种社会形...

  • 人物形象品格美不等于艺术美

    作者:李才雄 刊期:2019年第06期

    近几年广东的戏剧舞台上,新戏叠出,你方唱罢我登台颇为热火,以省会广州为例,就更不时有包括省、市主流剧团在内的大小剧团轮番推岀的新剧演出。这些新剧的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大多都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剧中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都是品德高尚的英模人物或道德榜样一类的形象。毫无疑问,表现和颂扬高尚的品德是艺术作品的应有之义。然而,剧目...

  • 新媒体时代下,关于粤剧文化堡垒建设的思考

    作者:胡嘉琪 刊期:2019年第06期

    21世纪以来,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我们的文化传播方式也随之丰富、变迁。本文将探讨在网络时代下(针对新媒体),以粤剧为例的戏曲文化应如何紧抓机遇,根据互联网特性,与传统粤剧结合,迸发新活力,突破发展瓶颈,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实现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弘扬。

  • 南粤热土存涌流 羊城戏剧翻新篇——2019羊城戏剧系列研讨会侧记

    作者:肖珊(整理) 刊期:2019年第06期

    金秋十月,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等指导单位的关心下,联合主办“羊城戏剧系列研讨会”系列活动。其中包括,10月19日下午举行“梁郁南:生活艺术大家谈”暨《南风粤梦:梁郁南戏剧创作论》新书首发式。次日,十多位戏剧专家齐聚一堂对“羊城剧...

  • 秦中英粤剧作品研讨会在黄埔举行

    作者:粤瑶 刊期:2019年第06期

    近日,“2019黄埔·秦中英粤剧作品研讨会”在秦中英的故乡黄埔区南岗街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主办,广州粤剧院、黄埔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是“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一粤港澳大湾区粤剧名家重温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活动之一。

  • 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非遗公约》的核心价值

    作者:钟哲平 刊期:2019年第06期

    《粤剧十五讲》是星海音乐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粤剧)基地”与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合作开设的粤剧文化公共选修课。为了让更多粤剧爱好者、研究者能分享到《粤剧十五讲》的精彩内容,《南国红豆》杂志将继续选登《粤剧十五讲》课堂笔记精华版,并刊登部分学生的课后随笔与感言,以供同好者交流,共同来关注粤剧、传播粤剧。

  • 重现经典 红豆历史弥香

    作者:马媖 刊期:2019年第06期

    对于粤剧人来说,2019年是意义深远的一年,这一年距离粤剧“申遗”成功正正十年。谈到粤剧就一定会有红线女,一句“粤剧需要你,你是要干粤剧的”的召唤,使她回到祖国,一切从头开始。几十年的风雨曲折、几十年的潮起潮落,始终没有动摇她对粤剧的相思之情,她早已将全部生命都融入了对粤剧的永恒的追求之中!―写在粤剧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 长途传粤艺 “红豆”润心扉——记“落花生”顺峰中学粤剧进课堂之路

    刊期:2019年第06期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明知这一趟山长水远,但义无反顾。前往,开一条新路,为了孩子们,也为传播、传承岭南文化瑰宝粤剧的那份初心。从广州北部白云区江高镇何佈村出发,先要抵达广州南站,再乘坐广佛城轨,然后转车到顺峰中学……全程63公里、往返约270分钟的舟车劳顿换来了一堂50分钟充实圆满的粤剧科普课,一切值...

  • 星沉岭峤鴂声哀——缅忆著名撰曲家蔡衍棻

    作者:邓伟坚 刊期:2019年第06期

    2019年8月29日,著名撰曲家、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蔡衍棻老师在广州病逝,享年八十三岁。噩耗传来,粤港澳粤剧曲艺同仁及知音均深表痛惜。在“粤剧学者沙龙”微信群上,海内外粤剧曲艺界同仁悼念蔡老师的诗词和挽联纷至沓来,其中他族弟、广州荔苑诗社社长蔡朴斋先生撰挽联曰:“澳水声沉,但有艺坛遗玉韵;紫兰巷寂,漫将残泪哭斯人。...

  • 但问耕耘不求果,且思且学有心人——访优秀粤剧青年演员莫伟英

    作者:思琪 刊期:2019年第06期

    莫伟英最爱《大断桥》。她总是念念不忘,钟情于戏里充满人性真善之光的白素贞。确乎很难相信,她那样一位性格爽朗、刀枪棍棒不离身的武打演员,居然会在十几岁时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一出情感深蕴的文场戏。仿佛一开始,这个感受力奇特的小姑娘,就已经比别人有了更多“不走寻常路”的可能。

  • 妖娆不是杨花态——记高州市粤剧团青年演员吴秋婷

    作者:黄广荣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世人眼中的潘金莲是个淫娃毒妇,然而,当看完高州市粤剧团演岀的《情话潘金莲》后,你一定会像我一样,对潘金莲由厌恶转为同情,这一切源于饰演者吴秋婷岀色的表演。秋婷告诉笔者说,刚开始接触潘金莲这个人物角色是在几年前,团长陈斌安排她在折子戏《武松杀嫂》中饰演潘金莲。

  • 秦中英四段名曲显特色

    作者:潘邦榛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广东粤剧界著名的编剧、撰曲家榜上,少不了秦中英的大名。10月17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指导,黄埔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一个题为“2019黄埔·秦中英粤剧作品演出季”的盛会在广州市黄埔区的南海神庙举行(秦中英祖籍黄埔区),由一众粤剧表演艺术家集中选演他的一批名作,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更令人有惊喜之感,也引起笔者对他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