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繁华落尽见真淳——品读宗璞《红豆》

    作者:徐诗颖 刊期:2014年第06期

    宗璞的《红豆》自刊载以来就经历着从论争到被重新发现的岁月考验。之所以能够重新散发魅力与光泽,原因之一在于宗璞试图在男性叙述作为权威的情况下,用隐蔽自我的女性叙述细腻地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要面对的人生抉择和内心矛盾。女性写作所具有的个人性、情感性和隐秘性在此得到了很好的阐释。《红豆》不...

  • 关于《青春万岁》出版的意义再阐释

    作者:黄淑菡 刊期:2014年第06期

    本文试图通过对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不断再出版的原因进行阐释和解读,并且在解读的过程中进行意义再生成,分别从“转型期对‘伤痕文学’的回应”“转型期对人生‘焦虑’的回应”以及“重提《青春万岁》的意义”这三方面进行文学史分析,希望通过这种解读对当代文学的创作提出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

  • 《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艺术

    作者:简纪 刊期:2014年第06期

    19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叙事理论的影响下,中国的叙事研究获得很大的进展,开始向系统化、深入化迈进。在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诸方面对传统有继承,在西方理论的影响下又有创新。本文试图以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为模本,以窥当代小说叙事艺术风采之一斑。

  • “另外的世界”中的科幻想象——兼评《另外的世界里——科幻小说与人类想象》与《羚羊与秧鸡》

    作者:严莉莉 刊期:2014年第06期

    《另外的世界里——科幻小说与人类想象》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非虚构类新作,作品回顾了阿特伍德与科幻小说的罗曼史,肯定了科幻想象与阿特伍德创作的关系。本文以长篇小说《羚羊与秧鸡》为分析对象,通过小说人物、技术道具以及主题三方面的分析,探讨小说中的科幻想象以及融入作品中的科幻小说文类特征,从而阐明科幻小说对阿特伍德创作的深...

  • 《故都的秋》的“景名”:堤柳借翠,岸花分香

    作者:苏宁峰 刊期:2014年第06期

    人教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二)中对郁达夫《故都的秋》的题景命名徒具其形,不得真味。主因在于编写者对《故都的秋》意趣与文理的解读与把握上出现失焦失法的错误。《故都的秋》的作者立意“赏玩”,以“趣味”为旨归,则当据此经纬理顺文义与文理。在此基础上,才能“以大观小”,逐个品评景名得失,从...

  • 论波德莱尔诗歌中的神秘主义

    作者:韩芳芳 刊期:2014年第06期

    神秘主义是波德菜尔致力追求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理想,他在著名的“应和论”里主张通过“神秘的应和”来感受自然物与自身、与人以及人的感官之间的“秘密关系”和“普遍相似”,从而达到对神秘世界的感受与体验。《恶之花》为其神秘主义提供了生动例证。神秘主义与文学现代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孤独前行——波德莱尔诗歌《祝福》赏析

    作者:宋军 刊期:2014年第06期

    波德莱尔时代的诗人的使命不再是“先知”的角色,而是把握时代的精神面貌,波德莱尔是要在人类的“恶”中去发掘“美”,用直觉“通感”去感受事物的本质。他的理想不为世人所理解,他体验“恶”的行为受到亲人和朋友的咒骂。他只有在追求神圣诗歌的痛苦中来找到快乐和安慰。

  • “女英雄”形象与苏格兰的性别困境——论司各特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

    作者:石梅芳 汪贻蒸 刊期:2014年第06期

    瓦尔特·司各特在《密得洛西恩监狱》中通过珍妮·迪恩斯的形象来象征苏格兰坚韧、勤劳和救赎的善良品质。珍妮与司各特以往作品中的“女英雄”形象差异较大,表明司各特获得英格兰人民的同情和认可的决心。但是珍妮的形象弱化了男性地位,从而动摇了苏格兰独立的教会、司法体系的地位。为了维持联合主义的立场,司各特用珍妮的拯救之旅消解历史事...

  • 茨威格两篇女性小说的叙事艺术对比分析

    作者:杨晓颖 刊期:2014年第06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均讲述了女主人公与某位异性之间的传奇情感故事。本文从叙述视角和内心独自的叙事手法两方面对两篇作品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在体会茨威格叙事艺术的同时深化我们对“茨式女性”形象的认识。

  • “中国梦”和“美国梦”对比研究方法初探

    作者:刘新飞 刊期:2014年第06期

    “美国梦”一直是“个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代名词,而“中国梦”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在国人中被广为提及。也有不少学者将“中国梦”和“美国梦”进行对比。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中国梦”和“美国梦”对比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客观地评价了之前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对进行该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该研究的开展在学术和政治两...

  • 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词汇磨蚀的研究展望

    作者:丁亚娟 刊期:2014年第06期

    双语学习者由于母语使用的时间减少或者停用,会产生母语退化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在中国,主要发生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身上。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对母语磨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与评价,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词汇磨蚀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并阐明了对解决中国英语学习者亟待面对的“母语磨蚀”问题的重要意义。

  • 形式美的文化属性与现代诗学的构建——论戴望舒诗歌创作

    作者:孙小光 刊期:2014年第06期

    戴望舒秉承着传统诗学的内涵,散发的却是现代性的品格。戴望舒诗歌形式美的文化属性内在于其现代审美情感的诉求、现代汉语的语言属性与古典诗学的优秀传统。忧郁的情绪内含着苦难时代的审美形式,古典意象的营造来源于现代与古代汉语的同源同质。现代汉语的开放性使戴望舒的诗歌更有效地融入到世界诗歌的律动中,他的诗艺成为超越古典的现代诗...

  • 意识形态的神话与新世纪诗歌创作的趋向

    作者:张晶晶 刊期:2014年第06期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诗歌可以发现,诗歌与意识形态根本无法隔开,或者说,诗歌在新时期重建了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90年代诗歌在拒绝和解构中狂欢时,人们并没有从解构意识形态的体验中得到快感,相反,诗人更加迷茫和困惑、诗歌更加迷失和脱离大众。新世纪诗歌在多元化境遇中,实践着意识形态的多元形式。这是诗歌新的开始,是诗歌镇痛后的...

  • 《俱乐部》自然主义语言特征的形成机制:会话分析的视角

    作者:陈贻雄 刊期:2014年第06期

    人们普遍认为,澳大利亚著名剧作家戴维·威廉森的作品深受自然主义影响,但对其戏剧语言中自然主义因素的形成机制却鲜有探讨。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与文学文本分析相结合的尝试,本文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威廉森的代表作《俱乐部》中自然主义戏剧语言特征,认为形成这类自然主义语言特征的会话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用真实的、接近现实生活的语...

  • “源自内心的呼唤”——《上去高山望平川》的令名及衬词

    作者:武慧 刊期:2014年第06期

    “令名”、衬词是“花儿”文学、音乐艺术特色之一。丰富多彩的“令名”和衬词体现了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衬词的运用随着“令”的不同而不同,同一个“令”在不同的地区衬词用法也不同。它们无论是在称谓、用法、功能、表达等方面都具有文学和音乐的双重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