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鬼”辩——重温《李慧娘》及其大批判

    作者:段守新 刊期:2011年第12期

    本文致力于还原1960年代《李慧娘》及其大批判的历史现场。在理清了“李慧娘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尤其是其背后的政治角力的前提下,继而涉及文艺界围绕着“有鬼无害”还是“有鬼皆害”展开的论争及其思想文化症结,最后涉及该剧推陈出新的政治主题,及其遭到的粗暴批判和造成的悲剧后果。

  •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苏童小说女性形象的偏移

    作者:吴未意 刊期:2011年第12期

    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归为淫荡、阴毒、长舌三类,通过解读她们,可以发现苏童对女性噩梦般的厌恶与诅咒情结,窥见苏童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以苏童小说在社会上引起的轰动效应,其男权中心意识势必造成较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我国女性主义的健康发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建构。

  • 先锋派的奇思异想——评说苏童小说《刺青时代》

    作者:徐青云 刊期:2011年第12期

    先锋派的写作在21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异军突起,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当时先锋派的领军人物苏童,在小说写作上的想象力和控制力是通过怎样的姿态来不断演变、交织、构建,最后形成的。苏童小说的奇思异想对于先锋派小说来讲,先锋在何处,奇思异想是如何深入到小说的架构、叙事、布局谋篇当中的,本文将展开探讨。

  • 宏大叙事背后的情感解读——《小鲍庄》中三段恋情透视

    作者:蒋建强 刊期:2011年第12期

    《小鲍庄》是王安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部作品。一直以来,它被放置在“寻根”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着种种阐释,然而,抛开寻根的宏大主流叙事,透过作品无序的生活画面,在平凡、琐碎、分散的生活场景中,依稀串联出几段细腻感人的情感线索。对小说文本中呈现的这几段情感故事进行适时关注,无疑具有别开生面的小说解读意义。

  • 人性.城市.乡村——解读迟子建小说《起舞》

    作者:李新艳 刊期:2011年第12期

    迟子建的小说《起舞》描述了几位人性美的人物,并将人性与城市完美融合在一起,两者相互映衬,我们发现她的城市小说背后隐藏着乡村向往的潜文本。

  • 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想象——迟子建的《白雪乌鸦》解读

    作者:宋海婷 刊期:2011年第12期

    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以真实的历史史料为基础,选取了动荡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加入了文学想象,表现出死亡中的活力以及动荡中的平和。

  • 失语与权力——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话语权分析

    作者:单海波 刊期:2011年第12期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属下阶层的故事,主要讲傻子来发在来自底层的微型权力的压迫下放弃了自己的名字——话语和权力的象征,以此作为反抗,从而反映了属下阶层的失语现象。

  • 飞散视角下的别样乡愁——读葛亮《朱雀》

    作者:路璐 刊期:2011年第12期

    葛亮的《朱雀》是近期一部书写南京史话与城市传奇的佳作。在文化飞散的视角下,南京作为“故乡”挥洒着别样的乡愁。作者以日常生活为桥梁,努力跨越想象与现实的断裂,同时以朱雀城时女性的悲歌象征这个城市的命运,人与城圆融地统一起来。

  • 错位的传奇故事 繁复的雨林书写——论张贵兴《我思念的长眠中的南国公主》

    作者:王慧 刊期:2011年第12期

    马华旅台作家张贵兴的长篇小说《我思念的长眠中的南国公主》,以双线并行的结构讲述了发生在雨林和台湾间爱欲纠葛的复杂故事。小说在暴力叙事与繁复的雨林书写之中,将沉沦与救赎、罪恶与温情、性与政治等内容诠释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处于三重边缘位置的作家,他又在故事中融入了对于马华本土、中华形象甚至台湾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 宿命意识在张翎小说中的体现——无处不在的谶语和巧合

    作者:杨婷 刊期:2011年第12期

    张翎的作品,或深或浅地体现着她的宿命意识,既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她的宿命意识,往往通过谶语和巧合表现出来。本文将通过小说中的谶语和巧合,来分析张翎的宿命意识及其使用价值。

  •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作用评析

    作者:孔瑛 刊期:2011年第12期

    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村妇形象,她与贾府内部的矛盾冲突似乎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她的每次出场,都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预示了贾府由盛而衰的不同阶段。这个被喻为“芥豆之微”的刘姥姥应该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关乎宏旨的人物。不论她在作品中的文化价值,还是对作品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浅析博尔赫斯作品的元小说特征

    作者:徐明 刊期:2011年第12期

    博尔赫斯是当代元小说大师。他的小说采用多元复合的元小说创作手法,如作者露迹、故事嵌套、戏仿、体裁糅杂、幻真并置、“迷宫”时间等,表现文本自我意识,打破小说虚构框架,展示虚幻和现实、作品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成为后现代元小说经典作品。

  • 寻求自我之路——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主题分析

    作者:杨大亮 白玮玮 刊期:2011年第12期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宠儿》中生动逼真地痛述了奴隶制下黑奴们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滞留在他们心灵上的深重创伤。在黑奴制废除多年后,广大黑人民众仍无法从心头祛除它的巨大阴影,无法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小说呼吁黑人民众从民族悲剧的灰烬之中崛起,勇敢地直面黑奴制残暴兽行所留下的累累伤痕,直面过去,走出记忆,守护文...

  • 论爱情的单向性与互为性——《红字》中的爱情观剖析

    作者:崔朝晖 刊期:2011年第12期

    两厢情愿的美好爱情自古以来备受推崇和歌颂。爱是双向选择的,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是需要双方诚挚的守护和培育。本文通过对《红字》中三位主人公的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的言语对话以及行为举止分析,认为海斯特·白兰对丁梅斯代尔的爱、丈夫罗杰·奇林渥斯对海斯特的爱仅仅是一厢情愿,这注定她们的爱情是悲剧性的。

  • 冰凉的世界:她们的迷失与挣扎——乔·卡·奥茨《奇境》解读

    作者:陈荣香 刊期:2011年第12期

    乔·卡·奥茨的《奇境》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现代小说杰作,其时间跨度很大,以男主人公杰西贯穿始终,讲述了两代女性屈辱的处境。女性的屈从地位既是历史的,又是个人的。家庭一向被视为“私领域”,与社会“公领域”相对,女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私领域”中被消耗。无论是作为妻子还是母亲,她们或多或少都要有一位可依赖的丈夫。女人在此受到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