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光与影的辉映——论新世纪大陆女性诗歌

    作者:陈卫 刊期:2011年第09期

    随着1990年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引介、传播和博客时代的科技影响,新世纪女性诗歌写作队伍壮大,女性诗歌写作更注重自由的表达,身体意识强化,穿越时空、虚构生存之地以求表现新鲜的人生感受,温柔细腻、感伤托物的写作依旧存在,但非传统的情感表达,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淡化性别意识成为新的写作倾向。一部分女性诗歌写作存在着娱乐化、休闲性和互仿特征...

  • 延宕和悖论中“想象的花园”——江非《割草机的用途》解析

    作者:霍俊明 刊期:2011年第09期

    江非的《割草机的用途》以强烈的个体主体性和对存在之物的重新发现和命名的能力凸显了对日常经验和常识性知识的挑战与质疑。而这种挑战和质疑不仅还原了事物的真实性,也同时呈现了历史夹缝与生存场域之间不可弥合的悖论性冲突。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割草机的用途》这首诗是"中国化"和本土经验的,围绕着"红色割草机"所展开的不仅有真切的个体...

  • “割草机”的用途

    作者:江非 刊期:2011年第09期

    我并没有买过一台真正的割草机,也没有使用过割草机,对于一台割草机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构造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却记住了一台割草机,那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买来的一台割草机,它涂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油漆,浑身鲜红,一天下午,它突然在我们教室前的那个小小的花坛里响了起来。

  • 王海鸰笔下的传统女性形象

    作者:安凤琴 李国新 刊期:2011年第09期

    尽管王海鸰以女性的身份在进行写作,但她在塑造夏晓雪、翠花等传统女性形象时,是在男性的欲望期待中完成的,不自觉地维护了男性中心的文化秩序。本文通过对准王海鸰笔下一系列的主要传统女性形象的分析,重点考察她们的婚姻遭遇和生命需求以及作者对此进行拷问时所采用的姿态,运用比较分析、文本细读、女性主义研究等方法,论述王海鸰作品中的女性...

  • 论李佩甫小说的爱情叙事伦理

    作者:赵柳月 刘保亮 刊期:2011年第09期

    李佩甫小说的爱情叙事伦理呈现出历史悠久的男权文化景观。其女性形象无论是以美色充当"爱的诱惑"教诲着男人们抵御"红颜祸水",或是以"爱的奉献"的道德赞美为其套上精神枷锁,都潜隐着男性关于女人的白日梦以及臆想的神话。作家男性叙述视角的设置使女性成为"无语的在场",她们囚禁于男权社会的栅栏苍凉静默着,倾听不到其生命破碎的呢喃。

  • 游之境——读胡学文的中篇小说《挂呀么挂红灯》

    作者:刘刚 刊期:2011年第09期

    文章主要从作者用词、歌曲《挂红灯》出场的意境、主人公借钱、花钱和还钱的行为等几个方面着手,建构了小说中"游"的意境,特别是小说主人公身上具有的"游"的精神。

  • 冯家昌的进城之旅及其精神困厄——兼谈农民后代进城的精神历程

    作者:周阳 周水涛 刊期:2011年第09期

    知名作家李佩甫在其长篇小说《城的灯》中塑造了冯家昌这一形象。贫贱给冯家昌带来了苦难,而苦难促使他逃离农村进入城市。以"城"为"灯",为了进城,他韬光养晦,出卖自己,抛弃良心与道德,最终成为城里人,但他陷入了无法解脱的精神苦厄之中。冯家昌的进城之旅是特定时代背景中农民后代进城的精神苦旅的缩影,因此,冯家昌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文学...

  • 论苏青小说的叙述及其精神分析

    作者:翁少娟 刊期:2011年第09期

    在革命文学盛行的20世纪40年代,处于话语夹缝间的苏青通过自己的"身体感悟",从生理和心理的层面书写了女人对的欲望和需求,她的这种"身体感悟"写作模式是对女性话语权的表述和伸张。本文从人"性本能"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对人性的追求和压抑,对苏青小说中苏怀青等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追寻其叙述的文学史意义。

  • 解析《白光》的叙述策略

    作者:高珊 刊期:2011年第09期

    解析鲁迅小说《白光》的叙述策略,可以从叙述层面深化我们对小说内涵的理解。从叙述视角上看,内聚焦与零聚焦交替使用,有力地对主人公信奉的人生模式进行了反讽;从叙述时空上看:从归"家"寻求慰藉与关怀,到离"家"后疯狂绝望而死,主人公陈士成在一天之内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

  • 沉重的肉身:十字路口上的知识分子——评叶开中篇小说《三人行》

    作者:麦振宇 王慧 刊期:2011年第09期

    叶开的中篇力作《三人行》以某大学中文系讲师梅子川与两个女研究生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评职称事件为副线,讲述了发生在学院内的各种荒唐事,展现了当代部分人文知识分子令人沮丧的生存状态,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转型期人文知识分子应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

  • 赵树理“问题小说”所提出的问题

    作者:吴梅菊 刊期:2011年第09期

    赵树理的"问题小说"是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作为创作的主题,有着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所提出的问题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大致围绕着"农村基层政权"和"农民精神改造"两大主题展开。

  • 《子夜》的颓废与现实——兼与陈思和先生商榷

    作者:郎秀 刊期:2011年第09期

    本文试从"颓废"入手,兼及辩证分析陈思和先生"浪漫"与"颓废"是《子夜》的两个主要元素的观点,指出《子夜》具有内在与外在的双重颓废性,茅盾正是通过对潜藏于时代颓废情绪下的灵魂颓废的真实刻画,实现了其"写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的小说的想法"。

  • 《大染坊》:《子夜》的当代解读

    作者:韩彬 刊期:2011年第09期

    任何文学文本的产生必然是作者、读者、历史生存之境等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正是由于这多种合力的作用使得《子夜》和《大染坊》这两个原本具有相同主题的文本,却显示出了殊异的面貌。

  • “看”出《百合花》的人文美

    作者:雷意群 曾慧媛 刊期:2011年第09期

    茹志鹃的《百合花》自问世以来至今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它以普通的故事、平凡的形象、高尚的情感、个性的环境、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战争年代的独特人文美,令人回味,意蕴隽永。

  • 塞外迷情 荒漠孤女——论金庸武侠小说《白马啸西风》的叙事张力

    作者:黄大军 伊彩霞 刊期:2011年第09期

    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首开诗化武侠小说的先河。《白马啸西风》在江湖叙事"隐退"与牧歌叙事膨胀的结构张力中,呈现出表达诗化意趣、缔结感伤情调、还原人性本质、猜解历史真相等多元叙事维向,这使作品获得了可与经典文学相媲美的艺术魅力与思想价值。《白马啸西风》因之成为金庸所有小说中在反武侠道路上走得最远,相对来说也最彻底的一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