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人生“细节”的证明价值——关于文人传记细节性史料的解读

    作者:李运抟 刊期:2011年第02期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人传记的撰写和出版非常兴盛。史料是传记基本元素,文人传记作品中的细节性史料值得特别注意。它们能鲜活呈现历史场景,有画龙点睛的表达功能,还能揭示公共场合难以出现的"私人形象"。细节性史料往往有特别的证明价值。

  • 《白鲨寓言》:一个典型的女性文学范本

    作者:傅金祥 刊期:2011年第02期

    作为一个典型的女性文学范本,赖妙宽的中篇小说《白鲨寓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让人不忍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现代寓言。女主人公以清高自诩,而当进入金钱左右的世俗化社会,知识教养失重了,历史文化传统遗留给读书人及知识女性的那份自尊和优越感一步步坍塌,她仅仅剩余了女性身份,却又拒绝不了虚荣、富贵的生活,于是也便陷入了女性的悲剧。这正...

  • 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一地鸡毛》的症候式阅读史

    作者:刘俊峰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创作历程里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新写实小说潮流里的扛鼎之作。当代学人用《一地鸡毛》文本诠释新写实小说风潮的品格,又以新写实小说风潮的品格理解《一地鸡毛》的意蕴。站在今天的学术立场,重新审视以《一地鸡毛》激发的新写实风潮,人们不仅给予了历史主义的理解,而且把这一风潮重新置于"现代性"与"后现...

  • 《青春之歌》:政治规训下的青春挣扎

    作者:宋桂友 刊期:2011年第02期

    《青春之歌》是个人情爱叙事和以成长为线性递进单元的革命政治叙事的交织。其情爱叙事的特点之一是性由政治表达,在话语夹缝中大胆行进叙事;之二是女性主体追求。一方面是女性对于男性性权力主导的决绝勇气与斗争毅力,另一方面是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在革命政治话语叙事中,由于叙事语境的特殊性,《青春之歌》本文的出场必定选择符合主流意...

  • 极限境遇叩问多面人性

    作者:张军府 刊期:2011年第02期

    在叙事形式上,《夹边沟记事》模糊了纯艺术形式和大众艺术形式的界限,小说虚构与再现现实并行不悖。杨显惠无疑是一个有着伦理信仰的作家,他的愤怒来自奴役力量对个体生命尊严的践踏以及事后的若无其事,他要用自由反抗奴役,用记忆对抗遗忘。作者尽管采取平和克制的情感姿态,其深刻的批判精神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但这种批判精神的指向并不是知...

  • 毕四海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与主题揭示

    作者:曾海清 刊期:2011年第02期

    作家毕四海最擅长隐喻和象征手法,关于隐喻,很多评论者已论述过,而关于象征,只散见于少量评论性文章中。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有助于表现其小说的三大主题:文化审视、人性探索和官场揭秘。

  • 肉身和精神双重悲剧的沉痛书写——论莫言的新作《蛙》

    作者:范云晶 刊期:2011年第02期

    莫言的最新长篇小说力作《蛙》,以犀利而深刻的笔触,重新划开了中国当代史上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心脏,并以手术刀的精准深入到历史的肌理和内部,用绝对个人化的语言和寓言化的思想,再一次为我们唱响了已然超越地理概念的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们在特殊年代所演绎的肉身和精神的双重悲歌。

  • “底层文学”创作病象的超越——论《明惠的圣诞》的多层意蕴

    作者:任动 刊期:2011年第02期

    "底层文学"是近年来十分抢眼的文学创作现象,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下"底层文学"创作在如火如荼中还存在诸多病象。为邵丽赢得"鲁迅文学奖"的《明惠的圣诞》,在短篇小说的架构里,对身份认同、启蒙价值、病态心理等形而上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完全超越了"底层文学"的诸多病象,显示出卓尔不群的价值和意义。

  • 用非线性叙事解构并重构——浅析《金色笔记》的结构与主题

    作者:李侠 刊期:2011年第02期

    作者通过解构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模式刻画了主人公安娜迷乱的、失重的灵魂,展示了整个20世纪50年代动荡不安、四分五裂的社会风貌。然而,莱辛解构叙述主体与叙述形式,并不单纯是为了解构它,而是为了重构,重现这种在混乱、分裂表象下的真实存在,重构生活的信念。在《金色笔记》中,莱辛用其"支离破碎"的形式构筑了一个圆形的循环的世界,用形式...

  •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

    作者:裘乐英 刊期:2011年第02期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一度被评论界公认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品,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自由女性"为争取在政治、经济和爱情等方面的强势地位而作出种种违背男权社会潜规则的大胆行径。本论文通过对"自由女性"安娜理想、事业、家庭和爱情的分析,发现绝对的女权是不存在的,女性的自由不能没有男性在场,从而需要我们对两性关系进行重新思考,从...

  • 跨越偏见的樊篱——解读《金色笔记》中的人际关系

    作者:肖燕 刊期:2011年第02期

    《金色笔记》是莱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她深刻的人文关怀。本文围绕三个群体展开,论述了家庭主妇、男人和自由女性分别遭遇的人际关系中的樊篱,即他们相互之间以及久而久之对自己产生的偏见。通过莱辛深入浅出的故事铺垫,读者也深刻感知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阵痛;同时也意识到,只有消除对彼此和对自己的偏见,用中立客观的眼光审视别人和这个...

  • 美国“内部殖民”进程中的“他者”——后殖民语境下海明威小说中的印第安人

    作者:蔡云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将海明威所著涉及印第安人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两代父子》等置于美国后殖民语境中,透析在美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白人统治者如何对本土印第安人进行内部殖民及同化、印第安人形象如何被白人进行"他者"化建构,指出无论是美国"土地私有化"法案的推行,还是白人男性对印第安人女性的性掠夺,其实质都是殖民者用隐晦的方式对...

  • 《我的名字叫红》:文化融合的一种焦虑

    作者:兰守亭 杨中举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探讨了帕慕克在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所表达的焦虑意识,并认为这种焦虑源于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尖锐冲突。帕慕克描写谋杀案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揭示文化融合的艰难性,而这种艰难性的书写,也恰恰反映出了作者思想深处那种具有忧郁特征的焦虑意识。

  •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奥尔科特作品中的戏剧元素

    作者:张小薪 刊期:2011年第02期

    19世纪美国著名家庭小说作家奥尔科特·梅·奥尔科特的作品中包含大量的戏剧元素,该元素在其作品中的大量使用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和其个人家庭因素。通过对奥尔科特的成长环境以及其作品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奥尔科特这一写作策略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一写作策略如何巧妙地暴露和批判了虚伪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文化。

  • 奥兹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以《爱与黑暗的故事》和《我的米海尔》为例

    作者:李春霞 文海林 刊期:2011年第02期

    希伯来语作家奥兹,擅长通过描写家庭问题来表现自己对巴勒斯坦犹太人生存状况的关注。而对母亲自杀原因的思考,致使奥兹笔下出现了一群以母亲为原型的犹太女性形象。透过她们不幸的爱情婚姻,折射出大流散历史带给犹太民族的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