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红豆

南国红豆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南国红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6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剧坛谈艺录、急急风、旱天雷、雨中行、怀旧、龙飞凤舞、五音恋弹、大开门

主管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主办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6-2637
国内刊号:44-1161/J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2426
总被引量:352
H指数:5
  • 四十年来粤剧唱腔的变化

    作者:白驹荣 刊期:2017年第06期

    近四十年来,粤剧唱曲发展了不同唱法的若干唱腔,如梆子的有:反线、芙蓉、减字芙蓉、有序中板、长句滚花等。二簧里有:长句二簧、秃头二簧、长句二流、南音二流等。另外又发展了一种乙反线,有乙反中板、乙反慢板、乙反南音、乙反滚花之类。采用古调不是把完整一首古调运用到戏里去,而是抽出一段或半截和其它曲调相联合。它还吸收了一些本地的民...

  • 时间的身段,空间的旋律——粤剧学者沙龙展现别开生面的艺术课堂

    作者:钟哲平 刊期:2017年第06期

    粤剧学者沙龙自2016年举办以来,围绕不同的文化主题开展了多期粤剧学术交流活动,用学术提升粤剧底蕴,用粤剧传播岭南文化,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主讲的《新编粤剧的"过度戏剧化"》、著名粤剧编剧潘邦榛主讲的《坚持粤剧艺术的本体特征》、岭南文化学者罗韬和金马奖影帝谢君豪主讲的《在粤语文学中的地位》、

  • 自言可贵是文章

    作者:何梓焜 刊期:2017年第06期

    自从我在《南国红豆》2016年第6期发表《从粤剧戏迷曲痴中的一个铁三角说起——兼贺邓伟坚作品粤曲演唱会的成功》以后就宣布封笔,不再写文章了。我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无须忌讳谈论死亡。我们"铁三角"之一的陈启炎比我年轻都走了,现在该轮到我了。然而,最近体检,各项指标基本上未见异常。即是说,我还未走到人生的终点。既然还有一段日子要过,...

  • 漫谈虾哥罗家宝的艺术成功之道——在“学习传承虾腔艺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梁少锋 刊期:2017年第06期

    提起虾哥罗家宝,大家很自然就会想起粤剧舞台上他塑造的抗清主帅袁崇焕、诗人陆游、书生柳毅、清官严天民、才子柳梦梅以及穷人"奴才奉"等一系列戏曲人物形象,以及他那独具韵味的明白如话、平易近人的"虾腔"艺术。当我们缅怀这位在海内外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之时,总结其攀登粤剧艺术高峰的成功之道,从中汲取有益的启迪,

  • 在星海,我们与粤剧邂逅

    作者:铭卓; 叶哲 刊期:2017年第06期

    周日晚上,在广州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寂静的校园里总会隐隐约约飘出几许美妙的丝竹之声。循声而去,在图书馆三楼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内,年轻的学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聆听经典粤曲《七月七日长生殿》,无论是情深款款的唐明皇、国色天香的杨贵妃,还是头架、扬琴、色士风、电阮……等参与拍和的乐手,都是来自广州高校的大学生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怀着...

  • 传统与创新相得益彰——观“梅花奖”粤剧参赛剧目有感

    作者:吴艳楠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两年一届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最近在广州举行,我省粤剧界有两位大老倌携各自的新编粤剧参赛并获得"梅花奖"。我有幸抢到票观看了两场精彩的演出。看完这两出以经典故事为题材的新编粤剧后,我不禁要拿十年前的粤剧与近几年上演的粤剧作一下对比。现在的粤剧比我十年前刚走进剧场时看到的好看多了。

  • 守成与创新:从新编传奇粤剧《白蛇传·情》说起

    作者:黄皓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一、问题的提出白蛇传的故事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将这个传说搬演到戏曲舞台上也颇有历史,因此每一次改编和创新是必然会面对激烈批评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否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白蛇传·情》由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二团当家花旦曾小敏担纲饰演白素贞,文汝清饰演许仙,丁凡担任艺术总监,由莫非编导。2014年首演,经过两年的演出打磨,

  • 白蛇传情,人心永恒——评粤剧《白蛇传·情》

    作者:黄钦才 刊期:2017年第06期

    5月4日晚,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粤剧《白蛇传·情》在广州友谊剧院进行预热演出,全场几乎座无虚席,其中有不少后生仔(年青人),现场反应热烈,掌声一波接着一波。这部改编的新剧,首先在情节和主题的处理上有所创新。围绕白蛇传中坚贞不移的"情",分为"钟情——惊情——求情——伤情——续情"五场,另外还有一个尾声,以"情"为主线来...

  • 晴昊长虹,飞师冯如——观粤剧《航父冯如》有感

    作者:陈晓丹 刊期:2017年第06期

    以主角为事业奋斗的主线,来契合主旋律精神的新编现代戏曲创作并不鲜见,但要在众剧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恩平市粤剧团选取地方名人——飞机制造师冯如,讲述他制造、试飞的故事,以及清末民初国内外中国民众的营生、东方与西方思想的碰撞等,小小舞台上的表演呈现出激流时代的恢弘和大气象。冯如饰演者叶景帮的表演,

  • 《审死官》带来的惊喜

    作者:李玉婷 刊期:2017年第06期

    《审死官》仿佛是被历史泥沙掩埋多年的珍珠,到80年后的今天才重新在舞台上展现它的光彩。在看这部剧之前,其实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因为我看过电影《审死官》,看过电视粤剧《审死官》,它的剧情如何,人物如何,我基本心中有数。可也许粤剧舞台才是最适合《审死官》的吧!粤剧舞台版的《审死官》带给我太多的惊喜。龙舟说唱贯穿全剧,把握节奏,毫不...

  • 清丽灵秀 通台老倌——记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麦玉清

    作者:谢纳新; 邓海涛 刊期:2017年第06期

    麦玉清,广东顺德杏坛人,著名粤剧花旦,一级演员,原广东粤剧院副院长、擅闺门旦、青衣等行当。她塑造了杨贵妃、华山圣母、青青公主、蔡文姬等多个舞台人物形象,曾于1994年饰演《唐明皇与杨贵妃》中的杨贵妃一角而在广东省首届戏剧演艺大赛优秀表演奖;在《唐太宗与小魏徵》一剧中扮演女主角衡山公主而荣获1995年广东国际艺术节表演二等奖;在《红...

  • 青葱自有青云志,踏遍寒山不停蹄——访粤剧青年演员李伟骢

    作者:刘思琪 刊期:2017年第06期

    列位看官:且说广东粤剧界有一能人。此人身长七尺,仪表堂堂,目若朗星,面如冠玉;气度闲雅,谈笑生风;文戏飘逸灵动,亦庄亦谐;武场刚劲神勇,不瘟不火;十八载"跑团"二十余个,担演长、短剧目一百余出……估道是谁?此乃广州粤剧团青年演员李伟骢也。李伟骢生于湛江遂溪。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身为长子当家早,故十岁离家,入当地新星粤剧培训班...

  • “潜心耕耘,追梦在路上”——记青年舞美设计潘晓平

    作者:黄广荣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与广州粤剧院青年舞美设计师潘晓平初遇在新编粤剧《三生》观后座谈会上,我俩就此剧"天幕"一事各持己见。后来经过多次接触,并观看了他担任舞美设计的几个剧目,既简单新颖有个性,又能突出主题,越来越被他认真执着和独特的艺术审美触角感动!当然,每个人的成功都非偶然,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他默默无闻地走过了许多漫长崎岖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 “志节堪嘉,尽责当家”——赏析罗家宝名剧《血溅乌纱》

    作者:潘邦榛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不久前,笔者与优秀青年粤剧演员李江林交谈他演过的剧目时,这位"虾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部级粤剧非遗传承人罗家宝)的爱徒特别强调师父的名剧《血溅乌纱》,谈起来精神十分兴奋。他多年来(包括前些年在香山粤剧团和最近在深圳粤剧团)均重演过此长剧,去年在由广东粤剧院与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联手举办的《虾腔永响,经典长传》演出...

  • 林小群唱腔艺术特色浅析

    作者:杨子妮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中国戏曲、诗、画都是集古儒、道、佛文化而成,中国戏曲与中国诗、画就像是中国古文化的三套马车,在历史发展中并驾齐驱。而粤剧粤曲的唱腔更是遵循着中国戏曲所在地域文化发展而产生的。红线女、芳艳芬、林小群这三位粤剧艺术家的唱腔,都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传承的。她们的唱腔如诗如画,深藏意蕴。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