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杂志简介:《南方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17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业与社会、文物赏鉴、遗产保护、华南与东南亚考古、文博讲坛、大道中国、海昏侯国考古、土与火的艺术、历史时期考古、学术传薪、探索之...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4-6275
国内刊号:36-1170/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005
总被引量:6363
H指数:23
立即指数:0.0076
期刊他引率:1
  • “围子”的中国史——先秦城邑7000年大势扫描(之四)

    作者:许宏 刊期:2017年第04期

    龙山时代后期。北方地区的老虎山文化持续发展,出现了陕北神木石峁那样的超大型石城。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在持续兴盛一段时间后走向衰亡,城壕聚落也退出历史舞台,或与中原地区文化的冲击有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河中游中原左近及海岱地区,垣壕城邑蓬勃发展。

  • 古代埃及宗教与神庙

    作者:托马斯·施耐德 刊期:2017年第04期

    宗教被认为是古代埃及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其中包括埃及神祗、神庙以及仪式等诸多内容。在古典时代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埃及宗教被认为是人类最完美的宗教,但是从古罗马时期到二十世纪末,学者们对于埃及宗教始终存在一定误解。

  • 若干田野考古现象分析

    作者:刘绪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探讨遗址的聚落变迁时,大家往往容易从宏观方面考虑,比如同一遗址不同时期聚落的分布状况.聚落内各阶段功能区的划分与演变,等等。而由个别考古现象去复原聚落局部的场景则往往被忽略,翻一翻我们的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文章,就会发现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确实很少。

  • 探古求原:彭适凡先生访谈录

    作者:彭适凡; 刘慧中 刊期:2017年第04期

    刘慧中:彭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南方文物》的专访。在此,首先向您表示祝贺。2015年您作为20世纪杰出的考古学家入编(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一书,今年又正好适逢您八十华诞,能否请您谈谈您的求学经历,特别是您是如何走入“探古求原”的考古之路。

  • 贵州牛坡洞遗址新发现的陶器——兼论黔中史前洞穴遗址中的陶器

    作者:付永旭; 黄超 刊期:2017年第04期

    贵州的洞穴遗址数量很多,时代从旧石器时代中期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甚至到历史时期,其中经过科学发掘和研究的遗址数量有限,在这当中.明确判断为新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数量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来看,有限的这些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多集中在贵州中部,即贵阳、安顺以及与之相邻的一些地区,亦可称之为黔中地区。

  • 江西金溪县井上村环壕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金溪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调查队.对江西省抚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该项工作是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考卉调查与发掘”的年度项目。

  • 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新发现与初步研究

    作者:崔涛; 刘薇 刊期:2017年第04期

    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是我国先秦时期一处重要的矿冶遗址,自1988年发掘以来.因其开采年代早、延续时间长、规模大、价值突出,备受学界关注。2012年-2016年,为配合铜岭铜矿大遗址保护和“双遗址”公园建设。

  • 殷墟白陶的初步研究

    作者:岳占伟; 荆志淳; 岳洪彬; 牛世山; 唐际根; 何毓灵; 郭梦 刊期:2017年第04期

    本文拟以殷墟发掘出土的白陶标本为基础资料,利用近年来考古资源调查掌握的太行山东麓数处高岭土产地为线索,运用陶器岩相学显微结构分析和复原实验考古等手段,将殷墟白陶与太行山东麓所产高岭土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探讨殷墟白陶的材料来源、制作技术及烧制工艺等问题。

  • 殷墟出土之钻陀及相关问题

    作者:何毓灵; 李志鹏 刊期:2017年第04期

    肇始于旧石器时代,发轫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中深得钻孔技术之便。最具说服力者当属钻木取火之术,《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直至汉唐时期。此法仍很流行。

  • 殷墟甲骨文中的族军

    作者:王祁 刊期:2017年第04期

    先秦的族组织有两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是广义的血缘性团体,如《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陆德明《经典释文》谓:“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这里的“族”就是血亲之族,大体相当于现在我们所说的家族、宗族之类的组织。王震中师称为族氏组织。

  • 殷墟丁组基址建筑形制研究

    作者:赵俊杰 刊期:2017年第04期

    1989至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宫殿区乙二十基址东南揭露出一组大型夯土基址,编号为F1-F8。其中F1、F2和F3分别被称为北排、南排和两排建筑,F4、F5、F6、F7和F8被称为中排建筑。

  • 从殷墟都邑布局看现代城市布局理念

    作者:杜光华; 于浩 刊期:2017年第04期

    殷墟作为商王朝晚期的都邑,延续使用二百余年。在汉文字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青铜器的铸造、玉器的制作、原始瓷器和白陶的烧造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早已为世人所周知。

  • 关于偃师商城的一些思考

    作者:曹慧奇 刊期:2017年第04期

    1983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队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建过程中,在偃师县城西侧发现了掩埋在地下的偃师商城。此地望与班固所说的“尸乡,殷汤所都”(《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自注)相符,遂引起学术界和世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并引发了新一轮的学术大讨论。

  • 由考古发现看商周政体之异同

    作者:徐良高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与多个考古文博单位合作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探索两周考古学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我们组织了本组论文。感谢各位论文作者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学界的批评指正.并期盼大家对今后活动的支持。

  • 关中盆地史前到秦汉时期的中心区转移现象考察——兼论周原与沣镐遗址内涵差别巨大的原因

    作者:宋江宁 刊期:2017年第04期

    周原与丰镐作为西周时期最重要的两个中心性遗址,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与研究。就截止目前的研究来看,专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研究尚不存在,但涉及到比较的部分时则大都认为从周人从周原迁往丰镐不但是政治上的必须,也是自然条件上后者胜于前者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