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杂志简介:《南方文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4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绿色批评、理论新见、艺术时代、南方百家、现场、当代前沿·百年叙事、译介与研究、当代前沿_新世纪20年文艺、点睛 批评论坛·新南方写作、...

主管单位:广西文联
主办单位:广西文联
国际刊号:1003-7772
国内刊号:45-1049/I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2564
总被引量:6062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7.7187
立即指数:0.0157
期刊他引率:0.9474
平均引文率:6.9476
  • 批评是一种致敬

    作者:杨光祖 刊期:2012年第05期

    创作与评论,应该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哪一个都不行。在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评论家往往起着一个很大的作用。鲁迅说,最怕的就是一箭射人大海,了无回响。你的作品出来了,有人说好,有人喊骂,都是好事情,总比悄无声息的好。无论肯定,还是批评,都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持。

  • "当代文学"与"新疆当代文学"

    作者:程光炜 刊期:2012年第05期

    如果在十七年,这个论文题目自然不是问题。众所周知,“新疆当代文学”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光谱中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除闻捷这个汉族诗人外,人们熟悉的还有哈萨克族诗人库尔班阿里、维吾尔族诗人克里木·霍加、艾里坎木·艾合坦木(1922年出生)和铁衣甫江·艾力约夫(1930年出生)等。

  • 先锋、魔幻与写实--藏地经验与当代文学漫议

    作者:刘志荣 刊期:2012年第05期

    首先声明:由于藏地生活经验以及阅读和研究的不足,此次与会,我能做得更好的是倾听,能讲的则仅仅是一些远不成熟的意见。不过,因为对这一领域颇有兴趣,所以希望能和大家多做交流,明显不足的地方,也希望得到大家坦率的批评①。

  • 走向世界:中国文学的焦虑

    作者:吴俊 刊期:2012年第05期

    何世界?走向什么世界?如何判断、描述、探讨“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从近年中国文学界的基本观点来说,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种(句式):一、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二、中国文学“正在”走向世界;三、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姑且不论这三种说法的短长,它们实际上都暗含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前提: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状态”,主...

  • 民族情感的民间表达与释放---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文学

    作者:房福贤 刊期:2012年第05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复兴,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世界不同的角落。20世纪末冷战的坚冰破裂之后,原来隐藏在水面下的各种问题、矛盾一起涌出水面,其中民族主义就是最具有冲击力的一种现象。中东危机、波黑危机、巴尔干战火、俄罗斯的车臣问题、英国的爱尔兰之争、加拿大的魁北克独立运动、南非种族矛盾、美国的“9·11”恐怖事件和海...

  • 雷达论

    作者:杨光祖 刊期:2012年第05期

    雷达从气质上看,毋宁是一位诗人,虽然他不写诗,也几乎不写诗歌评论。他在评论里显露的艺术直觉和那种诗性体验,应该说是他性格上的必然反映。

  • 真正的文学批评——论杨光祖的文学批评

    作者:廖四平 刊期:2012年第05期

    废名曾借其小说中的人物莫须有先生之口说:“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很长一段时间,一涉及文学与文学批评,我便套用此言地想:“文学批评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

  • 杨光祖:文学守门人

    作者:杨显惠 刊期:2012年第05期

    与杨光祖相识是2002年的事情。那年我的一本书出版,应兰州纸中城邦书店主人的邀请,签名售书。我给自己立的规矩是不签名售书,那次却推辞不得,因为图书出版人和纸中城邦有约:那本书在兰州的发行由纸中城邦独家承担,作者必须举行一次签名售书。

  • 大地上的禾苗

    作者:周立民 刊期:2012年第05期

    田中禾在少年时代便展露了不凡的文学才华,但老天要培养一个人,必然在他最张扬恣肆的时候,把他打翻在地,还要踏上一脚,不过,让禾苗在泥土中生长,永远比拔苗助长要好,文学上的幸运常常是用命运的不幸换来的。

  • 《父亲和她们》的叙述方式与人物塑造

    作者:刘思谦 刊期:2012年第05期

    细读田中禾出版于2010年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我的总体感觉是作者对小说叙述方式的创造性构思和由此带来的人物塑造的突出成就。

  • 也是一个持续性的“少数者”----田中禾近作与“当代”写作的难度

    作者:霍俊明 刊期:2012年第05期

    米沃什曾经说过“写作比现实更可靠”,而这对于田中禾这样的有着几十年写作历史的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无疑更是如此。而田中禾的近作,无论是小说《十七岁》《父亲和她们》还是散文随笔集《在自己心中迷失》都无比印证了“当代”写作的难度。

  • 历史的反思和艺术的创新

    作者:房伟 刊期:2012年第05期

    我接触田中禾先生的作品较晚,但读了他的小说和思想随笔,却有很多感触。田中禾是一位视野开阔、学养丰厚的“学者型作家”。从年龄阶段来说,田中禾是40后作家,然而,他的创作却是跨越代际的,表现出了一个创造力旺盛的文学家持续性的自我艺术建构。

  • 作家的思想自觉与艺术自觉——由田中禾的近作谈起

    作者:刘宏志 刊期:2012年第05期

    在当下这个泛文学时代,作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田中禾的近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考的契机。

  • 非虚构女性写作:一种新的女性叙事范式的生成

    作者:张莉 刊期:2012年第05期

    我觉得自己要从人群中把这些女工淘出来。把她们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她们是一个个女儿、母亲、妻子……她们的柴米油盐、喜乐哀伤、悲欢离合……她们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着一个个具体名字,来自哪里,做过些什么,从人群中找出她们或自己。——郑小琼《女工记》①

  • 革命·欲望·资本----娱乐类“”手抄本热的大众文化解析

    作者:张鸿声 井延凤 刊期:2012年第05期

    “”时期,《一只绣花鞋》(又名《梅花党》、《梅花档案》)、《叶飞三下江南》、《一双绣花鞋》等娱乐类手抄本一直是以手抄、口传的方式在“地下”秘密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