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陈代西曲歌释略

    作者:祝丽君 刊期:2012年第12期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陈代西曲歌十六首,这些歌曲属倚歌,在内容与形式上很有特色。同时,从这组西曲歌中还可以发现许多民俗学留存痕迹。

  • 马二先生非“迂儒”论——关于《儒林外史》的一个误读

    作者:邵杰 刊期:2012年第12期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将《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认定为"迂儒",其立论根据在于马二先生游西湖时的诸般情景,然而如果联系其游西湖的相关背景,便知马二先生是在囊中羞涩的前提下游湖的,其审美感受力的下降实乃必然之势。而西湖的游人,尤其是女子,使得马二先生的心境颇为不安,其难以会心于西湖美景,理固宜然。这并不能作为马二先生是...

  • 《诗》《易》相通新证——以“应侯”“康侯”为例

    作者:高中华 刊期:2012年第12期

    《诗》《易》于艺术性上之相通,学者多有论证。实则文艺而外,《诗》《易》之通,亦有多证。本文结合出土文献,梳解《诗》之"应侯"、《易》之"康侯",证成近代学者之说:"应侯"乃应国之君,"康侯"系"康丘"之侯。二侯皆与于周初封建,与王室多所交接,乃关乎彼时礼乐制度之极大者,故见诸篇籍。礼乐之于《诗》《易》,牢笼久矣,二者相通,洵有其...

  •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诗旨辨释

    作者:孙亚丽 刊期:2012年第12期

    关于《诗经·桧风·隰有苌楚》的诗旨,迄今有六种说法:疾恣说、羡草木无忧说、悲观厌世说、生子最乐为小而未娶之时说、完全咏物说、婚姻爱情说,经考察《隰有苌楚》中的关键字词,联系整部《诗经》中同义篇章,并结合历史史料进行论证,本文得出结论:《隰有苌楚》诗旨为婚姻爱情诗的可能性偏大。

  • 谢朓《怀故人》赏析

    作者:段宁 刊期:2012年第12期

    南齐诗人谢朓的五言古体诗《怀故人》流利圆转、平易晓畅、清新淡雅、情融于景,可谓谢朓重视诗歌声韵与清丽诗风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自南朝至初唐诗学思想的转变。后人对于谢朓诗歌的评价也层出不穷,其中当以《四库全书》的"斯于文质升降之间,为得其平矣"最为中肯。

  • “自然”的救赎与文学的“真实”——从阎连科新作《711号园》说起

    作者:蔡伟保 刊期:2012年第12期

    作为一个作家,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创作,阎连科都有着深刻自觉。而自觉就意味着困惑、探索和觉悟。在新作《711号园》中,他用散文的文体最真实地表露了近几年在生活和创作理念方面的重要心得。

  • 语域偏移理论视角下影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台词的幽默效果

    作者:孟丽君 刊期:2012年第12期

    与《奋斗》堪称姊妹篇的《我的青春谁做主》是著名导演赵宝刚的又一成功作品,其诙谐幽默的台词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本文在语域偏移理论视角的指导下,通过从语场偏离、语旨偏离和语式偏离三个方面对其部分经典台词的语域偏离现象进行分析,试图进一步验证语域偏离理论在幽默语篇中的强大的解释力,以便使读者能够更好...

  • 浅议电影中的方言

    作者:李侠 刊期:2012年第12期

    作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形式,方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影里,营造轻松喜乐气氛、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效辅助普通话传播民族文化。

  • 论红色经典电影的人民性

    作者:徐亚军 刊期:2012年第12期

    建国初期,我国拍摄了一批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初期历史的优秀影片,作品所蕴含的强烈的人民性:人民利益、人民战争、人民英雄、人民的美好情感等,使之成为穿越时空的电影经典。

  • 风景元无异,遥看各不同——王维、李白、杜甫诗歌赏析

    作者:李术文 曲文静 刊期:2012年第12期

    王维、李白、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们的创作从不同的方面代表着盛唐璀璨多姿的诗歌文明。王维虚静淡泊,李白飘逸洒脱,杜甫老成持重,三人性格上的差异,必然会在他们所运用的诗歌意象上呈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三位诗人相近意象的分析,以期探究诗人艺术个性与风格在诗歌意象中的不同表征。

  • 打开记忆之门去捡拾爱情的珠贝——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的意象分析

    作者:孟祥英 刊期:2012年第12期

    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地毯的那一端》主要描写了"我"与"德"美丽的爱情生活,其中有许多浸润着作者醇厚的感情、沉淀着美好记忆的审美意象,如深秋时节、吃春卷、小船、地毯等等,这些意象的有机组合营构出诗意、浪漫而温馨的意境,展示出作者温婉细腻、纯净动人的少女情怀。

  • 尤凤伟小说中牟平方言的运用

    作者:张莉 刊期:2012年第12期

    尤凤伟在小说中大量运用牟平方言,使其小说在语言上独具魅力。尤凤伟对于方言成分的选择以及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作者对这些方言的巧妙运用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反映地域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 鲁迅《孤独者》中的三次复仇

    作者:姬蕾 刊期:2012年第12期

    鲁迅《彷徨》中的《孤独者》与《在酒楼上》都是描写知识分子孤独与苦闷的作品,但《孤独者》比《在酒楼上》多了一份复仇的决绝、快意与自我毁灭的悲剧意识。本文总结了魏连殳的三次复仇:第一次是作为启蒙者、觉醒者对"看客们"的复仇;第二次是对生活中的"庸众"之复仇;第三次是对自我的复仇,鲁迅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正是他自身孤独影子的投射...

  • 鲁迅乡土小说鉴赏

    作者:孙倩 刊期:2012年第12期

    鲁迅是深沉而敏锐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小说中包括一些乡土小说,例如:《祝福》《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等。他的乡土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思想的力量和深邃的哲理性。本文主要围绕鲁迅乡土小说谈了几点鉴赏其作品的方法。

  • 《围城》中的文化“围城”探析——崇洋文化批判意识

    作者:何永波 刊期:2012年第12期

    对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全盘西化"现象,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为此类现代知识分子"看看病",把他们的病症一一呈现给读者,其中对崇洋媚外心理的揭示,以幽默、讽刺的语言批判某一类人物的自卑与虚荣。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既渗透着作家对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也凝聚着他们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