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世界艺术巨匠作品巡展

    刊期:2008年第11期

    <正>乔治·莫兰迪(1890-1964)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莫兰迪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1907年入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画,1930年至1956年在该院教授

  • 高士风流 千古奇文——皇甫谧《高士传》艺术鉴赏

    作者:霍建波 刊期:2008年第11期

    皇甫谧《高士传》是现存古代隐士传记类典籍中"最具有代表性与开创性的著作,也是流传至今唯一尚为完整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该书内容上的特殊性外,文学艺术上的巨大成功才是其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

  • 丁香空结雨中愁——从《悲愤诗》看蔡琰的女性书写

    作者:方雪梅 刊期:2008年第11期

    《悲愤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女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而且在于它以女性的心理、女性的视角观察、叙述亲历事件。无论是对离乱现实的揭示、再婚女子艰难处境的描绘,还是对非常态下母爱的刻画,都显示了蔡琰独特的女性书写特征。

  • 陆机《拟古诗》与古诗之比较——陆机《拟古诗》创作时间考

    作者:马建华 刊期:2008年第11期

    把陆机的《拟古诗》与古诗作比较,可以断定:陆机的《拟古诗》作于陆机入洛仕晋后。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拟古诗》融入了陆机入洛后的个人体验,偏爱于乡愁的描写;二、《拟古诗》中的描述更符合陆机入洛后的身份;三、从创作方法上讲,《拟古诗》十二首受到了玄学影响,而陆机是入洛后接触玄学的。

  • 从唐代小说看科举制度下的士风

    作者:阳建雄 刊期:2008年第11期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小说作为一种与科举制度关系非常密切的文学样式,也必将折射出科举制度下的种种士林风尚,如尚狎、好漫游、爱谈奇闻、重进士第、渴望娶高门望族女等。

  • 论张镃词中的享乐意识与游仙思想

    作者:黄威 刊期:2008年第11期

    张镃是南宋词坛一位较重要的词人,其词中表现出了浓厚的享乐意识和道教神仙色彩。这种两种意识的产生都源于张镃对现实的不满和企图超越,反映了张镃复杂的内心世界。其词中关于享乐与游仙的描写也表现了张镃追求清雅的审美理想。

  • 解读明代台阁体领袖杨士奇的应制诗

    作者:张红花 刊期:2008年第11期

    应制诗向来不受读者欢迎与学者好评,但笔者认为不同时期或不同作家所写的应制诗作,应给予不同的理解与评价,如对于明代台阁体领袖杨士奇的应制诗,虽然高唱时代赞歌,但却不是纯粹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而是一种内心的真情流露和创作的自觉追求,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和时代意义。笔者结合具体作品,从三个层面来解读这一特点,揭示其创作心理机制及...

  • 前生地主今生客 三生同听一楼钟——易顺鼎吴中山水诗艺术风格探讨

    作者:黄培 吴翔 刊期:2008年第11期

    湖南诗人易顺鼎一生多次入吴,对吴中山水一往情深,他的诗歌也体现了吴楚兼备、清丽放恣的总体风格。表现在具体创作上,有以下特色:1.以浪漫的夸张想象来贯穿吴中山水;2.以浓烈的情感表达来描摹客观之景;3.以狂逸的精神气韵来深化吴中山水。

  • 《红楼梦》中的诗性世界图景

    作者:杜瑾焕 刊期:2008年第11期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中国独特的自然经济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文化传统更是华夏民族诗性智慧的结晶。这种智慧曾使古代许多仕途经济失意的知识分子,追求融入自然山水田园的诗性存在和诗意生活,以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与超越。《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作者曹雪芹对诗性生活追求的具体体现。

  • 经典内在的艺术机制:论《一件小事》的叙述艺术——重读《一件小事》之三

    作者:李定春 刊期:2008年第11期

    《一件小事》的接受史是误读史,而产生误读的根源在于批评者没有充分注意《一件小事》的叙述艺术。从我国的《一件小事》阅读史看,鲁迅倾注其间的艺术苦心差不多白费了。

  • 《复仇》:复仇话语的内在构成

    作者:魏洪丘 刊期:2008年第11期

    《复仇》以仇恨的方式宣泄了鲁迅自我对"看客"的感受和情绪,形成了"复仇"话语。其中"路人们"的热衷、觊觎和"青年男女"的憎恶、无动的对立,是"复仇"话语的内在构成。"看客"对"拥抱"、"杀戮"的赏玩嗜好,及其被"复仇者"的使其无戏可看倒是疗救的"复仇",显示出鲁迅对改革思考的独特与深刻。

  • 鲁迅的死亡意识述略

    作者:肖国栋 刊期:2008年第11期

    鲁迅的死亡意识对于其人生观与文学创作影响至深至巨,因此,探究它的生成条件、发展脉络、影响方式与理论意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由此也能够使得鲁迅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价值获得更富于启迪意义的理论阐释。

  • “他者”的拯救——高长虹小说《革命的心》女性主义视角研究

    作者:张清祥 刊期:2008年第11期

    现代文学史上男性作家文学的"新女性"想象,从鲁迅的想象开始,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与那些男性大师的女性想象一样,高长虹在上世纪20年代参与了女性的艺术想象。虽然高长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观照女性特定时期的生存、命运和精神困境,且对男权中心社会的价值观进行重新解构,但由于受创作主体性别角色和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创作中仍...

  • 是解构还是曲折加深?——再读柔石《为奴隶底母亲》

    作者:吴涛 刊期:2008年第11期

    通过深入解读现代文学史上柔石的《为奴隶底母亲》,质疑蓝棣之先生"潜在结构颠覆显然结构"的观点;从而重新探究这篇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主义解析

    作者:金文野 刊期:2008年第11期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性别写作和女权叙事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在她早期主要以充满现代意识的青春女性为主人公的诸多小说作品里,洋溢着鲜明而浓厚的性别意识和女权思想,这些作品直到今天也堪称女性主义文学的优秀文本和典范之作,并产生了持久不衰的文学、文化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