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失踪的人”与人的失踪——卡夫卡《美国》解析

    作者:曾艳兵 刊期:2010年第11期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又译作《美国》,不同的书名对于理解这部小说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小说正是描写主人公卡尔.罗斯曼的一再"失踪",表现了人的失踪,即人的价值失落、人性失落这一主题。"人的失踪"主题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面对上帝的失踪、人因为追求自由而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尤其是在官...

  • 《马桥词典》:重新定义“小说”的努力

    作者:朱周斌 刊期:2010年第11期

    论争档案: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最初发表在《小说界》1996年第2期,问世后好评如潮,被称为"旷古未有的创新杰作",但也正是这篇小说引起了"90年代中国文坛最大的文坛论争"。 1996年12月5日,北京《为您服务报》刊登了张颐武的《精神的匮乏》和王干的《看韩少功做广告》两篇文章,引发了“马桥事件”。

  • 生存境遇的追问与反思——也评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作者:郜大军 刊期:2010年第11期

    论争档案:1997年4月11日凌晨,当代作家王小波因心脏病发作猝死。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成名作,也是其生前身后最受争议的作品。这篇写了十余年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最早曾在台湾《联合报》上连载,并于1991年获得该报第十三届中篇小说奖。当时的评委认为《黄金时代》"有复杂的企图"、"文字最好"。1992年,香港、台湾借势先后出版了《王二...

  •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冲突中成长——读郁秀的《美国旅店》

    作者:谢永新 刊期:2010年第11期

    《美国旅店》是一部成功的成长小说,作品真实地描绘出主人公宋歌在两种不同文化冲突中成长的困惑、反叛、挣扎与变异。作者以深刻的心理洞察和准确的艺术概括,刻画出主人公在中西文化与是非观碰撞中的心理特征,并通过其成长经历,给我们展示了处于"变数"中的青少年成长的心路历程。

  • 《格萨尔王》: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交织

    作者:成方 刊期:2010年第11期

    《格萨尔王》是著名作家阿来"重塑神话"系列的作品,是根据现今流传的唯一的活史诗《格萨尔王传》创作的。在"重塑"中,阿来对原有故事进行了再创造,本文主要从文本中的神性和人性的交融、现代世俗性与传统性的对抗这两个角度来解密阿来的"重塑神话"。

  • 孤独的过客——论郑愁予诗歌中的孤独感

    作者:罗小凤 刊期:2010年第11期

    浪子意识是郑愁予诗歌孤独感的外在表征,几乎贯穿他的整个诗歌生命,承受着被故乡、文化和爱放逐的孤独,"浪子"、"移民"、"过客"等形象成为他孤独感的载体,并在漂泊的爱中释放孤独,重新收获孤独,也正是这诗行间深刻的孤独感,筑就了一道诗人笔下具有"勾魂魄力"的诗歌风景。

  • 小干部的喜与悲——葛水平中篇小说《比风来得早》解读

    作者:石立干 刊期:2010年第11期

    官场小说是我国小说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种类,而山西作家葛水平最近推出的中篇小说《比风来得早》,虽然也写的是官场,但作者落笔的重心在主人公的文化性格和心理上,揭示了官场文化如何改变、扭曲一个本来纯朴、善良的小干部,使这一小人物具有了现实的、文化的深刻内涵。

  • “对位”视角下的经典小说《基姆》解读

    作者:许晓琴 刊期:2010年第11期

    美国著名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采用"对位"视角与"对位阅读"批评方法,将吉卜林的小说文本《基姆》置放在帝国和殖民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其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解读。赛义德的"对位"批评,从美学和政治层面切入,挖掘出经典文本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千丝万缕的联系,努力恢复小说所遮蔽的印度被殖民这一历史面貌,还原"重叠的疆土...

  • “环境的想象”与“浪漫主义生态学”——论布伊尔与贝特的生态批评理论

    作者:方丽 刊期:2010年第11期

    生态批评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英美两国是这一新兴的文学批评模式中两支最重要的力量。本文将对英美生态批评的代表人物乔纳森.贝特和劳伦斯.布伊尔的生态批评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其代表作《浪漫主义生态学》和《环境的想象》对其生态批评的研究范围及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和阐释,以期把握英美生态批评的特征和全貌,进而拓展中国生态批...

  • 《旧地重游》:在渺茫的世道中寻找仁爱和信仰

    作者:杨大亮 张发祥 刊期:2010年第11期

    伊夫林·沃是本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主要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旧地重游》生动逼真地描写了英国布莱兹赫德庄园一个天主教家族的生活和命运。本文主要从人物分析入手,解读小说中恪守信仰的"天主教"名门家族成员是如何风吹云散,各奔其所的。同时对伊夫林.沃独特的创作思想和风格也做了有益的探讨。

  • “另类”抗议——论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历史系列剧

    作者:王玮 刊期:2010年第11期

    本文重点呈现美国当代非裔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在其历史系列剧中如何运用"另类"的抗议手法,即黑人幽默来表达种族诉求,从而使这些剧作超越了一般的黑人抗议剧。文章选取了系列剧中的三部(《两列奔驰的火车》、《七把吉他琴》、《海洋之宝》)为范本,展现了剧作家在揭示20世纪的美国黑人们历史、现实困境的同时,怎样突显出其笑对逆境的勇士...

  • 塞林格宗教信仰的第三空间

    作者:袁小明 刊期:2010年第11期

    出身犹太家庭,生活于基督文化氛围,实践着佛教信仰,这种身份的冲突使得作家塞林格在任何单一宗教文化中都不能找到出路,作家在对基督教和佛教的反思中,进而将自己的人文关怀寄于多元主义下的宗教之上,并同时将艺术创作提高到宗教信仰的地位。

  • 后象征主义作品的曲式化语言艺术研究——以乔伊斯作品为例

    作者:郭京红 刊期:2010年第11期

    后象征主义文学借助音乐中的不同曲式结构促使文学作品语言"音乐化"。音乐化的作品通过一系列对客观事物复杂的象征和隐喻来暗示某种意蕴,并利用音乐形式把作品结构所呈现出来的跳跃性和非连贯性统一起来,使艺术化的文学语言语词关系给予读者以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

  • 《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男性形象述评

    作者:李霞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妮·莫里森刻画了四类黑人男性形象,即白人化了的黑人男性;人格扭曲的黑人男性;逃避现实的黑人男性和保守黑人文化的黑人男性。通过比较他们的不同命运,莫里森旨在提出:黑人男性只有找回自我,积极生活,继承黑人文化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法。

  • 清醒的距离 独特的视角——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疏离感

    作者:刘蕾 刊期:2010年第11期

    疏离感作为村上春树作品的基本情调,无所不在地充盈于作品之间。可以说,在四处寻找人生"出口"的作品中,疏离感是"找寻"的手段,在足以让人清醒的距离中,它是内省存在价值的手段,是拒绝同化所作的努力,是构筑独特视角的途径。本文试从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环境营造、文体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来探讨疏离感的表现及其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