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杂志简介:《南方文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4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绿色批评、理论新见、艺术时代、南方百家、现场、当代前沿·百年叙事、译介与研究、当代前沿_新世纪20年文艺、点睛 批评论坛·新南方写作、...

主管单位:广西文联
主办单位:广西文联
国际刊号:1003-7772
国内刊号:45-1049/I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2564
总被引量:6062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7.7187
立即指数:0.0157
期刊他引率:0.9474
平均引文率:6.9476
  •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作者:罗小凤 刊期:2015年第06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及至当下,文学批评生态不容乐观,批评家们或被经济利益与人情绑架,大多书写“红包批评”“人情批评”,或加入传媒的合谋之中,成为“捧角”的经纪人、吹鼓手或各类造势运动的骨干力量,或沦为网络“酷评家”“骂杀家”“捧杀家”,甚至有些批评家自己也被“明星化”,频繁“出场”于各种文学活动,获取高额“出场费”,使批评陷入失效...

  • 诗囚涅架与思想史接力——兼及叶元章《九廻肠集》与《陈寅恪诗集》之比较

    作者:夏中义 刊期:2015年第06期

    大凡有历史记忆者,恐怕不宜讳言国人经历过如下精神困境:在那个严酷时期,人的思维、判断与行为变得极度不自由。这种不自由,不只是被严禁自由思想,而在于公众根本就不知何谓自由思想;不只是无从作出独立判断,而在于普遍不知何谓独立判断;不只是无抵抗行为,而是其身心本就被时势单向度化了。最要命的还在于,那憋得人几近窒息的时势高压...

  • 先锋文学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重读《花腔》

    作者:黄平 刊期:2015年第06期

    因为葛任先生的死,因为爱的诗篇与死亡的歌谣总在一起唱响,我心中常常有着悲愤和绝望,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写作的继续,这悲愤和绝望又时常会变成虚无的力量。虚无的力量是那样大,它积极的一面又是那样难以辨认,以致你一不小心就会在油腔滑调中变成恶的同谋。我必须对此有大的警惕。感谢《花腔》的主人公葛任先生,是他把自我反省的力量带给...

  • 知识结构变更或衰年变法——从这个角度看周作人、孙犁、汪曾祺的“晚期风格”

    作者:黄德海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一个坚持写作的人,因身体进入晚年,由健康而至衰退;或因各种遭遇,思想上发生剧烈的震荡,以至长期维持的文字和写作风格,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变化之后的作品里,人们有时会“遇到固有的年纪与智慧观念,这些作品反映一种特殊的成熟、一种新的和解与静穆精神,其表现方式每每使凡常的现实出现某种奇迹似的变容(transfiguration)”,正是...

  • 跨界诗歌:新世纪诗歌的新范式

    作者:罗小凤 刊期:2015年第06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边缘化窘境早已为人所周知,其前景令人担忧。然而,穷则思变,新世纪以来,不少诗人都在寻找新的诗歌书写方式与形式。而新世纪正处于多元化、去分化的文化氛围之下,跨文化、跨领域、跨界限、跨学科、跨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日趋盛行。在此语境下,一种拥有“诗歌与戏剧的跨界结合,朗诵与表演的形式互动,抒情与叙...

  • “罗雨”与“罗小凤”——作为一种现象的女性诗人批评家

    作者:霍俊明 刊期:2015年第06期

    当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就想写诗的“罗雨”与做评论的“罗小凤”有时候是重叠的,但是有时候又是具有差异性的。作为一个女性又兼具诗人和批评家的身份,其呈现给我们的必然是多样性的精神地貌。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女性批评者中既是诗人又是评论家的相当罕见。因为在很多女性那里,作为诗人的敏感、细微、直觉、感性与作为评论家的学识、理性、逻辑和...

  • 寂寞诗坛的守望者——关于《新世纪广西诗歌观察》

    作者:容本镇 刊期:2015年第06期

    留意当下中国诗坛的人,一定会留意到一位名叫罗雨的年轻女诗人。近年来,罗雨的诗作频频地出现在《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等名刊上,许多作品被选入各种诗歌选本。这位年轻女诗人以独特的姿态在诗坛上展示着自己的身影。

  • 在革命传统中理解美学

    作者:余夏云 刊期:2015年第06期

    近时的研究一再展示,我们今天所习用和谙熟的各类话语资源和文化概念,类似于“文学”“世界”“革命”等等,都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其发生缘起固然有着不可移易的传统脉络,但唯有放置在中西文化的跨语际实践中方能得到最透彻的说明。以“文学”为例,其现代意义的发明,尤其是作为学科或者研究范畴的构筑,最早不会超过19世纪末,包括太田善...

  • “西南剧展”与抗战时期戏剧观念的转变

    作者:傅谨 刊期:2015年第06期

    “桂林抗战文化城”,是指1937年到1944年抗战期间先后在桂林进行抗战文化活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文化名人聚集现象,其中最具历史意义的当属1944年2月15日在桂林隆重开幕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它不仅是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最为盛大的戏剧展演活动,且开了中国的一代戏剧新风,更如戏剧研究大家傅谨先生所言“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进程...

  •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心灵归宿——广西抗战暨桂林文化城研究系列之一

    作者:黄伟林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世人皆知桂林是一座山水城,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们到桂林都是看山水。许多人都忽略了,桂林其实还是一座文化城。说起文化城,无论是桂林人还是外地人,都容易联想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联想不能说错,但不准确。桂林确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二十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然而,此历史文化名城非彼文化城。历史文化...

  • 桂林抗战艺术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李建平等《桂林抗战艺术史》

    作者:张利群 刊期:2015年第06期

    桂林不仅是一个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抗战期间,桂林抗战文化城蜚声海内外,成为当时全国抗战文化重镇,在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也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领域。

  • 用秋声谱曲,用文字歌唱——田汉话剧《秋声赋》的音乐设计

    作者:宁红霞 刊期:2015年第06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期在上海从事戏剧工作的田汉辗转武汉、长沙等地,于1939年到了桂林。1941年秋天,田汉以第二次长沙战役为背景创作了话剧《秋声赋》。该剧讲述了文化人徐子羽与妻子秦淑瑾、情人胡蓼红的婚姻、爱情冲突,以及秦淑瑾与胡蓼红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和解。作者在戏剧创作中把戏剧与歌声糅合在一起,在剧情的发展中显示出歌声独特的魅力,并...

  • 海边的房间

    作者:张定浩 刊期:2015年第06期

    本刊多次与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办合作,推介两岸青年文学评论,与2014年第6期两岸青年批评家互评有异,一年后的今天是同题作文,两岸批评家共同评论一位青年作家作品,一如弈者,棋枰论道,每落一子。对方必应:本刊分别选取台湾青年女作家黄丽群、大陆青年女作家蔡东。由大陆青年批评家张定浩、岳雯;台湾青年批评家蔡玫姿、陈雀倩分别对弈。...

  • 美好时光不再,但是……

    作者:蔡玫姿 刊期:2015年第06期

    庭院外的世界尚未扑来,生命尚未曝露真相的少年时光。——李渝《誊文者后记》,郭松棻《惊婚》1979年出生的黄丽群,十一岁时父亲意外离世,青春期大量阅读早逝父亲的藏书,她的散文洋溢“老派人”的用语与气息。柯裕棻《淡淡废废的美》因此说:“如果她的某些文字给人死荫的幽冷凄美之感,那正是因为死亡的忧伤和她的文学启蒙深切相关。”

  • 人与城——蔡东论

    作者:岳雯 刊期:2015年第06期

    当年轻的小说家蔡东在深圳这座同样年轻的城市居留下来时,她重新开启了曾经一度中断的写作。很难说清到底是什么促使她在生活之余以小说为业,或许是深圳蓬勃的活力让她感到有创造之可能,抑或是面对庞然大物一般的城市的无力感让她觉得有倾诉之必要?不管怎么说,她在文字的世界里耐心地浇筑一砖一瓦,搭建一城一池,让一个个人物走进她的世界,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