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

民主与法制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民主与法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周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高层、特别报道、封面、争鸣、法治、社会、社会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民主与法制》社
国际刊号:1003-1723
国内刊号:11-1529/D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周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10691
总被引量:681
H指数:7
立即指数:0.00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13
  • 两会政治,塑造“脱虚向实”新生态

    作者:田必耀 刊期:2017年第11期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观察国家政经风向的窗口,也是民众洞悉国计民生大势的平台。两会每年一度,开会的要义是什么?几千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聚北京,显然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也不是一场政治典礼。开两会,对政治体制而言,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受其监督、对其负责的宪法原则,政协是参政议政,共商国是...

  • 图片新闻

    刊期:2017年第11期

    3月1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街道的街头,女城管队员在列队进行仪容整装。据了解,这支“娘子军”是海口成立的第一支城管女子中队,由11名成员组成。均来自龙华区中山街道办,身兼多职,担任宣传员、执法员、督查员。她们英姿飒爽、美丽亲和,平均年龄只有28岁,多半成员是“90后”

  • 孟建柱同志为什么要强调谦抑理念?

    作者:刘桂明 刊期:2017年第11期

    “谦抑理念、审慎理念、善意理念”,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今年1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谈到依法保护产权时提出的三个新的执法理念。孟建柱同志强调,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因经营不规范引发的问题,要以历史和发展眼光予以对待,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从旧兼从轻等原则公正处...

  • 《城管20年》系列报道之一——城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作者:李蒙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不知不觉,中国城管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20岁,是一个人从青葱岁月的少年成长为踌躇满志的青年的临界点。中国到底需不需要城管?城管为什么只给公众留下街头执法的刻板印象?基层执法,为什么如此艰难?城管立法,为什么总是难以落地?城管的媒体形象能否改善?为什么提起城营,话题总是充满了争议?城市管理如何开拓出新的思维,闯出一...

  • 《城管20年》系列报道之二——四公开一监督,能否破解北京“大城市病”?

    作者:李蒙; 闫帅 刊期:2017年第11期

    北京市怀柔区下元市场地处繁华的京客隆商圈,有经营商户300余家,客流量每天几千人,周边的环境卫生问题一直相对突出。2016年3月,怀柔区城管执法监察局泉河执法队摸排发现,300余户商家中仅8家从环卫部门租用垃圾桶,远不能满足周边商户及来往行人垃圾投放需要,所以这里垃圾遍地,环境极其脏乱,严重影响市容。

  • 《城管20年》系列报道之三——城管立法,难在哪里?

    作者:李蒙 刊期:2017年第11期

    城管部门要行使城市规划、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工商、环境保护、公安交通、市政等领域的全部或部分执法权,其执法依据,在行政处罚法、城乡规划法等十几部法律和法规及地方法律法规中,但一直没有一部专门的城管执法的法律。呼吁制定一部城管执法的专门法律,一直是各级城管部门和城管人多年的期盼,许多专家学者也积极建言,希望尽快制定这样...

  • 《城管20年》系列报道之四——城管的媒体形象能好转吗?

    作者:李蒙 刊期:2017年第11期

    从1997年国务院授权北京市宣武区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中国城管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城管本来是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执法部门,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市民需要城管,每天都给城管部门打很多投诉电话,城市的整洁、有序、安全、文明都离不开城管。但近20年来,城管的媒体形象以负面为主。

  • 《人大监督年度观察之2016》专题报道之一——监督手段升级进行时

    作者:阿计 刊期:2017年第11期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是宪法、法律赋予各级人大的神圣职权,是政治民主、制约公权的必然要求,也是人大制度功能最鲜明的标志之一。随着2017年全国人代会的顺利落幕,国家权力机关如何行使监督权,也到了年度盘点的节点。回望已经逝去的2016年,从监督议题到监督领域,从监督机制到监督方式,从监督力度到监...

  • 《人大监督年度观察之2016》专题报道之二——监督重点突破寻路径

    作者:阿计 刊期:2017年第11期

    预算监督力破监督瓶颈 强化经济监督和预算监督,看护经济航船,盯紧政府用度,是近年来人大监督的一个重点方向,也是人大监督不断走向深层、触及要害的重要标志。就听取、审议工作报告这一监督机制而言,2016年,除了计划、预决算等常规报告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听取、审议了国务院所作的国有资产管理与体制改革情况、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

  • 遵守规矩最安全

    作者:孙建文 刊期:2017年第11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规避风险,一些人在牟取私利时采取各种避险措施,有的主动避开工作关系,比如山东省济南市原市委书记王敏;有的在熟悉、放心可靠的人中进行选择,比如《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43期《“老铁路”怎将人生列车开出了轨道?》文中报道的济南铁路局原副局长罗洪祥。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越织越密的反腐大网面前,即...

  • 滋生塌方式腐败的土壤并不另类

    作者:赵应昆 刊期:2017年第11期

    读了《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47期的《迷失方向的广电“老总”》,张苏洲作为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上梁不正导致了安徽广播电视台塌方式腐败发生,令人警醒。可以说,滋生这种塌方式腐败的土壤并不另类,甚至可以说并不鲜见。安徽广播电视台塌方式腐败说明,腐败也是慢性病、传染病。

  • 法院副卷如何实现逐步公开?

    作者:刘仁文 刊期:2017年第11期

    法院副卷的存在由来已久,它可以说是中国司法生态的一个缩影。副卷中往往保存着一些隐秘的、关键的、足以干扰审判人员并影响案件结果的信息,却因所谓“不宜公开,需要保密”的理由而不许当事人查阅,它当然地引发了公众对“审判内幕”的揣测及对司法公正性的质疑。特别是随着聂树斌案和呼格吉勒图案的改判追责,始作俑者——法院副卷再次进入...

  • 法院副卷如何兼顾公开、专业与科学性?

    作者:陈有西 刊期:2017年第11期

    国家司法行为中,公开性和保密性无疑是相互矛盾的。公开性,保障司法行为的公正性。而保密性,主要保障司法行为的科学和效能。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相关案情和案卷材料的保密问题,涉及司法的公开化、民主化和专业化、秘密性的一些根本性的边际冲突。过分强调保密,会损害司法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社会的知情权以及新闻舆论监督;而过分强调不...

  • 功夫在卷外:评法院副卷的去留之争

    作者:王琳 刊期:2017年第11期

    关于法院副卷是否应保留的讨论,这些年间或有之。有意思的是,支持的论调虽少得可怜,但法院副卷却依然坚挺,仿佛围绕它的争论从未发生。从司法公开的角度来论证法院副卷应该取消,当然理论正确。但真实的司法生态却自有其特质,或至少大多不是依理论而展现。由是,关于法院副卷的第一追问其实不是它“应然”怎样,而是为何它“实然”这样?

  • 法院副卷制度:阶层主义的残余

    作者:印波 刊期:2017年第11期

    近来,法学界及其法律实务界纷纷热议法院副卷制度。口诛笔伐者纷纷指出法院副卷制度缺少法律支撑、违反司法公开原则、侵害律师的阅卷权和当事人的知情权、违背了司法改革的潮流。然而,一种制度之所以存在,必然有使其具备合理性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