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杂志简介:《南方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17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业与社会、文物赏鉴、遗产保护、华南与东南亚考古、文博讲坛、大道中国、海昏侯国考古、土与火的艺术、历史时期考古、学术传薪、探索之...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4-6275
国内刊号:36-1170/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005
总被引量:6363
H指数:23
立即指数:0.0076
期刊他引率:1
  • 从苏秉琦看考古学的中国化之路--兼谈从疑古西化到中国早期文化区系类型学与多元一体说

    作者:曹兵武 刊期:2018年第03期

    题记:考古学的中国路就是科学之路、发现之路以及中华民族与文明的认知之路,也是一条文化的传承之路和民族的复兴之路。中华民族从远古一路走来,还要向着远方继往开来不断探索走下去。

  • 中原地区走向文明的门槛——太平庄M701期遗存的认知问题

    作者:田建文 刊期:2018年第03期

    1958年~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发掘了老官台墓地和泉护村遗址。泉护村发掘过两次,第一次,1958年9月10日至12月10日;第二次,1959年3月16日至5月31日。主持者分别为高明、杨建芳和白瑢基、李仰松四位先生,张忠培先生则是至始至终,并作为《华县泉护村》主要撰稿人之一,另一位是杨建芳先生。太平庄位于泉护村西南不足一公里,1958年...

  • “亮岛爷爷”的海峡考古情--陈仲玉先生访谈录

    作者:陈仲玉; 黄运明 刊期:2018年第03期

    黄运明:陈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第一个问题是,您是怎么走上考古这条路的呢?陈仲玉:怎么会走上考古这条路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还很复杂的,说来话长,这里只能长话短说了。我1953年高中毕业.那时候的台湾,考大学非常困难。整个台湾只有一所大学,就是台湾大学,其他全部都是学院。

  • 傅罗文(Rowan K.Flad)教授访谈录

    作者:傅罗文(Rowan; K.Flad); 李水城(采访); 朱萍(翻译) 刊期:2018年第03期

    李水城:你大学本科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其后选择了中国考古?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吗?傅罗文:这是我自己选的。上大学之前我就对考古学有点不深的爱好,和很多同龄学生一样,我喜欢看有关考古的东西。我申请大学的时候与其他人有点不同。在美国,一个学生可以申请很多大学,每次申请费50到100美元。

  • 上海金山待泾清代船舫遗址试掘简报

    作者: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部; 赵荦(执笔/摄影/绘图/发掘); 杨天源(执笔/摄影/绘图/发掘); 吴旭东(摄影); 朱春雨(绘图/发掘); 李萌(绘图); 翟杨; 王斌 刊期:2018年第03期

    待泾遗址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西南约6公里,东距枫泾镇约14公里。遗址位于待泾村蒋泾中心路东约150米的位置,周边水网密布、河荡相连,地势平缓,地理坐标为北纬30°53′26.7″、东经121°7′6.8″(图一)。2016年3月至5月,经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与金山区博物馆联合进行抢救性勘探与试掘,基本了解遗址的结构。现将遗址试掘收获报告如下。

  • 湖南慈利县九溪古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简报

    作者:湖南慈利县文物局;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古学系; 向明文(执笔/摄影); 向桃初; 吴仁权(摄影/测绘); 苏桂州 刊期:2018年第03期

    九溪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西北约40公里的江垭镇九溪村及其邻近村落,由九溪古城、北山明清墓群、江垭老街及古建筑群、莲坪村遗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 江苏武进科教城明墓发掘报告

    作者:南京博物院;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 周璞; 杭涛 刊期:2018年第03期

    科教城明墓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南部,西邻湖塘河,南临采菱港支流,东与采菱港相距离较近,由三处毗邻的墓葬群组成,即大华村墓葬群、寿山村墓葬群和大河头村墓葬群(图一)。2009年4月至5月,为配合常州市科教城建设,南京博物院、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对科教城建设范围内的三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此次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 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一)

    作者:郭静云; 邱诗萤; 范梓浩; 郭立新; 陶洋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中国青铜技术西来的说法仍有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疑问,包括传入路线不明、技术发展脉络不同、青铜器的器型和制造方式不同等等。本文认为中国青铜技术并非接受外传,而是本土自行发展,其源头在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具备矿物易得和陶窑技术先进两项优势,且其国家社会已经足够发达和复杂,足以供养工匠,并形成对金属器的需求。尽管目前学界普遍将长...

  • 浅谈石料对石器微痕形态的影响

    作者:翟少冬 刊期:2018年第03期

    影响石器微痕形态的因素很多,除了石器的加工对象、加工时间等之外,石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根据试验结果从岩石学的角度分析了石料对石器微痕形态的影响,认为微痕的形态和石料的致密程度、矿物成分、矿物颗粒大小、胶结物的性质等密切相关。即使同一岩性的石料,随着其物理属性的不同,也会对微痕产生影响。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石料进行控...

  • 殷墟透闪石和蛇纹石玉器自然白化现象研究——兼谈重识“钙化”现象

    作者:王荣; 唐际根; 何毓灵; 王昌燧 刊期:2018年第03期

    殷墟透闪石和蛇纹石玉器呈现颇为丰富的白化现象,其机制包括玉质疏松成因和钙化成因。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抛光工序、材质以及酸碱度对白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抛光层比未抛光部分抗风化,透闪石玉的抗风化能力强于蛇纹石玉,中碱性埋藏环境可以使两类白化玉器的结构变得异常疏松,因此在材质鉴别和预防性保护方面应特别关注。此外,中碱性环境中...

  • 晚清户部铜元成色问题探讨

    作者:王显国; 李延祥; 周卫荣 刊期:2018年第03期

    铜元是中国货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科技分析及清代文献、档案的梳理,对户部铜元的成色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户部铜元主要成分为铜、锌、锡,其中铜含量最大,是铜元成色高低的主要指标。户部铜元成色整体偏低,尤其是早期铜元成色较低、波动性大,但后期铜元成色逐步提高且趋于稳定。户部铜元成色的变化,主要是清...

  • 殷墟考古90年——陶器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牛世山; 郭梦 刊期:2018年第03期

    陶器是殷墟出土最多的文物。综合殷墟90年考古的出土陶器所见,殷墟陶器分普通陶器、白陶、硬陶、原始瓷和釉陶等多类,以器类计共有20多类,广泛出于当时的生活和手工业生产场所以及墓葬中。普通陶器和白陶大多为本地生产,硬陶、原始瓷和釉陶可能产于南方的长江中下游一带。殷墟陶器从文化风格角度看有14组以上,据此可进一步探讨殷墟文化的内部构...

  • 貉子卣铭文与西周聘礼

    作者:冯时 刊期:2018年第03期

    西周穆王世之貉子卣,其铭文的释读向存争议,以致影响到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本文通过释读铭文“阙”字,建立了作为行礼地点的苑囿离宫之阙与牢礼、饩牵的联系,考证卣铭所述内容关乎西周聘礼,而与以往所认识的田猎无涉。时王以鹿为饩牵尽管或与于小苑观兽宴飨有关,但本质上却可能是穆王时财物匮乏的结果。这一史实的揭示对客观认识西周穆王的作为,...

  • 敬慎威仪允执厥中——西周金文礼制研究之回顾及展望(上)

    作者:黄益飞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金文礼制研究的意义举世皆以中华为礼仪之邦,然而我们的关注点不能仅止于此。我们更关心为何中国能成为礼仪之邦,以及礼仪起源于何时、何地,礼如何沁入中华民族的心脾、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世世代代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等系列问题。其所涉及的问题宏观而又具体,繁难而又重要,需要做系统探索。

  • 论湖南商周青铜器的来源

    作者:施劲松 刊期:2018年第03期

    “湖南商周青铜器”是一个学界约定俗成的概念。它主要指湖南宁乡一带出土的青铜器,同时包括湘江流域、资水流域、澧水流域、洞庭湖北岸等现今湖南境内出土的所有相当于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有一些研究将湖南出土的楚式、越式等东周时期青铜器也归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