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红豆

南国红豆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南国红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6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剧坛谈艺录、急急风、旱天雷、雨中行、怀旧、龙飞凤舞、五音恋弹、大开门

主管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主办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6-2637
国内刊号:44-1161/J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2426
总被引量:352
H指数:5
  • 辛勤培土 育才兴业——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的前世今生

    作者:梁郁南 刊期:2016年第01期

    剧本,乃一剧之本。编剧,乃剧本之编造者,也是一剧之始作俑者。一方水土一方戏,只有催生自己的编剧人才,才能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戏剧作品。然而,看当今省市及地市粤剧院团已无一在职编剧。其它剧种现状也大抵相似。可见"编剧危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戏剧特别是戏曲的普遍现状。

  • 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漫谈

    作者:罗铭恩 杨迪 刊期:2016年第01期

    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自2012年实行以来,仅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剧本创作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及演出单位广州粤剧院等的携手合作下,推出了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让一批年轻编剧人员和演艺人员找到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这对于实现《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提出的"为有潜质的年轻文化人才打造...

  • 当梦圆了的时候——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感怀

    作者:欧阳明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极短的瞬间,一眨眼就过去了。然而就这么短短的三年,在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文广新局的支持下,在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和广州粤剧院的领导和戏剧同袍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七台戏加一批戏剧创作及演艺的希望之星。从2015年12月9日开始的举行的展演活动,粤剧《如姬与信陵君》《三...

  • 旧瓶新酒,醇香醉人——观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成果展演有感

    作者:黄悦 刊期:2016年第01期

    新历年底到农历新年前,向来是剧坛的热闹之时,各个剧团积攒了一年的精力和成果似乎都在这个时间段喷薄而出。对于戏迷而言,这是目不暇给的两个月,唯有精彩绝伦的演出才能在大家心目中留下印象;对于演员而言,这是亦有辛劳亦有丰收的两个月,能够将自己的优秀展现在观众面前,脱颖而出的机会可能就隐藏在一个身段、一句唱腔之中。广州市戏剧创作"孵...

  • 我看“孵化计划”的三部粤剧

    作者:郭娜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5年12月9日至15日,是历时三年多的"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七部"孵化成果"集中展演的一周,也是年轻的创作者们从编导演到音乐作曲舞台灯光等接受社会各层面观众"检阅"的一周。因为单位的教学工作大都在晚上,我只观看了其中的三场演出。《如姬与信陵君》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新编历史剧,剧本和表演走的都是传统戏曲的路子,一言一词、一招一...

  • 你是我生命的留白——粤剧《如姬与信陵君》侧记

    作者:杨迪 刊期:2016年第01期

    第一次看粤剧《如姬与信陵君》,谈不上惊艳,却感受到这是部各方面脚踏实地的剧目。首先,从题材上来说,这部剧属于传统题材。这个作品的取材是"窃符救赵"的故事,可以说稍微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听说过。不过我要说的不是取材,而是题材。尽管这是新编历史剧,但是题材依然是传统戏曲的套路。

  • “老外”眼中的粤剧

    作者:刘美丹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5年12月的第一周,我带着一群留学生去看粤剧《三生》,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的传统戏剧,因此早早就对这次的戏剧充满了期待。不过因为大家来中国还不到半年,汉语也只是学了差不多四个月,于是在观看戏剧的时候,不能完全明白整个剧情。但是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们一直都兴致盎然,开开心心把两个多小时的戏剧全部看完了。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各人...

  • 观《三生》有三幸

    作者:刘朝晖 刊期:2016年第01期

    看了曾志灼编剧并导演的粤剧《三生》,真的是感到三生有幸——传统戏曲里有这样年轻的志者不仅在坚持和弘扬传统,并且在开拓创新与时代接轨,穿越古今传承华夏文化,传播粤剧魅力。具体说来有三幸。一幸《三生》继承粤剧传统,保持了粤剧的鲜明特色。在语言、唱腔上都保持了粤剧的原汁原味:白话、二黄和梆子唱腔;在唱腔上吸纳了粤剧先人前辈的精华...

  • 望不止于“穿越”——粤剧《三生》观后感

    作者:野有艾草 刊期:2016年第01期

    坦白讲,我属于对"传统戏曲驾驭穿越题材"这种卖点甚少期待的观众,所以,在开场近二十分钟,我一直处在百无聊赖的牢骚状态,但随着时间流逝,我开始把手机收回包里,到散戏后和朋友讲,《三生》作为孵化剧目还行。作为孵化剧目,我进场前本就对它的要求不高。

  • 青春粤剧《三生》刷新莘莘学子戏曲观

    刊期:2016年第01期

    观看粤剧《三生》演出之前,广工学生剧团的孩子们几乎从未真正观看过一出传统戏曲,而"戏曲不好看"的观念,却不知何时先入为主地进入了他们的头脑。看完粤剧《三生》之后,"我所以为的粤剧"和"我亲眼看过的粤剧"之间产生的巨大落差,直击这群年轻学子的戏曲观。收到的近20份微剧评,几乎每篇都有"原来粤剧这么精彩"的感叹。

  • 悠悠爱国情,昭昭天地心——抗战中薛觉先的民族气节

    作者:李秋萍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戏剧界有"北梅南薛"这样的说法。"北梅"指京剧大师梅兰芳,"南薛"则是指粤剧大师薛觉先。很多时候,人们会把两人放在一起比较,比较艺术修为,也比较道德品行。抗战时期,梅兰芳有蓄须息演传为佳话,薛觉先的爱国义举也多有记载。但有所不同的是,在薛的一片赞誉之声中还掺杂着"落水伶人"的非议。所谓"落水伶人"指的是敌...

  • 戏曲表现力的多层次发掘——评粤剧《海上生明月》

    作者:陈雅新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4年12月28日,笔者在江南大戏院观赏了欧凯明先生主演的新编粤剧历史剧《海上生明月》。开始看时还带着品评的眼光,分析哪里好、哪里不好,后来就完全入了戏,再无法置身戏外,并且还要费点心思控制自己的眼泪!时隔已近一年,经过几番回味,终于能为这场戏说点什么。首先,此剧的成功得益于编剧突出的文学才能。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此剧旨在"反腐倡廉...

  • 眼前将相王侯业,尽入他年粉墨歌

    作者:黎星 刊期:2016年第01期

    "得失荣枯一梦过,王侯将相又如何。眼前将相王侯业,尽入他年粉墨歌。"这是挂在林小群与白超鸿伉俪美国家中客厅的书法,正是两位粤剧表演艺术家的人生写照。林小群1988年退休于广东粤剧院,当时她年仅55岁,正是艺术炉火纯青的阶段,令戏迷不无惋惜的是,她很快与丈夫、著名文武生白超鸿移民美国旧金山。移居海外,意味着两老的生活从头开始。

  • 潘邦榛,从《魂牵珠玑巷》说到一剧之本

    作者:星星索 刊期:2016年第01期

    "异姓一家同甘苦,情同手足共相扶。"2015年12月8日晚,在第二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召开之际,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广东粤剧院联合举办的粤剧《魂牵珠玑巷》巡演活动在广州的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正式启动。广州市原市长、广府人联谊总会会长黎子流,秘书长何健桦,世界华人协会主席、第二届世界广府人"青年十杰"胡智荣,世界华人协会副主席...

  • 赵震宇捐赠个人作品

    作者:程智星 刊期:2016年第01期

    香港粤剧男花旦赵震宇个人粤剧作品捐赠仪式,于2015年12月14日在广州粤剧院举行。广州粤剧院董事长余勇,总经理、艺术总监欧凯明,副书记、监理会主席黎骏声,副总经理花利红,国家一级导演陈少梅,舞美设计关振东,分别上台发表讲话。著名粤剧花旦、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韵红、崔玉梅和著名粤剧花旦、红腔传人苏春梅等参加了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