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贤妻良母”观念下的悖论者——《蜗居》中海萍形象分析

    作者:袁栋洋 刊期:2012年第05期

    六六的小说《蜗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深刻地刻画出当今社会转型期间以海萍为代表的女性,不仅继承了传统历史遗传下的家庭角色,肩负传统的贤妻良母职责,而且又新添各种重要的社会角色,还要同男人一样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在双重角色的承担中,一方面是贤妻良母的楷模,另一方面又在贤良上留下瑕疵的印痕,从而形成一个贤妻良母的悖论者形象。

  • 都市民间的现代性反思——评何顿《黑道》

    作者:曾洪军 刊期:2012年第05期

    《黑道》是何顿立足于民间,对黑社会这一特殊阶层的独特书写。本文从“都市民间”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何顿在文本中所建构的生存与欲望这两个都市民间文化形态的揭示,体现何顿反思西方现代性的审美自觉以及探寻本土现代性文化精神所做的努力。

  • 战旗为什么美如画——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贡献

    作者:徐亚军 刊期:2012年第0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五六十年代,出版了一批反映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历史的优秀文学作品,文学史上称之为“革命历史小说”或“红色经典”,其史诗风格、纪实品格和传奇色彩将残酷的战争演绎得悲壮豪迈,承担起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责任,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和英雄传奇,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旗壮美如画。

  • 《红楼梦》中薛宝钗形象寓意分析

    作者:孔婵 刊期:2012年第05期

    薛宝钗作为《红楼梦》中贯穿全书的女主角,其前后两段盛衰不同的生活经历寄寓了作者家族兴衰感;其处世的热则寄寓了作者对补夭愿望的热烈追求;其处境的冷,又象征了作者补天愿望被摒弃后的凄清与傲岸,作者在薛宝钗形象上寓意了难言的红楼梦幻情。

  • 秋日挽歌——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忧郁基调

    作者:步朝霞 刊期:2012年第05期

    简·奥斯丁一生创作的六部小说中,《劝导》是受关注最少的一部。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以文本实例为内容,表明这部小说的忧郁基调,并指出奥斯丁后期的创作与前期明显不同。这对我们深入了解简·奥斯丁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 成熟背后的岁月划痕——浅析简·奥斯汀《劝导》中隐含的晚年婚姻观

    作者:周桂英 刊期:2012年第05期

    作为19世纪初英国最杰出的女性作家,简-奥斯汀注重从自身的视角出发描述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特征。擅长描写男女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奥斯汀在她的小说《劝导》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不一样的婚姻观。本文通过分析小说女主人婚姻观的前后变化,进一步阐释晚年的奥斯汀在婚姻问题上的态度及其形成原因。

  • 细节·象征·主题——曼斯菲尔德《洋娃娃的房子》之重释

    作者:赵文兰 张帆 刊期:2012年第05期

    英国现代主义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新西兰儿童故事《洋娃娃的房子》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多层象征性主题涵义。细节、象征和意象是女作家揭示小说主题的良好载体。小说中,大量细致的细节描写以及诸如“影子”“大门”“房子”“灯”等具体形象所隐含的象征意义,无不巧妙地影射着女作家旨在传达的阶级对立和反叛意识等主题,同时...

  • 自恋与侵凌性:亨德利性格的精神分析式解读

    作者:曾艳 刊期:2012年第05期

    主体,包括自恋和侵凌性,是拉康心理学理论中基础的核心理念。根据拉康的理论中有关自恋和侵凌性的内容,本文认为亨德利的自恋性格,包括他的自我意志、心灵创伤和怪癖。亨德利因为希斯克利夫所经历的痛苦和他的冷淡显示了他的侵凌性倾向。

  • “作者闯入”和“作者隐退”——《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叙事策略与自由主题

    作者:张丽娟 刊期:2012年第05期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自问世以来,其独树一帜的叙事手法和存在主义自由主题一直深受读者和批评界的关注,而对小说中的叙事策略如何服务主题的研究还鲜有涉及。本文将探讨该作品中兼含的“作者闯入”和“作者隐退”这对看似矛盾的叙事手法,如何完美契合了该作品所蕴含的自由主题。

  • 故事性与实验性的融合——论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作者:王峰灵 刊期:2012年第05期

    当代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自发表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和评论界的关注。小说塑造的神秘多变的女性形象萨拉和该作品独特的叙事艺术一直被看做后现代小说的成功典范。本文拟从故事性和实验性两个角度解读本小说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 杜拉斯《情人》中的东方主义话语

    作者:赵静 刊期:2012年第05期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体小说《情人》讲述了一个法国少女和中国男人间的爱情故事。本文试用后殖民理论大师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解读小说中弥漫的显性和隐性的东方主义话语,进而论证种族中心主义是小说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 优雅而唯美的情感——从《刺猬的优雅》评读法国文化的审美情趣

    作者:冯凯 刊期:2012年第05期

    当代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作品《刺猬的优雅》自问世以来便风靡欧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刺猬的优雅》一书中,我们从文中优美的语言,以及深藏其间所暗含的哲学命题中管窥,可发现人类对于自身的困惑,以及法国文化中的审美趣味的选择。本文将沿《刺猬的优雅》中的脉络,对法国文化审美进行曲径探幽的研究。

  • 自我鉴视、自我鉴定与自我寻找——解读赛缪尔·贝克特的《莫洛伊》

    作者:张莉 陈静 刊期:2012年第05期

    赛缪尔·贝克特是非常有名的剧作家,他的长篇力作《莫菲》与小说三部曲《奠洛伊》《莫洛伊之死》《无名的人》,虽然没有《等待戈多》有名,但同样是其创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小说三部曲中的酋部作品,《莫洛伊》是重头戏,通过独树一帜的文章结构、略带意识流和象征主义的写作风格,让《莫洛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 自我撕裂的青春——浅析金原瞳《裂舌》中的荒诞与悲情

    作者:郭晓冰 刊期:2012年第05期

    《裂舌》是一部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品,尽管“身体改造”这一特殊现象在我国并不普遍,但是其所呈现出的异质性、狂欢性同样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尽管《裂舌》选择的题材非常特殊,但是其与日本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对于《裂舌》的理解,不能够脱离日本文化这一特殊的语境。同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现代日本年轻人对于自我建构的方式...

  • 从《看不见的人》中探寻美国黑人的自强之路

    作者:周燕 刊期:2012年第05期

    《看不见的人》是黑人小说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作,小说站在主人公自述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在美国遭遇到的挫折,通过对自我的深刻反思,认清了自我并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的故事,揭示了美国黑人的自强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