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杂志简介:《南方文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17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业与社会、文物赏鉴、遗产保护、华南与东南亚考古、文博讲坛、大道中国、海昏侯国考古、土与火的艺术、历史时期考古、学术传薪、探索之...

主管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4-6275
国内刊号:36-1170/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005
总被引量:6363
H指数:23
立即指数:0.0076
期刊他引率:1
  • 弘毅笃行 追求卓越——刘庆柱先生访谈录

    作者:刘庆柱 姜波 刊期:2008年第02期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1943年生于天津,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8—200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考古学报》、《中国考古学》(英文版)和《中国考古学年鉴》主编。1998年被聘为德意志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 从考古学角度探索中国古史的一部传世著作——读《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

    作者:朱乃诚 刊期:2008年第02期

    《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一考古寻根记》,苏秉琦著,郭大顺编,1994年9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即在苏秉琦85岁寿辰之际出版。16开,精装,文字及随文插图共262项,彩色图版6页15幅。 该书是一部论文集,收集苏秉琦于1984年至1994年10年间在各种学术活动中的有关讲话与发表的论文58篇,以及1979年与1982年的2篇讲话摘要与要点。

  • 古代人骨的分子考古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常娥 朱泓 刊期:2008年第02期

    本文重点讨论分子生物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根据对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在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首要任务的人类学研究领域,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可信的研究方法和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

  •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

    作者:杨益民 刊期:2008年第02期

    动植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利用是人类适应、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物质基础,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与之相关,因而动植物及其制品的残留物分析能提供古代社会丰富的信息。残留物分析重点在于从残留物中提取有机物。利用科学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来判断残留物来源,从而了解古代动植物的加工、利用和相关载体的功能等。本文从DNA、淀粉...

  • 绍兴印山大墓的若干问题——读《印山越王陵》札记

    作者:孙华 刊期:2008年第02期

    浙江绍兴发现的印山大墓,是一座既有浓郁东南地区吴越文化的因素又有很多中原地区周文化因素的越王级基葬,地上高大的封土堆、两面坡顶的无墙基室、带把手的独木棺等因素是沿袭了越地本地的传统,其他如封土的形状、丘垄外环壕和神道的形式、墓室外积炭等,则带有浓烈的模仿中原周王陵的色彩,而不仅仅是中原秦国的文化因素。

  • 有关曾侯乙尊盘铸造方法的证明——论中国青铜时代的熔模技术

    作者:李志伟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中国青铜时代存在熔模技术毋庸置疑。笔者通过实践。对曾侯乙尊盘附饰的熔模铸造方法进行验证。

  • 广东韶关市小茶山墓葬群发掘简报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为配合武汉-广州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工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韶关市博物馆、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人遗址博物馆等单位于2006年4—6月间,对韶关市武江区小茶山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为两个月的工作过程中,共清理晋至宋时期墓葬59座,现选择其中3座墓葬简如下:

  • 江西樟树市太平街何家村南宋墓发掘简报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为配合浙赣铁路电气提速改造工程,2004年5月至6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樟树市博物馆在樟树市昌傅镇太平街何家村清水河高地勘探到一座南宋土墩墓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 福建将乐县积善唐窑发掘收获

    作者:陈邵龙 刊期:2008年第02期

    积善唐代窑址位于福建省将乐县水南镇积善村北面的王厝门前山南坡,西南距将乐县城约6公里(图一)。该山是河谷盆地中一座相对独立的山包,呈南北走向,海拔193米,相对高度45米,东、西、北三面较为陡峭,南坡平缓、一直延伸到河岸。金溪、安福溪在窑址南面约300米处汇合后向东流去,注入闽江,水路交通极为方便。

  • 关于体育考古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思考——《南方文物》“体育考古”专栏主持辞

    作者:崔乐泉 刊期:2008年第02期

    体育,是通过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构成不同时代人类社会生活特征的一种身体运动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来看,它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身体文化产物。当代,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与古代体育活动有关的文物资料被大批地发掘出来...

  • 栏目主持人介绍

    刊期:2008年第02期

  • 《玉与奥运:北京奥运会用玉考论》

    作者:邢金善 刊期:2008年第02期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会徽——“奥运徽宝”(玉质)的正式揭晓和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诞生,标志着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被赋予了浓郁的中国传统玉文化色彩。玉器。这种古老深邃的民族文化符号结缘奥运,让世界瞩目,让国人遐思!

  • 《史前乐舞祭仪与原始的体育娱乐》

    作者:崔乐泉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中国史前的乐舞艺术。是史前人类体育文化原始娱乐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史前的乐舞艺术见之于史前人类的生产劳动、生殖崇拜、宗教祭仪以及史前战争等人类生活形态中。

  • 《奥林匹克宪章》

    刊期:2008年第02期

    《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是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法律文件。宪章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宗旨、原则、成员资格、机构及其各自的职权范嗣和奥林匹克各种活动的基本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这个法律文件是约束所有奥林匹克活动参与者行为的最基本标准和各方进行合作的基础。

  • 史前乐舞祭仪与原始的体育娱乐——原始体育形态的考古学分析

    作者:崔乐泉 刊期:2008年第02期

    乐舞,是一种在空间中展现和时间里流动的艺术,强烈、激越、柔美、深沉,却又似闪电光流火,稍纵即逝。当我们循着史前人类的遗迹溯源而去,就能在面目依稀的原始洞穴、斑驳陆离的巨石岩壁、群居墓室的残陶废墟、神话传说的片言岁语,以及一直留存于近现代的“社会活化石”中的乐舞遗俗中,看到那曾经存在于中华大地原始群体中无所不在、跃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