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杂志简介:《南方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17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业与社会、文物赏鉴、遗产保护、华南与东南亚考古、文博讲坛、大道中国、海昏侯国考古、土与火的艺术、历史时期考古、学术传薪、探索之...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4-6275
国内刊号:36-1170/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005
总被引量:6363
H指数:23
立即指数:0.0076
期刊他引率:1
  • “围子”的中国史——先秦城邑7000年大势扫描(之三)

    作者:许宏 刊期:2017年第03期

    (二)仰韶时代后期(3500—2800BC)仰韶时代后期的城邑,迄今共发现30处。与仰韶时代前期相比,北方地区内蒙古中南部仍有环壕聚落发现;内蒙古东南部至辽西一带,红山文化晚期环壕聚落更为发达。在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后期的环壕聚落的分布范围大为缩小,集中发现于豫西至豫中的郑(州)洛(阳)一带,而不见于其他地区。夯土版筑城垣在该区初...

  • 同位素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展望——对长江下游早期农耕民生活与社会的复原研究

    作者:米田穰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5年7月,日本学术振兴会启动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综合稻作文明学的新视野”(研究代表:金泽大学教授中村慎一),这个项目共分5个子课题,笔者所承担的子课题以骨骼考古学为主,内容大致包括高精度年代测定以及对稻作农耕文化食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两大方面。表面上看好像是两个互不相关的课题,而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紧密的关系。

  • 古埃及的城邦与帝国

    作者:托马斯·施耐德; 高伟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6年12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埃及考古系列讲座又拉开序幕。担任本场讲座的嘉宾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古埃及学家托马斯?施耐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主持讲座。施耐德教授的第一场讲座题为《古埃及的城邦与帝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东北师范...

  • 西学中用 与时俱进——陈淳教授访谈录

    作者:陈淳; 张萌 刊期:2017年第03期

    张萌:陈老师,您好,我是张萌,目前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受《南方文物》编辑部委托,对您做一次采访,主要涉及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还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公众关系等问题。

  • 宫本一夫教授访谈录

    作者:宫本一夫; 秦小丽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宫本一夫现任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也是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长。1982年。他在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本科毕业。1984年在同一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助手。1987年转任日本爱媛大学文学部副教授。1994年调九州大学文学部,历任副教授、教授。2002年起任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至今。1991年曾作为高级进修生在北京大...

  • 对考古学的无限追求和无私奉献——“商周田野工作坊”系列论文读后

    作者:刘绪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七、八月,盛夏,烈日炎炎。在考古界有这样几位青年学者,他(她)们利用暑假及考古工地间歇的时间,自发组成“商周田野工作坊”,经费AA制.连续五年,冒着酷暑,到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七省进行考古考察。每次考察之前,都要先明确考察目的和涉及的学术问题,并做适当的资料准备。他们白天勘察现场,观摩实物,晚上不顾每天的筋骨之劳,还要...

  • 试论遗址地貌的后生变化

    作者:王辉 刊期:2017年第03期

    遗址的地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并且通过堆积和侵蚀过程对考古学研究材料本身产生着影响。从这一现象出发,本文提出了遗址地貌后生变化的概念,将之视为以遗址为对象的地貌研究。从而区别于人地关系视角下以人类活动为对象的地貌背景研究。遗址地貌后生变化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处于变化之中的考古学研究材料本身,包括遗址、最观以及一些环境考古...

  • 试论夏商周考古中“文化”概念的阶段性差异

    作者:郜向平 刊期:2017年第03期

    夏商周考古中,不同时期考古遗存及文献资料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由此导致“文化”的概念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异。具体研究中,应在恰当评估史料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文化”的内涵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注意“文化”的多层次性。对不同层面“文化”的独立研究,乃是整合研究的前提。

  • 对夏商三都年代与性质的看法

    作者:谢肃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谈了对夏商三都年代与性质的的一些看法,认为:大司空一期的上限年代旱于武丁,殷墟可能是盘庚所迁的殷;洹北商城的性质还有待资料的积累;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郫。还谈了对早期夏文化探寻的一点看法。

  • “有南之国”与西周南土的商要素——兼论晚期文献在考古学中的适用性与使用路径

    作者:于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文献中汪汉地区存在“有南赤龙”与“有南之国”的传说,但没有受到学者充分的重视.近年来,叶家山、文峰塔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揭示出周代曾固与周代“南”氏、南土之间的关系.使得重新检视“有南之国”传说变得具有价值。分析传世文本,可见此传说内容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南土有关,二是与商人有关。理解湖北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发现时,...

  • 西周时期关中地区的聚落分布与变迁

    作者:马赛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从聚落分布、规模、内涵、年代、等级等方面对关中地区西周时期的聚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关中西部地区聚落数量明显多于关中东部区域,这主要与考古发现情况和关中地区的地貌有关。西周早期是关中地区聚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时期。西周中晚期之后聚落数量逐渐减少并集中到关中中部的岐山、扶风、武功、西安一带.说明周人此时在畿内地...

  • 西周至汉代出土玉琮功能初探

    作者:汤超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传统文献中,玉琮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礼仪用玉,但文献和出土玉琮的年代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研究者对玉琮形制及功能的认知有较大分歧。本文从出土实物出发,梳理了西周一汉代有明确出土位置的玉琮材料,再与东周时期礼书记栽的玉琮功能一一对比分析.探索其功能的演变..通过本文研究可知:西汉时期出土的玉琮,符合文献中“礼玉”、“瑞玉”...

  • 略谈铸铜作坊的空间布局问题

    作者:常怀颖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中国先秦时期铸铜遗址的发现情况,讨论了铸铜作坊各生产环节遗存在作坊内部的空间布局问题。从堆积的判断到各类生产遗存的时空关系,探讨了铸铜作坊中各种遗迹现象的时间关系与生产操作链每的逻辑关系.以此讨论铸钢作坊功能分区的复原研究。

  • 东周时期铁器技术与工业的地域性差异

    作者:林永昌; 陈建立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以往关于中国古代铁器的研究中,战国时期铁器技术和工业的地域性差异一直未有充分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人工冶炼铁技术出现的地域特点。进而讨论三晋、秦、楚和燕地墓葬与各类生活居址所见铁器种类和数量情况,最后探讨战国时期铁器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本文指出。生铁技术在晋、楚二地同时出现后,铁器化进程可能存在多区域进进现象。三晋地区虽然...

  • 白水下河遗址陶鬲的制法

    作者:张鹏程 刊期:2017年第03期

    陶鬲的制法与器物的类型学研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白水下河遗址2005年发掘出土的30余件陶鬲进行细致观察.分析其制法,进而将这批陶鬲进行分型和讨论。从制法细节来看,不同的制法导致了器物形态的具体差异,将制法与形态结合,可以这批陶鬲可分为五型,但难以分式,通过地层出土频率的统计,可以发现这些器物的数量变化体现了一种非单线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