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

农村青年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农村青年》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9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要闻播报、封面报道、特别报道、乡村振兴、创业之路、城乡之间、乡村文旅、人间真情、三农视野、法治故事、特色食品、美丽家园、乡村回望...

主管单位:共青团中央
主办单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2-9540
国内刊号:11-1391/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3390
总被引量:49
H指数:3
  • 谁救也代替不了自救

    作者:乡言 刊期:2008年第07期

    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专家说,释放的能量大致相当5800多颗广岛原子弹。在这样大的自然伟力面前,任何人工的建筑几乎都不可能抗拒。有人从飞机上看到,地震后的映秀镇“又回到了39年前的模样”。

  • 浙江嘉兴:走近9个“小村官”

    作者:刘朱婴 刊期:2008年第07期

    采访丁思成们是在5月4日,青年节。那天雨后放睛,用丁思成的话说:“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她和应颖、李燕等伙伴赶往镇政府。沿途,不断有村民热情地跟她们打招呼。田野里,灿烂的油菜花刚刚开过。那片金黄曾经一望无际,与蓝天接壤,就好像她们青春的梦想。

  • 村支书:灾难面前撑起父老乡亲一片天

    刊期:2008年第07期

    “5·12”汶川大地震受灾最广的是农村,受灾最重的是农民。在危难发生时,在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的第一时刻,那些与农民朝夕相处、满身泥水的村支书为全村父老乡亲撑起了一片天空。尽管他们也是农民,但在普通村民心目中,他们是官、是党、是政府,他们振臂一呼,同样感天动地、振聋发聩。

  • 卖地风波:村民代表为何不断上访?

    作者:刘朱婴 刊期:2008年第07期

    2008年3月15日,记者收到浙江省上虞市章镇镇章家埠村200多农民联名写来的投诉信。这封信是以速递的形式寄到北京的,上面说,村干部在拍卖78.9亩沙涂、22.1亩土地时,弄虚作假,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伪造村民代表签字,严重侵犯了村民的正当权利。村民代表为此多次找镇政府,并且到上虞市和绍兴市国土资源局、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国土资...

  • 江苏响水:“3.28”重大电人事故调查

    作者:卓克; 峰峻 刊期:2008年第07期

    2008年3月28日上午8时左右,江苏省响水县发生一起三人触电事故,其中两人当场死亡,一人重伤。事故发生在响水县供电公司通知“停电”期间。既然“停电”,人怎么还会被电死呢?记者赶到响水县时,披麻戴孝的死者家属已经在县供电公司门前躺了一天一夜……

  • 十指连心,大爱动天:10位河南农民成为四川赈灾“全国第一捐”的背后

    作者:铜豌豆 刊期:2008年第07期

    10位急公好义的河南农民,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起一个爱心车队,仅凭一本地图,他们历尽艰辛远征蜀道,在全国第一个将赈灾物资及时送至四川省成都市全国抗震救灾物资捐赠点,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令世人铭记的历史:1O位河南农民成为四川赈灾物资“0001号”捐赠者。

  • 废墟里有俺亲亲的爹娘:打工仔千里急返乡何惧山高路险

    作者:张海鹏; 邹卫辉 刊期:2008年第07期

    四川省汶川县“5·12”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安县等50多个市(县)受灾最为严重,很多房屋垮塌,人员伤亡惨重,通讯完全中断。灾情不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更使很多远在他乡谋生的游子们心急如焚。一个正在河南省商丘市打工的打工仔沈学瑞,没有被动地苦等亲人们是否平安的消息,而是不惧山高路险千里急返乡……

  • 大震震出生死情,瞬间大爱也可缘定一生

    作者:刘向上 刊期:2008年第07期

    2008年6月2日中午12时,在山东省济南市“蓝天”大酒店。郭鸿博、王蕾两个年轻人正在举行订婚仪式,双方亲友60多人共同参与见证了他们的这一幸福时刻。仪式正式开始前,郭鸿博、王蕾及所有来宾共同向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区捐款9500元。当两个年轻人的手紧紧攥在一起的时候,

  • 11岁弱女,用爱延续养父养母的生命

    作者:王国军 刊期:2008年第07期

    妈妈是个智障的人,爸爸又倒下了 2008年1月13日,刚满11岁的益阳小姑娘杨素像往常一样,来到资阳医院照顾爸爸。前些日子,她爸爸在工地做活时,被从6楼掉下来的水泥桶砸到了腿。医生说,如果护理不周全的话,有可能瘫痪。

  • 大山深处的“野猪婚姻介绍所”

    作者:张应松 刊期:2008年第07期

    陈光荣,安徽省泾县汀溪乡战岭村农民,12岁向父亲学传兽医知识,18岁独立出诊。泾县汀溪乡坐落在一片面积达十万余亩的原始森林中。这里曾被称为“中亚热带东北部的最后一块绿色净土”。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当地几万农民不再依赖简单的狩猎砍伐维持生存,使山中草木茂盛,珍禽异兽的数量急剧增加。

  • “科技骗子”获全国十大创新人物

    作者:付弘成 刊期:2008年第07期

    一个只上了五年小学的农民,躲在湖北保康深山里鼓捣出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600公里,而美国最先进的电动汽车一次续驶里程仅为280公里;2007年年末,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上,曹青山接过了“2007年度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的奖杯和荣誉证书。然而,此前他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借科研敛财的“科技骗子”。这究竞是怎么一回事?

  • 爱心释放:盲人穆孟杰投资百万办学感动中国

    作者:蔡占奎 刊期:2008年第07期

    河北省平乡县农民穆孟杰自幼失明,靠着一根竹竿闯天下,20多年靠流浪卖艺和针灸按摩赚了近百万元。1999年,他倾其所有,创办了平乡县特教学校,免费招收盲童,教他们学习盲文、中医按摩。让许多残疾人在这里学到了一技之长,百余名学生在北京、石家庄等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数百家媒体给予重点报道,

  • 如何跨越与城市同学的鸿沟

    刊期:2008年第07期

    18岁,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城市,这个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不仅远远胜过我的想象,而且是一个与乡下截然不同的世界。我在感受城市美好的同时,也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周围同学的鸿沟。那种出生于城市,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初到城市的喜悦荡然无存,我突然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孤独无助,第一次为自己来自偏僻落后的农村感到自卑...

  • 感受亲情

    作者:邱启明 刊期:2008年第07期

    凭良心说,学朱自清《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是没什么感觉的。那时候对“父亲”这两个字没有多大感触。对我们来说,越熟悉的东西反而会觉得越陌生起来。

  • 嫂娘:我生命里的一盏长明灯(散文)

    作者:陈凤尤 刊期:2008年第07期

    1976年冬天,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几个哥姐也不知流落到了什么地方,年仅5岁的我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我是被奶奶牵到大伯家的。奶奶对大伯说,尤儿的爹妈没了,可尤儿还是咱家的根,你们可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一样好好待他。大伯是个孝子,对奶奶的指示当然言听计从,可是我的大娘和我的堂兄堂弟却并不买我大伯我奶奶的账,他们为自己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