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红豆

南国红豆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南国红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6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剧坛谈艺录、急急风、旱天雷、雨中行、怀旧、龙飞凤舞、五音恋弹、大开门

主管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主办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6-2637
国内刊号:44-1161/J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2426
总被引量:352
H指数:5
  • 心通四面 耳听八方

    作者:白驹荣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一九五三年,我正式参加了广州粤剧工作团,被委派任团长。那时候,我是有些犹豫的。我想,我是个双目失明的人,不能登台演戏了,这个团长怎么好当呢?谁知领导好似猜透了我的心事,向我建议说:"演吧,还没有尝试过,怎么就说不行呢?

  • 粤剧需要“复活”更多虎将

    作者:钟哲平 刊期:2017年第03期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继2016年成功复排丑生担纲的传统粤剧《审死官》之后,又于2017年复排了传统小武行当的担纲戏《虎将马超》。

  • 何萍办春季演唱会再收五徒

    作者:晓丹; 李志安 刊期:2017年第03期

    "惠风和唱喜放歌"何萍师徒春季粤曲演唱会,3月26日下午在广州江南大戏院举行,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何萍与她的爱徒们一起,参加了演唱会演出。在当晚假座近水楼台举行的庆功宴上,何萍再收邓仲琼、杨婷、杨蔓、杨倩、杨苗为徒。

  • 粤剧的沐浴重生——复排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有何现代价值

    作者:冯德根 刊期:2017年第03期

    佛山粤剧传习所复排演出《香花山大贺寿》向传统致敬,此举是寻根觅祖,遏止戏曲表演异化,重现粤剧南派(地方剧种应该特有的表演风格)表演艺术特色的文化盛事。公演盛况及其社会效应在行内行外引发热议。

  • 检阅粤剧人的精气神——记粤剧例戏《香花山大贺寿》演出

    作者:王思伟 刊期:2017年第03期

    先说题外话。《香花山大贺寿》今年于北帝诞在佛山上演,也许是不符合这出粤剧例戏演出传统惯例的,但作为2017佛山北帝诞系列活动的压轴大餐及佛山戏曲季的开卷之作,北帝神诞祭祀、神诞民俗活动、百人例戏的重现,这三者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则有目共睹,不仅使得各自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都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而且更带动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有理由采取单...

  • 过去的歌舞,今日的戏台——观《香花山大贺寿》有感

    作者:陈晓丹 刊期:2017年第03期

    自去年复排消息传出,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就受到广大粤剧爱好者的关注,当日中山纪念堂的演出吸引了大量广州戏迷前来观看。《香花山大贺寿》戏名基本上就概括了整出戏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八仙、龙王、仙女和孙悟空等给观音祝寿以及观音变相的情境,故事性较弱,属于歌舞类的表演。

  • 旧例戏与新时代

    作者:胡建伟 刊期:2017年第03期

    舞台上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从决定复排重演开始就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许多湮没在历史尘烟中的独特元素得以重现舞台。演出这天下着大雨,观众的心情却丝毫没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许多老人家很早就站在纪念堂门外排队,这让我很受感动。

  • 承前启后路漫漫——观《香花山大贺寿》

    作者:陆巧贤 刊期:2017年第03期

    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在行业相关机构的共同支持下,对在内地绝迹了超过半个世纪的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进行复排,于2017年3月30、31日先后在佛山和广州公演。据场刊及相关宣传资料介绍,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是专为戏神诞辰而演的例戏,每年会在华光师父诞、田窦二师诞、张五先师诞和谭公诞演出",且例戏内容"没有的情节和激...

  • 粤剧进校园新探

    作者:陈丽霞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06年,粤剧被国务院列入中国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粤剧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粤剧的保护与传承势在必行,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普及粤剧知识入手,而只有从娃娃抓起,才是抓到了根本。具体怎么抓?个人认为首先应在小学中施行,有关知识进课堂、进教材,成为学校普及基础...

  • 蹊径至通达——评粤剧《梦·红船》

    作者:于涛 刊期:2017年第03期

    鸡年春节前的某天,无意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看到了拍摄于1984年的武打片《南拳王》。1982年《少林寺》风靡整个东南亚之后,催生了一大批武打片的问世。这股风潮如此势大,当时尚在童年的我经历三十余年后仍记忆犹新。

  • 荡气回肠的《梦·红船》

    作者:赵亚君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以一个北方人的视角来看,粤剧音韵婉转悠长,舞台人物多沉着冷静,咿呀哼唱的应多是儿女情长。但在第十一届艺术节期间观看粤剧《梦·红船》,却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由生发荡气回肠、热血澎湃之感。粗略地翻阅粤剧历史,才发现这样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清咸丰年间,粤剧戏班就曾编演"文虎、猛虎、飞虎"三军戏,响应太平天...

  • 回归观演之初的动心——粤剧《梦·红船》带来的思考

    作者:李小菊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6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出的诸多地方戏剧目中,粤剧《梦·红船》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包括本人在内的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戏曲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的绝大部分学员对这部戏都非常喜爱,有些女学员因为此剧成为主演彭庆华的铁杆粉丝。在这个班举行的此次艺术节"我最喜爱的剧目"票选中,此剧排名非常靠前。然而,...

  • 传奇不老 戏宝长青——观香港长青剧团“唐涤生双生戏宝”有感

    作者:许绍锋; 黄悦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近十年的粤剧省港粤剧圈中,说起唐涤生先生的作品,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耳熟能详的任白剧目《帝女花》《紫钗记》,再有就是《蝶影红梨记》《再世红梅记》和《牡丹亭惊梦》。据陈守仁先生统计,不仅省港剧团常常排演这些剧目,唐涤生、唐剧的研究者亦将目光集中在这几个"核心生旦戏"中。

  • 婆娑一叶,纤红其心——李虹陶粤剧艺术专场《一叶纤红》小议

    作者:田雨 刊期:2017年第03期

    当今粤剧行当萎缩的危害,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苦于环境,困于现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徒呼奈何。不少剧团其实也有过生旦之外行当出彩的演员,然而毕竟诸多掣肘,纵久以时日,鲜有机会,终为泛泛。

  • 《梅花翘》: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作者:李玉婷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新编粤剧《梅花翘》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促织》,讲述书生成名一家因蟋蟀衰,因蟋蟀荣的故事。粤剧《梅花翘》经过近三年打磨,终于在今年花开,分别在1月18日和3月27日晚进行了两次公演。下面,我将分别从两次公演的效果以及《促织》文本与粤剧《梅花翘》的对比两个方面谈谈我的观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