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杂志简介:《南方文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4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绿色批评、理论新见、艺术时代、南方百家、现场、当代前沿·百年叙事、译介与研究、当代前沿_新世纪20年文艺、点睛 批评论坛·新南方写作、...

主管单位:广西文联
主办单位:广西文联
国际刊号:1003-7772
国内刊号:45-1049/I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2564
总被引量:6062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7.7187
立即指数:0.0157
期刊他引率:0.9474
平均引文率:6.9476
  • 味与诗——兼论张枣

    作者:敬文东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味乃万物之魂 有诸多或隐或显的证据足以表明:华夏先民们重视味觉远甚于重视其他感觉。与自称"爱智慧"(philo-sophia)的古希腊人刚好相反,华夏先民们为宠幸舌头,不惜贬低眼睛;为抬高口腔,不惜将耳朵打入冷宫。东洋人武田雅哉完全有理由如是放言:"中国博物学的方法论基础,就在于‘吃’。……当我们遇见未知的东西时,先应该送进嘴里吃...

  • 鲁迅小说中的公务镜像

    作者:朱崇科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从人生经历或成长际遇来说,鲁迅先生也是一个相当繁复的存在,在作为文学家的大纛背后其实相当长一段时间内(1912—1926)隐藏着中华民国佥事的公务身份(其间亦有在北京高校的兼课讲师角色),在成为专职教授(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短暂一年以后,他却选择了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角色,当然期间也牵涉到由官场到文坛的收入变化,"鲁迅在北京的经济收入...

  • 《围城》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此案涉及钱锺书、郭沫若、王瑶与唐弢

    作者:夏伟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完成并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初连载于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杂志,广受好评;1947年成书,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发行,连印三版。1949年后,这本小说曾从读者的视野中消失,直到1980年才重见天日,首印13万册,顷刻售罄,截至2008年,销量已达392万册。

  • 当下文学中的青年形象研究

    作者:行超 刊期:2018年第05期

    如同莱蒙托夫所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当代英雄",在短暂的个体生命中,他们并不一定过得顺遂、辉煌、受人瞩目,更多的时候,他们内心苦闷、迷茫,时时感到愤懑。他们多是特定社会与时代的悲剧英雄,然而这种悲剧恰恰映衬着一个过于稳定的旧时代深层的问题,更反映出新时代和新人的觉醒。

  • 重新解释“文学批评”

    作者:岳雯 刊期:2018年第05期

    青年批评家。女性批评家。我试图用这两套话语为行超画像,却遭到了来自语词的沉默然而坚定的抵抗。是的,虽然行超以文学批评为业——这么说的意思是,她的工作是阅读和编辑文学批评文本,她自己的写作也以文学批评为主要样式,但是,倘若拿文学批评来框定她,却依然发现她是除不尽的。像一个典型的文学批评家一样,她也谈论作家、作品,谈论重要的文学...

  • 在文学的十字街头——行超和她的批评

    作者:张柠 刊期:2018年第05期

    标题中的"十字街头",出自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十字街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名著,影片描写了一群青年知识分子在上海滩混生活的故事,由著名演员赵丹和白杨主演,其中的插曲《春天里》,是我这一代人年轻时的流行歌曲。当我在电脑边坐下来,准备写行超的时候,"十字街头"四个字突如其来,不约而至,于是我就把它放到了标题中,我觉得很恰当。行超的...

  • 关于概念、类别和模糊界限的思考——罗鹏教授访谈录

    作者:季进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现代学术的知识生产中,访谈录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一方面召唤东西方文化源头的"伟大传统",另一方面亦呼应现代哲学之于"对话"的深刻思辨,其直观灵活的呈现方式,确实包孕着有异于专题论文的学术能量。

  • “中国文学在其他国家的反响比较平淡”——荷兰汉学家林恪先生访谈之一

    作者:易彬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关于韩少功 易彬:你的博士论文是专门讨论韩少功,但国内一般研究者对你的研究基本上还不知情,可否介绍下这本书和你研究、翻译韩少功的情况? 林恪:我第一次做翻译就是韩少功的小说。当时还是在巴黎第七大学谭雪梅老师的课堂上读到《爸爸爸》,非常喜欢,记得当时在课堂上也看了之前的不少当代作家的作品,但觉得韩少功是一个很有独特性、有...

  • “广西作家与当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本刊编辑部; 曾攀(整理); 吴天舟(整理) 刊期:2018年第05期

    陈思和(复且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今天非常高兴一大批广西作家远道而来,虽然是第一次在复旦大学开这个会,但我对大家并不陌生,凡一平是复旦的学生,林白、东西也常来常往,还有好多作家虽说没有见过,但我在《上海文学》当主编时就请张燕玲组编过广西作家专辑,很多名字都是非常熟悉也经常关注的。

  • 槛外侗画论

    作者:刘新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广西,侗族世居三江,这里的农民自然是侗族。从这里繁衍生长出来的绘画,过去叫三江农民画,现在叫侗画。农民画是泛称,大抵出自农民之手的画都可统称农民画,20世纪70年代红透全国的户县农民画,80年代知名于美术界的上海金山农民画,都见证了这个概念的由来。

  • 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理论阐释

    作者:李永强 刊期:2018年第05期

    "农民画"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伴随着政治运动而产生的,对当时的政治宣传、农业生产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它也在慢慢地发生转变,寻求新的发展契机。三江侗族农民画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全国农民画发展的浪潮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民画群体。

  • 三江侗画:从文化遗产到人文资源

    作者:王永健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三江侗画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民间艺术瑰宝,主要集中在独峒乡,传承区域遍及该县的同乐、八江、林溪、古宜、斗江、良口、梅林等乡镇。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民间绘画形式,三江侗画是由三江侗民借鉴本地风雨桥、鼓楼的民间彩绘技法,以及侗绣、侗族织锦、剪纸等姊妹艺术符号,农闲时利用锅墨、蓝靛等植物染料做颜料,将侗族的日常生活、仪式...

  • 简论三江侗画的源起与审美走向

    作者:刘宪标; 蔡富军 刊期:2018年第05期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古代的越人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其内部分为若干个支系,这个族群到了南北朝时期都被称为"僚"。到唐宋时期,僚人进一步分化出包括侗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现在的侗族基本上都集中在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的云贵高原边缘,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侗族最主要的聚集区。据统计,2012...

  • “非虚构”如何不“虚构”

    作者:何英 刊期:2018年第05期

    "非虚构"写作是当前较为活跃的概念和实践。"非虚构"在语义学上显然是指虚构的否定形式。要说清"非虚构"就应先讨论虚构,虚构是非虚构的理论前提。在讨论虚构之前,应先厘清确定是文学领域范畴的。关于虚构的概念,在西方早已涉及历史、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是这些学科普遍关注的问题,虚构的著作也可谓汗牛充栋。

  • 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网络文学的空间问题研究

    作者:李志艳; 邹建军 刊期:2018年第05期

    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第一部严肃意义的超文本小说是由迈克尔·乔伊斯(Michael Joyce)创作的《午后,一个故事》(Afternoon,a Story),于1987年在美国计算机协会第一届超文本会议上首次。中国的网络文学起源略晚一些,绝大多数学者都将其定位于1997年底至1998年初,标志性事件是"榕树下"原创网站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