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探索、跋涉的步履——有关高行健的剧作《车站》《野人》的争议

    作者:宋宝珍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选取高行健的早期剧作《车站》与《野人》,综合论述了这两个剧作问世之后,在学术界所引发的有代表性的争议,进而展示了中国当代戏剧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戏剧观念的嬗变,戏剧新的表现手法的探索、实验中,所存在的主客观问题,以及由此带给后人的有益的艺术启示。

  • 潘金莲面面观——再评现代川剧《潘金莲》

    作者:施津菊 刊期:2011年第06期

    潘金莲这个文学人物历来被视为古代淫妇的典型之一。施耐庵写出了潘金莲的复杂性,但未必深刻。因此这个在《水浒传》中不很重要的人物,后世却产生了几部影响较大的衍生作品。现代川剧《潘金莲》具有颠覆意义,但并非简单的翻案。它正视人物原型的复杂性,从社会制度与性别伦理着眼,揭示造成潘金莲悲剧的深刻的社会原因;通过荒诞手法,超越时空,融入...

  • “假如”的艺术逻辑与生命力

    作者:周凌玉 刊期:2011年第06期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引发了一场思想理论界的大讨论,其争论的焦点正来自剧作中的骗子李小璋的"假如"逻辑。今天来看,《假如我是真的》所有的价值,包括艺术家的良心与勇气,正是那个"假如"的逻辑建构。

  • “作为游戏的叙述姿态”——再读王安忆《叔叔的故事》

    作者:郭怀玉 刊期:2011年第06期

    《叔叔的故事》是王安忆写作史上第一篇通篇以第一人称进行现代叙事的小说,她自己对这样的叙事也感到十分满意。而这样的叙事方式看似作者"隐退"了,其实却赋予了作品莫大的魅力,并且使读者容易产生真实的感觉。这也许正是王安忆叙事成功的主要原因。

  • 试论新世纪少年写作的缺失

    作者:胡用琼 刊期:2011年第06期

    少年写作是新世纪文坛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至今,少年写作在媒体、大众、市场的关注下冲击了寂寞的文坛。对历经十年的少年写作,我们不能无视其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不能脱离文学的审美标准一味吹捧。一方面既要看到少年写作冲击文坛的审美特征,同时也要看到人生阅历不足带来的先天缺陷:文学主体性的丧失和孤独虚无的生命体验...

  • 爱茶者的历史文化意蕴——浅析《南方有嘉木》中杭天醉形象

    作者:田德芳 刊期:2011年第06期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凝聚着传统文化的品质,蕴含着儒道文化的精华。王旭烽在其小说《南方有嘉木》中塑造了一个时代"多余人"的典型——杭天醉形象,杭天醉身上既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两面性,又具有深厚的历史感。

  • 从模糊到具象——论格非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熊延柳 刊期:2011年第06期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格非小说中女性形象由男权意识下呈现模糊神秘的符号化状态转变为具有独立女性生命意识、形象明晰化且富有真实感。格非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研究对于探析作家对女性、对生活的认识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

  • 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追寻——读阿城的《棋王》

    作者:李涛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棋王》中所蕴含的中国哲学精神,并借此对当下的生活进行反思,进而指出当下生活中的种种乏善之处,呼唤儒道精髓的复归。

  • 爱的抗争——《无字》中爱情观念意识的转变

    作者:姚冬青 刊期:2011年第06期

    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无字》中四代女性为了生命的自由与解放,用爱情的方式表达着努力。《无字》中的四个女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性格不同、经历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她们的爱情显示着女性无畏的抗争,在爱情中彰显着自身的价值,在荆棘中绽放着生命之花。

  • 场景与意象:“死亡”效果的呈现方式——读《红死病的假面舞会》

    作者:陈谊 田轲宇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以爱伦·坡提出的短篇小说创作原则"效果统一论"为理论基础,从恐怖场景的选择和典型意象的塑造两方面,深刻剖析了在其代表作《红死病的假面舞会》中"死亡"效果是如何呈现的。

  • 血性的歌手,生命的祭司——《盲人》中的二元对立

    作者:田鹰 刊期:2011年第06期

    《盲人》是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作品中不太被人关注的一个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伊莎贝尔和她因意外失明的丈夫莫里斯以及她的好友伯蒂三人之间的感情故事。劳伦斯运用独特的叙事语言创建了一个复杂的二元对立的故事。研究劳伦斯的二元哲学观点以及文本中的二元对立元素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喧哗与骚动》:现代派小说技巧的实验之作

    作者:邓晓宇 谢秋恩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写作技巧的探讨,阐述了现代派小说技巧如象征、意识流和多角度叙述等手法使作品朦胧多义、内涵深远。

  • 简约铸就恢弘——基于隐含读者视角阐释《圣经·创世记》的叙事策略

    作者:申宝国 刊期:2011年第06期

    经典作品的叙述者在创作作品时,已经界定隐含读者。《圣经》的隐含读者就是普通大众。本文主要从叙事语境和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文体风格方面,分析《创世纪》把普通大众作为隐含读者所凸显的艺术特色。

  • 拯救香格里拉的“他者”——解读谭恩美的《沉默之鱼》

    作者:张军 杨大亮 刊期:2011年第06期

    2005年出版的《沉没之鱼》是谭恩美全新突破的一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陈璧璧以幽灵的身份讲述了一群美国旅行者在游览第三世界国家时发生的离奇事件。西方的"本土"与东方的"他者"正面接触,十二名美国游客因为政治、种族、文化等差异而发生了碰撞,表现出了西方与"他者"的复杂关系,体现了美国人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论和文化帝国主义态度。

  • 都铎王朝的血性男儿——对《狼厅》里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形象解读

    作者:罗伦全 刊期:2011年第06期

    托马斯·克伦威尔是英国16世纪杰出的政治家,国王享利八世的国库大臣。希拉里·曼特尔以其女性特有的笔触,一反常态,细腻地描绘了一个与历史看法大相径庭的血性男儿。从主人公的出身卑微、发展历程以及终结生命作了概要介绍与分析,为我们展示并诠释了一个人性与狼性并存的政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