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杂志简介:《南方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17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业与社会、文物赏鉴、遗产保护、华南与东南亚考古、文博讲坛、大道中国、海昏侯国考古、土与火的艺术、历史时期考古、学术传薪、探索之...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4-6275
国内刊号:36-1170/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005
总被引量:6363
H指数:23
立即指数:0.0076
期刊他引率:1
  • 考古学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作者:张弛 刊期:2014年第02期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1.基础知识结构和要求 考古学虽然属于人文科学,但同时也是一门通贯文理的交叉学科。而且,目前仍然包含在考古学一级学科之下的文物保护方向很大程度上属于理工科,而文化遗产学和博物馆学则属于应用型的二级学科,与普通社会科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考古学博士学位的基础知识的要求十分庞杂...

  • 谈考古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文第二版译后记

    作者:陈淳 刊期:2014年第02期

    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2012年新出炉第六版的中文翻译终于在2013年底脱稿。这本厚达656页的教材能在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的五本著作中首先完成,还要归功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助理童立军先生。正是他的鼓励和努力,本书新版的版权购买和翻译在2012年底就完成和启动,之后便成为申报《外国...

  • 文化遗产时代的考古学——兼谈公共考古学或应用考古学相关问题

    作者:曹兵武 刊期:2014年第02期

    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几门学科分别从发现与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等不同角度处理人类遗产,探索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因此常常被相提并论。近来,国内不少高校或者借考古学升格一级学科的机会将考古专业扩充为考古文博系、考古文博学院甚至文化遗产学院,或者新建考古文博专业等,但对几门学科的相互关系却探讨不多。近来,笔者...

  • 文化考古刍议

    作者:陈胜前 刊期:2014年第02期

    虽然考古学研究古老的材料,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我们熟悉的近代考古学体系直到19世纪末期才形成。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考古学研究发展出了若干范式,每一种范式似乎都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考古学体系,贯穿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在考古学的不同领域都能够普遍适用。而且,还希望考古学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学科、乃至于社会大众所理解与利用...

  • 拨开迷雾初见曙光——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在古文字学和西周史研究上的卓越贡献

    作者:刘正 刊期:2014年第02期

    按:陈梦家先生的“绝活儿”很多,他的铜器断代学说就是他的“学术绝活儿”之一。这一学问至今也罕有人能望其项背。这值得我们深深思考他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观点是怎么形成的这样一个问题。

  • 霜叶红于二月花——麦英豪先生访谈录

    作者:麦英豪 全洪 李颖明 刊期:2014年第02期

    2013年中,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勘察设计项目完成招标。将考古遗址、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文物库房、标本室、实验室和考古资料图书室合于一体,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个创意是麦英豪先生率先提出来的,这是先生对广州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为文博事业再建新功。其缘起是怎样的?以85岁高龄,不断学习,掌握国内外学术...

  • 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访谈录

    作者:罗泰 张良仁 张莉 刊期:2014年第02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教授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为国际知名的东亚考古学家。有关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的访谈请参见《哈佛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201~222页)、《南方文物》(2011年2期,66~73页)《考古与文物》(2012年1期,108~112页)、《上海书评》[《东方早报》副刊](2010年7月18日,1~2版)。2012年春,...

  • 广东深圳麦地巷遗址发掘简报

    刊期:2014年第02期

    麦地巷遗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长源村西南一座椭圆形山岗上,山顶海拔约25米。遗址地处大沙河上游南岸,北与屋背岭遗址隔河相望(图一)。2009年9~12月,为配合深圳大学城建设,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深圳市南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对麦地巷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山岗的地形及先期调查、勘探情况对遗址所在山岗顶部...

  • 明孝陵下马坊区域考古勘探简报

    刊期:2014年第02期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玄宫所在地的宝城,纵深约2620米。大约可分三段,前一段为大金门外神道部分,起于下马坊,止于孝陵外郭城主门“大金门”;第二段为大金门内神道,起于大金门,包括整个神道及神道石刻区,止于金水桥;第三段为陵宫建筑区,起于金水桥,...

  • 旧石器时代亚欧大陆高纬度地区人群的扩散及其对中国旧石器文化格局的影响

    作者:赵潮 刊期:2014年第02期

    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气候与资源环境迥异于人类的起源地---热带非洲。人类需要具备更多的文化适应手段才能适应高纬度地区的生存。在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人类向该地区的迁移扩散极为有限,而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技术、社会组织等文化层面的进步,人类开始广泛向高纬度地区扩散,打破了东亚地区与欧亚大陆西侧的文化隔离屏障,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西...

  • 骨质修理器——石器修理的新视角

    作者:曲彤丽 陈宥成 刊期:2014年第02期

    本文介绍在欧洲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较多的用于修理石器的动物骨头和牙齿。这类工具被称为骨质修理器,为解读石器修理技术和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章通过实验揭示了骨质修理器的操作过程、效能及其痕迹特征,有助于分析修理器的技术和行为内涵。从技术操作和原材料的来源与供给来看,使用骨头或牙齿修理石器是很有效的方法且...

  • 中国磨制石器起源的南北差异

    作者:向金辉 刊期:2014年第02期

    磨制石器的起源是学界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探讨中国早期磨制石器的主要种类、发展阶段及南北差异的原因,以期揭示磨制石器起源的内在机制。磨制石器的起源与生业经济紧密相关,中国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阶段对于植物资源的利用促使了中国磨制石器的起源。由于中国南北环境的差异,对于植物资源的利用种类和利用方式有所区别,因此导致中国南...

  • 窑变及其瓷业文化意义

    作者:刘毅 刊期:2014年第02期

    窑变最初是瓷器生产中一种自然出现的变异现象,围绕着它曾经有过不少神秘乃至离奇的传说。透过种种表象,可以看到作为对瓷器生产中的一种非常态现象,关于窑变的各种解说,往往都与制瓷业的生产、销售等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

  • 元代瓷匜研究

    作者:李钰 刊期:2014年第02期

    匜是先秦礼器中的水器。元代开始,瓷匜大量出现,涉及景德镇窑、龙泉窑和钧窑等著名窑口。本文以墓葬、窖藏和窑址等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与前人研究成果,对元代瓷匜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源于元代同形金银器,性质应为酒器,同时兼具祭器之用。

  • 堆塑长颈瓶上“天门”探论

    作者:隋璐 刊期:2014年第02期

    堆塑长颈瓶是一类特色鲜明的随葬明器,主要流行于宋元时期,其本身不具备实用功能,主要通过造型、装饰、铭文、内盛物及摆放位置等因素构成组合,象征天门,整体上传达了引魂升天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