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杂志简介:《南方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17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业与社会、文物赏鉴、遗产保护、华南与东南亚考古、文博讲坛、大道中国、海昏侯国考古、土与火的艺术、历史时期考古、学术传薪、探索之...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4-6275
国内刊号:36-1170/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005
总被引量:6363
H指数:23
立即指数:0.0076
期刊他引率:1
  • 张忠培先生的红山观——泥圈套接的制陶技术及其他

    作者:田建文 刊期:2016年第02期

    2013年8月12日,笔者参加了赤峰第八届“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领略了以赤峰红山后遗址命名的红山文化给当地带来的文化感染力,也是祖先带给今人沉甸甸的福祉。2014年8月5日,笔者的导师、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的八十华诞,学生不但要纪念老师的耄龄,更重要的是还要总结老师在考古学文化研究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为中国考古事业发展做...

  • 良渚文化主神新证

    作者:宋建 刊期:2016年第02期

    逾五千年的中国文明率先发端于东南,早在崧泽阶段,江苏的东山村已经发生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良渚阶段,文明化进程加快步伐,社会结构出现质的变化,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早期文明同步发展。中国东南地区的早期文明,良渚文化神权的地位和作用特别突出。

  • 史前经济基础考古视野里的最初中国形成

    作者:何驽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一、已有考古观察早期中国形成观点的简述 近年来,关于早期中国的话题十分火热,正如曹兵武先生所言,“历史学、文化学尤其是快速发展的考古学等,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早期中国的关键性的新认识。”在关于早期中国的考古学讨论中,学者们纷纷从自己的视角,提出对早期中国的考古认识。

  • 笃实远思 践行明智——栾丰实先生访谈录

    作者:栾丰实; 王芬 刊期:2016年第02期

    栾丰实先生,1951年11月生,山东烟台人。现为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和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考古学概论》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文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东方考古》主编。

  • 冈村秀典教授访谈录

    作者:冈村秀典; 秦小丽 刊期:2016年第02期

    冈村秀典现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1980年,他本科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考古学专业。同年入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攻读博士课程。就读博士后期课程时曾在京都大学文学部任助教。1990年。就职于九州大学文学部。后升任副教授。1994年调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历任副教授、教授至今。

  • 考古埋藏学赘议

    作者:曹兵武 刊期:2016年第02期

    考古是对人类历史的逆过程——已经消失的历史,通过考古学可以重建、复原并进行研究,这是现代科技赋予人的独特能力。在此之前,人类可以通过语言的口耳相传、文字的超越时空,拥有数代乃至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今天则可以通过考古等科技手段,将历史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前。

  • 考古埋藏学的田野实践与思考

    作者:钱耀鹏; 毛瑞林 刊期:2016年第02期

    时空坐标并非实物遗存历史信息的全部内容。以年代学信息提取为核心的考古地层学,在考古发掘与研究实践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甘肃临潭磨沟墓地的解剖发掘与研究实践,充分揭示出考古埋藏学在信息提取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构建“堆积相”概念的意义,不仅可以全面促进考古埋藏学在田野发掘实践中的应用.也可以有效实现考古地层学与考古...

  • 考古遗址学——考古信息的嬗变与传递研究

    作者:陈胜前 刊期:2016年第02期

    遗址形成过程研究由多个环节构成,并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研究流派,但不同环节之间缺乏理论上的关联。考古遗址学是一个沟通不同环节的理论框架,以考古信息为媒介研究其传递过程与变化。从考古信息的形成直到最后考古知识的公共化。这一框架完整地包含了考古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它也是考古学的基本认识论。

  • 史前埋藏学的历史回顾与再思考

    作者:曲彤丽; 陈宥成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当代考古研究中,埋藏学已经成为必要的构成。本文对埋藏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当前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学的内涵和研究理念.并通过一些实例简要说明其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 江西新干石牛岗遗址发掘简报

    刊期:2016年第02期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5′-115°44′、北纬27°30′-27°58′之间。东邻丰城市、乐安县,南接永丰县、峡江县,西靠赣江、毗新余市,北界樟树市。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蹊径状倾斜,北部、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南部和中部以山地、丘陵和低岗为主。境内河溪纵横,水网密布,大小河流多从南北向西汇入赣江,水系...

  • 江西农业大学化工厂汉晋墓葬发掘简报

    刊期:2016年第02期

    2013年9月,江西农业大学化工厂公租房建设工地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砖室古墓(图一)。接到消息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昌市博物馆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查看。通过现场裸露的墓砖、周围散落的陶瓷器碎片及墓葬分布情况来看,初步判断其可能是一处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家族墓葬群,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抢救性发掘和保护方案。

  • 炭化植物遗存的提取与数据分析方法浅析——以八里岗遗址2007年浮选结果为例

    作者:高玉; 邓振华 刊期:2016年第02期

    通过对2007年八里岗遗址浮选结果的定量分析,显示浮选仪和小水桶两种方法时浮选数据影响不大,其结果具有可比性:不同的计量方式和统计方法可以反映出一批数据的不同特征和考古学信息,故在处理数据时需根据其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这对于今后的植物考古研究设计样品采集、提取的方案及数据处理的方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试论家鸡骨骼的形态特征

    作者:江田真毅; 刘羽阳; 邓惠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178个雉科鸟类主要骨骼部位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确认原鸡属与其他2种常见雉科鸟类在喙骨、肱骨、股骨、胫骨、跗跖骨这5处骨骼上的不同之处。为从骨骼形态学上认定考古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骼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 啮齿类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探索

    作者:王运辅 刊期:2016年第02期

    啮齿类遗存是一类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类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

  • 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生业考古的民族学调查与研究

    作者:尤悦; 钟华; 余翀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对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对遗址附近村落蒙古族和哈萨克族老者进行与游牧经济生业模式有关的民族学调查与研究。调查包括游牧人群在生活中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如家畜的种类和数量、家畜性别比例、家畜繁殖和饲养策略、家畜年龄信息、利用家畜的方式、家庭消费量、屠宰方式、烹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