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现在”的解构与严肃的游戏——重读马原的小说《冈底斯的诱惑》

    作者:刘树元 刊期:2010年第09期

    论争档案:马原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最具开创意义的作家。1953年出生于辽宁锦州的他.1982年从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自愿申请到西藏工作七年,并在1984年的初冬去青城山,在大雪天里面,心里充满激动地写了十几天,创作出了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这部作者自己感觉也不是特别清晰的作品,把以前有头有尾的小说,变成了一种被称之为“元小...

  • 叩问一个时代的饥饿感——读阿城的《棋王》

    作者:司马晓雯 刊期:2010年第09期

    论争档案:《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1984年发表在《上海文学》第7期,小说一发表,便震惊文坛,引起广泛关注,先后获得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作品集《棋王》,1986年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推出。1999年,《棋王》被评进人民文学出版社百部文学经典。《棋王》...

  • 魔幻·装置·图像·空格——另类诗文本解密

    作者:陈仲义 刊期:2010年第09期

    另类诗歌体现某些“后现代”色彩,“后现代”经常被误以为没能提供深度模式。经由四种不同类型文本的抽样剖解,以期纠偏微词与不满,原来在那些异样的背后,处处潜伏着深度,只是我们缺少探钻的敏识。

  • 时尚的故事读本——读慕容雪村的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

    作者:周志雄 刊期:2010年第09期

    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表现的司法黑幕故事正是社会转型期的一幅社会病理图,作为一个怀疑主义者,慕容雪村偏重于揭露人性的丑恶和世间的丑态。小说的内容是时尚故事的拼贴,刺激、好看是小说追求的品质。作为畅销的类型小说,作品也表达了一代青年人的真实心灵状态。

  • “白麻雀”:荒野里的美丽歌者——严歌苓《穗子物语》中藏族女歌手斑玛措形象分析

    作者:王惠 刊期:2010年第09期

    著名旅美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短篇小说集《穗子物语》塑造了一个会唱歌的藏族女性形象。这个名叫斑玛措的藏族女歌手在部队文工团的种种经历表达了一个隐含在作品之中的重大主题,那就是草原与都市、大地与舞台,或者说荒野与文明之间的对峙与妥协,在这一对峙和妥协的过程中,处处显现文明之丑陋和荒野之美好,从而彰显出一种荒野的美学。

  • 智者的爱——评李敖的情诗

    作者:王立世 刊期:2010年第09期

    读了李敖的几首情诗,我们会发现特立独行的他不仅是一个狂人,还是一个情圣,一个智者,为我们提供了破译他人性密码的又一把钥匙。

  •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谈《红豆》的审美意蕴

    作者:段永建 刊期:2010年第09期

    短篇小说《红豆》向读者展示了江玫和齐虹从爱的觉醒到爱的欢娱再到爱的分裂的凄美爱情故事,作家宗璞在小说中表现出对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既入乎其内的融入,又出乎其外逸出的审美意蕴。

  • 阎连科小说死亡叙事中的隐喻分析

    作者:牛秋菊 刊期:2010年第09期

    阎连科小说中频繁使用了棺材、墓地、尸体、疾病等意象,它们作为死亡叙事的象征性文化符号,一方面指向作家自身的内省,另一方面由这种体验外化而指向现实的悲剧王国。作家借助死亡意象,实现了对乡土中原的寓言式表达。

  • 论饶远童话创作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作者:孙建国 刊期:2010年第09期

    饶远是以一个童话作家身份进入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行列的。几十年来,他热心于童话艺术创作,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奇妙地结合起来,为广大少年儿童奉献了一大批童话名篇佳作。追寻童话灵魂的踪影、追寻童话幻想的智慧、追寻童话诗意的芳香,构成了饶远童话创作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 霍桑作品中不可知论的思想内涵

    作者:高庆选 刊期:2010年第09期

    本论文通过分析霍桑作品中隐藏的不可知论的内容证实作者的宗教思想及对宗教所持的态度,由于他意图暧昧不明的创作手法,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释,使读者容易忽视其深远的内涵思想。本论文通过分析作品论证其真实的思想内涵。

  • 《四门城》中房子的空间隐喻

    作者:赵晶辉 刊期:2010年第09期

    多丽丝·莱辛在作品中关心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问题,探索人的精神如何才能保持平衡以及获得恰当的安置。房子是她找到的一个可以把丰富的情感投射进去并且把种种精神内涵放置于其中的“容器”。莱辛在小说《四门城》中通过对房间的描写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和理解人生的别样视角,使读者能够通过有限的叙事文本去捕获那些空间隐喻背后的精神内涵...

  • 否定的精灵——论歌德《浮士德》中的靡菲斯特形象

    作者:李进超 刊期:2010年第09期

    靡菲斯特是中世纪基督教语境中的魔鬼之一。文艺复兴时期的马洛在其戏剧《浮士德博士》中,把靡菲斯特塑造成了略带悲剧性的小人物形象。歌德循着马洛的方向,在《浮士德》中把靡菲斯特塑造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否定的精灵。靡菲斯特身上有着“拜伦的影子”,并因此获得了肯定的价值,其最后的失败也具有了悲剧色彩。

  • 特别的结构 特别的主题——从《最蓝的眼睛》中看美国黑人文化的现状

    作者:刘黎 刊期:2010年第09期

    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主要描写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因一心想融人白人文化价值体系而导致的个人悲剧。作者在叙述时运用了一种特别的叙事结构,借之表达了作者对于黑人文化传统的现状以及在白人主流文化控制下,黑人及黑人社区怎样才能保护自己人格的独立性及文化的完整性等问题而产生的种种担忧。同时,莫里森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探...

  • 《最蓝的眼睛》黑人小女孩悲剧命运探究——对《最蓝的眼睛》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作者:齐亚丽 吴杰荣 刊期:2010年第09期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早期杰出的代表作。新历史主义批评将文学与文化语境综合起来加以考察,认为历史与文学的联系在本质被看作是一种“互文”(intertextual)的关系。文章从莫里森个人的生活经历、作品创作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写作的影响来探究黑人小女孩佩克拉·布莱得拉夫的悲剧命运。

  • “暴力迷恋”:一种扭曲的爱——解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

    作者:王玉洁 刊期:2010年第09期

    自1848年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出版以来,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爱情的分析与探讨。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情感历程,找出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扭曲的病态爱情观的形成因素,从而得出他们之间是一种“暴力迷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