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莫言《白棉花》结局迷宫隐喻解析

    作者:于昊燕 刊期:2016年第02期

    莫言在中篇小说《白棉花》的结尾设置了一个迷宫式的结局,本文通过对小说迷宫式的结局进行剖析,探析作者隐含的理性精神追求以及方碧玉作为文化符号的内涵意义。《白棉花》在上世纪90年代伊始的特殊背景下,展示了一种新理性精神的探索。

  • 苦难折射下的人性反思与出路寻觅——李锐《无风之树》研究

    作者:林静怡 刊期:2016年第02期

    李锐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关注苦难,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其小说《无风之树》以拐叔的一生为基点,从他生前的言行举止中展现出传统的民族性格,敦厚、善良、坚韧,但又懦弱、顺从;从他死后矮人坪里其他瘤拐们的表现中,充分揭示了在苦难折磨下人性的扭曲与退化。小说对苦难折射下的人性进行了反思,并在最后对人的未来进行了...

  • 从《青铜葵花》看曹文轩的艺术性追求

    作者:余艳 刊期:2016年第02期

    曹文轩对江南水乡的童年记忆和情感体验,对崇高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追求,共同赋予其作品如画般的诗意和深刻的寓意。《青铜葵花》既具有风景、人情、故事、语言等的诗意之美,又富有成长、生存的多重文学隐喻。

  • 人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拷问——解读刘庆邦的《神木》

    作者:马静 刊期:2016年第02期

    《神木》作为刘庆邦的中篇小说,荣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尤其是在2003年由导演李扬拍成电影并屡次获奖后受到更多关注,篇幅不长的文本却寓意颇深。本文着力挖掘作品所表现出的人性的丰富性及其所引起的对于人和社会的反思,并由此来探讨作者刘庆邦如何将文学希望和力量带入现实,彰显文学在当代的意义。

  • 论《我父亲的月亮》中的自由悖论与自由重构

    作者:王福禄 张戈平 刊期:2016年第02期

    伊丽莎白·乔利的半自传体小说《我父亲的月亮》探讨了后现代社会中困扰人的"自由"问题。追逐自由的初衷旨在解放人性,但现实中反而使人置于孤独和奴役的牢笼。在对自由悖论的反刍中,乔利指出现代人应当理解和认同多元存在下的身份差异,进而重构新时代下的自由价值观。

  • 论《尘埃落定》中权力话语对自我认同的渗透

    作者:陈沁 刊期:2016年第02期

    可以认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是一部有关权力的寓言,也是一部有关人格和身份的寓言,用阿来自己的话说,就是揭示出权力的秘密,看其怎样产生、有何作用,并且怎样影响人的命运。在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再现实践,自我认同不断受到权力话语的渗透,又因本我的对抗和权力话语本身的荒谬而产生游离,但最终还是被权力话语同化而进入权...

  • 人性百态 执爱永恒——在成长小说维度下解读蒋韵《朗霞的西街》

    作者:郑宇华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主要通过成长小说的维度来分析《朗霞的西街》,主要论述了其恋爱主题、震撼事件及成长引路人,发掘其中蕴含的复杂的人性以及爱的无私和伟大。

  • 屠格涅夫“神秘故事”中的心灵景观——从《幽灵》谈起

    作者:李暖 刊期:2016年第02期

    以《幽灵》为代表的"神秘故事"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晚年创作的系列中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小说借助丰富的意象,描摹出作者在时代背景下梦幻与悲伤、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心灵景观图。本文从作家心灵传记的视角结合历史语境具体解读了《幽灵》等作品中的意象群及其思想意蕴,力图把握屠格涅夫精神危机时期的心灵景观全貌。

  • 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悲观主义情绪

    作者:孙佳 刊期:2016年第02期

    虚无悲观是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一大特征,小说的主人公们在经历了"一战"的战争创伤后,精神萎靡不振,四处飘荡,没有生活目标。但透过表象的"悲观"和"虚无",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年轻人对命运的勇敢抗争和苦苦求索,最终一步步迈向希望。

  • 思深体大:张中行《禅外说禅》思路钩索

    作者:李艳琴 刊期:2016年第02期

    张中行《禅外说禅》是一本依据常识,用常言常语表述禅宗难言之理的著作。全书共十五章,从大众较为熟悉的儒家道家说起,将禅宗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禅的思想内核从理论上说解得十分清楚。其安排文章的思路,体现了思深而体大的特点。

  • 论元杂剧“公案戏”在明代戏曲中的改写——以元杂剧“包公戏”为中心

    作者:孔杰斌 刊期:2016年第02期

    元杂剧"公案戏"的明代杂剧、传奇改本共有5种。明人改写元杂剧"公案戏"有以下特点:一、弱化包公的能力;二、继承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三、重写或删去有关鬼魂报冤的关目。明人改写元杂剧"公案戏"的动机与明代前期清明的政治文化环境、中期通俗文艺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与亡灵对话——论欧阳江河诗歌中的亡灵意象

    作者:罗杏芬 刊期:2016年第02期

    死亡在欧阳江河的诗作中并非终结,而是起源,死亡是可以反复的,它不是死者的事,而是生者的事情。而所有的创造物都来自于亡灵,亡灵的出现意味着意义的取消以及真实的缺失。

  • 冷酷背后的压抑——从精神分析看《指匠情挑》中的克里斯托弗·李里

    作者:徐敏 刊期:2016年第02期

    克里斯托弗·李里是电影《指匠情挑》中的一个人物,他不仅禁锢外甥女的人身及精神自由,而且将自己的亲生妹妹关进了疯人院。从人情的角度上来讲,克里斯托弗完全是一个人性泯灭的人物,然而这背后,他同样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自我对本我的极力克制导致了一种性的错乱。

  • 让历史告诉未来——简析寻根小说与穿越小说的异同

    作者:包宇超 刊期:2016年第02期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寻根文学,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今天穿越小说风靡网络,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文学的创新。寻根文学与穿越小说在产生和艺术创作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闪烁在这两种文学样式之中最耀眼的是民族文化和传统思想的光芒,以及关于文化与文学关系的深刻思考。

  • 唯本色而为真,入空灵而有悟——运用“妙悟”说鉴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作者:李迎春 刊期:2016年第02期

    "妙悟"说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严羽在其理论批评著作《沧浪诗话·诗辨》中所提出的诗歌理论。一般认为,严羽的"妙悟"说只是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妙悟"也可以成为鉴赏诗歌的理论,本文运用严羽的"妙悟"说,鉴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鉴赏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