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杂志简介:《南方文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4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绿色批评、理论新见、艺术时代、南方百家、现场、当代前沿·百年叙事、译介与研究、当代前沿_新世纪20年文艺、点睛 批评论坛·新南方写作、...

主管单位:广西文联
主办单位:广西文联
国际刊号:1003-7772
国内刊号:45-1049/I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2564
总被引量:6062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7.7187
立即指数:0.0157
期刊他引率:0.9474
平均引文率:6.9476
  • 《南方文坛》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刊期:2020年第01期

    经评委李洱、李建军、吴义勤、陈汉萍、张燕玲、季进、周立民、施战军、郜元宝、阎晶明、程光炜(以姓氏笔画为序)对编辑部评出的17篇候选论文,经过独立审读,以邮件投票方式评出以下6篇获奖论文(以得票多少为序):《史料多元化与当代文学研究的相互参证》(黄发有2019年3期)作为深耕中国当代文学文献史料学研究的学者,作者从不止于发掘和考辩史料,...

  • 巴金晚年著述中的信仰初探

    作者:陈思和 刊期:2020年第01期

    巴金先生曾经是一个有信仰的人~((1))。但是在他的晚年,这个"信仰"是否还在悄悄地起着作用?这个问题巴金生前没有给予准确的回应。在他晚年著述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再出现的"理想""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等说法,核心词是"理想"。那么,巴金早年的"信仰"与晚年的"理想"是否可以重叠?"理想"在巴金晚年构成什么样的意义?

  • 曹涵美绘巴金《家》连环画初探

    作者:许海洋 刊期:2020年第01期

    1931年4月18日至1932年5月23日,巴金长篇小说《家》最初以《激流》为题连载于《时报》。1933年5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更名为《家》。此后,《家》在以青年学生为主的读者群中,逐渐成为畅销名作。1940年代,小说《家》被改编为连环画、话剧、电影、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受上海市民欢迎。

  • 从“激流三部曲”看巴金的矛盾心理

    作者:朱厚刚 刊期:2020年第01期

    曾有人指出:"巴金对自己的小说常作意犹未尽的解说,那些序、跋、后记、创作谈往往自行解构了小说本身。"①笔者对此深表认同,同时认为小说文本同样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是一个时代的表征,直面它可以对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本文从小说内容出发,结合巴金在不同时期写就的序跋文字,分析作家长时间不断解读背后的意涵,从中发现一代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也...

  • 1980年代的批评刊物、批评观与青年评论家

    作者:方岩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一1985年8月27日至9月1日,由《批评家》编辑部主办的文艺评论刊物座谈会在山西太原举行^①。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共有十八家批评刊物,并了《全国十八家文艺评论刊物联合倡议书》^②。参加会议的十八家评论刊物^③为《小说评论》^④《文艺争鸣》^⑤《文艺评论》^⑥《文艺研究》^⑦《文学自由谈》^⑧《文学评论》^⑨《文学评论家》^⑩《文谈》^⑾《艺...

  • 文学批评的个体言说——关于方岩的批评

    作者:丁帆 刊期:2020年第01期

    方岩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又是我多年来主编《扬子江评论》杂志的得力助手,我对他的了解不仅仅是在其学习与工作获得的印象,更多的是在他平时为人为文的品行与个性中总结出来的。尤其是读了他的批评与评论文字后,便更体味到布封所说的那句名言"风格即人"的准确性,它成为方岩行文风格的写照。

  • 略说方岩

    作者:王彬彬 刊期:2020年第01期

    方岩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之所以没能留在南京大学当一名教师,首先因为"出身不好"。如今的大学都讲究"出身"。在研究生招生中,"出身歧视"就很严重。现在的硕士生招生,所谓"推免生"占了很大比例。在一些所谓的名校,即此前的"985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推免生甚至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而要进入推免范围,首先必须本科就读的是很牛的学校,不是...

  • 开放的文学批评——《我的批评观》《批评家印象记》分享会纪要

    作者:向平(整理) 刊期:2020年第01期

    李伟长(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今天的思南读书会是举办六年以来嘉宾阵容最强大的一次,基本上把整个上海非常重要的批评家都请到了今天的现场。能够把这些大佬们集中到一块,是因为有一家被誉为“中国文坛批评重镇”的文论刊物叫《南方文坛》,因为《南方文坛》使思南读书会的读者们受益。今天要向大家介绍非常重要的朋友,就是张燕玲老师。

  • 中国七十年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周仲谋(整理) 刊期:2020年第01期

    李利芳(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大家上午好!值此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为大力弘扬中国电影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礼赞优秀电影剧本和典型人物形象,进一步加强和繁荣电影文学创作,鼓励和促使剧作家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优秀电影剧本,塑造出更多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典型人物形象...

  • 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作者:钱文亮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间,"人民性"("阶级性")、"民族国家"和"现代性"是学术界先后用来解读当代文学历史的不同的总体性范畴。由于"现代性"自身的多维构成及其包容性和含混性,特别是中西语境的历史性差异,自1980年代到今天,该理论既为大陆思想界和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提供了多重的视角和丰富的灵感,成为进入当代文学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认识角度,同...

  • 诗与诗学的张力——新世纪“学人诗歌”现象观察

    作者:张德明 刊期:2020年第01期

    新世纪以来,当代学人尤其是诗歌评论家,如陈超、沈奇、张清华(华清)、罗振亚、汪剑钊、姜涛、荣光启、张立群、霍俊明、杨庆祥等,都对诗歌创作与发表投入了极大热情,他们的诗作屡屡登上国内各大文学刊物,个人诗集也相继在出版社出版面世。新世纪以来这种较为突出的"学人诗歌"现象,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 德语文学机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德译传播

    作者:顾文艳 刊期:2020年第01期

    在展开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传播的讨论之前,有一个事实性的前提需要首先说明:作为从外界向德语区引进的一种国别文学类型,中国文学在整个德语文学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根据德国图书销售交易协会(B?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整理的数据统计,2017年德国一共首版发行了30394种文学类书籍(总共首版发行的图书量...

  • 人的状况、限度与可能——读邓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

    作者:岳雯 刊期:2020年第01期

    郁漱石,在成为战俘的那四年间也被称作131号,是邓一光的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中的士兵,也是那个"人"。以法庭陈述、举证与法庭外调查的形式,他的经历、情感、思想与命运在人们的口齿间辗转,以要么友善要么淡漠抑或是充满恨意的形式。由此,他充分地显露自己。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对他了解得越多,就越发感觉到我们所知是如此有限。是的,...

  • 以人的名义,对战争的再思考——评邓一光反战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

    作者:周荣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一文学与革命、历史之间的互动一直是当代文学中最耐人寻味的关系,经由文学作品声势浩大的反复书写,构成了文学叙述与历史实践、文学秩序与社会秩序、文学虚构与革命伦理、文学审美与社会功能之间或对应,或悖反,或建构,或颠覆的关系。"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历史题材不仅决定了作品的等级与重要性,更是文本叙事与现实政治双重合法性的保障。

  • 复杂性的追求及困境——以邓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为例

    作者:唐伟 刊期:2020年第01期

    "复杂性"的症候构成作为一部"沉潜十年超越之作",邓一光长篇新作《人,或所有的士兵》的厚重阔大自不待言,但如果仅将其放在邓一光的个人创作序列中来考察,在所谓"战争书写""城市文学""英雄主义"等邓一光式的文学标签和光谱中予以打量,这部小说的意义恐怕难免会被极大地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