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痛楚而倔强的生命意识——评莫言的《蛙》

    作者:曹培 傅华 刊期:2015年第01期

    莫言的《蛙》借助“姑姑”这位乡村妇科医生一生的命运,向我们展示了计划生育政策下底层民众从生育的被压抑到生育的异化、从个体尊严的沦丧到生育功能丧失的沉痛经验。在时代演进里书写了人在体制或市场中的无从选择的痛楚与被迫适应的牺牲,揭橥了时代的魅影、政策的积弊与灵魂的隐痛。同时,莫言更有着对于倔强生殖力的由衷赞美与讴歌,阐扬了对...

  •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度残春”——解读方方《惟妙惟肖的爱情》

    作者:何霞 刊期:2015年第01期

    方方的中篇小说新作《惟妙惟肖的爱情》以退休老教授禾呈的双胞胎儿子惟妙与惟肖的求学和从商经历为对照,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动荡、生命的疼痛铺设在小说中,让两代人的生命对碰在历史与潮流之下。小说虽以爱情为名,然则爱情是缺席的,取而代之的是名和利。“进化”和“退化”两种历史观在辩驳中互不相让,方方却并没有给予厘清,而是持中立态度。...

  • 《炸裂志》:“神实主义”下的乡村“炸裂”寓言

    作者:黄姝 刊期:2015年第01期

    《炸裂志》是一本“神实主义”的创作,小说寓言式的书写为我们展现了一部乡村进化史和家族复仇史的画面。通过小说的叙述,阎连科对当下中国的现实社会发展进行了反思,也阐释和揭露了现代化城市进程中无序无理性、无情无底线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利益的诱惑和欲望的驱使。

  • 《平原》中的历史错位和人性错位

    作者:张昱娟 刊期:2015年第01期

    毕飞宇的《平原》以独特的历史观和人性忧患意识深入到历史深处和人物的心里,通过对事件和具象人物的分析,揭示出了“”权力意志和政治高压下的历史错位和人性错位。在对二者双重书写的背后,作者表达了对“本真历史”的深度拷问以及对人之存在的深切关怀。

  • 意象象征背后的道德悖论——福特·马多克思·福特《检阅的结束》解读

    作者:许锦霞 陈灵子 刊期:2015年第01期

    《检阅的结束》是福特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围绕英国绅士的楷模克里斯托弗·蒂金斯与其妻子、爱人的感情纠葛以及战争经历展开。福特将小说的人物置于国家、战争和个人、家庭的双重语境之下,通过运用不同的结束以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同时也探察了人性所面临的道德悖论。

  • 多重镜像中的“自我”——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魔法不卖》解读

    作者:郑淑娟 刊期:2015年第01期

    多丽丝·莱辛在短篇小说《魔法不卖》中,为白人孩子泰迪的成长设置了多重的镜像。这是在多重镜像的引导下,泰迪实现了完全的他者视域下的“自我”,从而回归到了文化分类下的“应属”团体,完成了自我异化与隔离的过程。莱辛认为在殖民地南非“自我”的形成的复杂过程象征着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弥漫的南非大陆的激烈的文化冲突。

  •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思想研究

    作者:贺相铸 刊期:2015年第01期

    《基督教要义》是约翰·加尔文的代表作,是基督新教神学经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尔文通过该书构建了新教神学思想体系,其核心观念是神和人、神性和人性。以神的特质和人的本质为前提,建立信仰与救赎关系;从人的二元性特点出发,提出“两个国度”即天国与尘世的观念,继而围绕这些观念,构建人与宇宙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从生存到生活的艰难求索——《为奴十二年》的后殖民视角解读

    作者:陈燕 杨燕 刊期:2015年第01期

    《为奴十二年》是所罗门·诺瑟普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小说。诺瑟普在十二年奴隶生涯中经历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艰难求索。从后殖民视角解读《为奴十二年》,揭示种族主义的权力话语对黑人形象的肆意歪曲,反映白人对黑人的残酷奴役与压迫,以及黑人妇女在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下的边缘生存。

  • 《雨中的猫》中的复调特征

    作者:陈燕 杨燕 刊期:2015年第01期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中大量地使用了简洁的对话,有明显的复调特征。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所蕴含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特征,揭示了人际间的冷漠与隔阂,以及女主人公的精神孤独和男主人公交流的无力。

  • 游荡于梦想与现实之间——贝娄小说人物中的“受虐者”们

    作者:郑鹤彬 刊期:2015年第01期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之一,贝娄的作品为世人所广泛关注。贝娄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人物形象,如赫索格、塞姆勒、洪堡、科尔德等。他们渴望高尚的精神生活,但残酷的现实生活带给他们难以承受之重,“受虐”便成为了他们内心生活的生动写照。

  • 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探究

    作者:曲晓东 刊期:2015年第01期

    索尔·贝娄不仅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美籍犹太裔作家,而且也是最早意识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优秀作家之一。在他的文学创作史中,重点论述了关于美国知识分子面临的问题,反映出当代美国文化的多变性特征,同时也反映出了当代美国社会与美国文化存在的主要矛盾。本文作者主要针对贝娄小说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

  • 隐形的奴役——论《家园》中的黑人阶级分化主题

    作者:徐淑丽 刊期:2015年第01期

    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园》中,除主人公弗兰克历尽艰辛寻找精神家园之外,还隐含了弗兰克的继祖母丽诺尔因财产造成的阶级差别而脱离黑人民众、失却精神家园的主题。这两个并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反映出黑人民族在经济发展、阶层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痛苦和困惑。小说表明底层黑人只有融入到本民族劳动人民群体中从民族文化根基中汲取力量才能获得精...

  • 《慈悲》中的体制与人性

    作者:赵倩 刊期:2015年第01期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慈悲》出版于2008年,已引起美国各大媒体及文学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本文拟从被剥夺、被物化、被束缚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文本,指出奴隶制是托妮·莫里森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所不同的是在《慈悲》中奴隶制似乎更为复杂,它不仅指具体的体制,也指抽象的人性,其视界已经超越了历史时空,值得探讨。

  • 种族歧视下的身份困惑——论切斯纳特小说中的混血儿

    作者:刘锦丽 刊期:2015年第01期

    切斯纳特是美国第一个享有声誉的黑人作家和黑人文学的重要开拓者。他的小说围绕战后南方的种族问题,第一次真实地展现了南方黑人的生活,描写了南方黑人文化及北方黑人中产阶级的生活。本文分析与探讨了小说中触及的混血儿这个敏感而禁忌的话题,用当代后殖民主义理论阐释了这些混血儿追求白人文化,却永远摆脱不了黑皮肤的外壳,由此而造成的身份...

  • 父权的让渡、缺位、压迫与弃权——丹提卡《海光》中的四个父亲形象解析

    作者:张勇 刊期:2015年第01期

    美籍少数裔文学经久不衰地热衷描写离散者在内的移民在移居国美国的融入难题与困境的文学及人生体验。新兴美籍海地裔女作家丹提卡则一如诺奖得主奈保尔,更多地关注为离散者抛在身后的故土的留守者的生活。其新作小说《海光》以四位女性的生活遭遇和思想变化为线索,讲述前殖民地女性所面临的父权压迫的现实。本文以分析小说中四个父亲所展示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