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坎坷心路 末世情怀——杜荀鹤诗歌及其诗学心理解读

    作者:张英 刊期:2007年第11期

    <正>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封建王朝,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到了晚期,无不陷入矛盾重重的困境。晚唐更是如此。唐帝国自穆宗朝以后,一直处在风雨飘摇的境遇之中。特殊的时代也相应地造就了一批特殊的士人。在这样一个衰败的时局中,开国以来二

  • 试论李商隐政治、咏史诗中的忧患意识

    作者:张兰仙 刊期:2007年第11期

    忧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调。在李商隐的政治诗、咏史诗中,诗人忧心国运,感时伤世,关心民生疾苦,秉笔直评朝政,为江河日下的大唐王朝寻求兴衰治乱之道,体现了诗人忧国、忧君、忧民、忧己的忧患意识。分析其诗歌中的忧患意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李商隐其人其诗,进而更全面地认识其作品的社会价值。

  • 论宋词文人化的形成

    作者:涂育珍; 汪超 刊期:2007年第11期

    宋词的发展有不断诗化和雅化的进程,本文称之为文人化,具体而言则是士大夫文人作为创作主体,在都市文化与士大夫意识的冲撞中进一步地强调主体内在超越流俗的精神和高逸情趣,从词体特质和诗学审美理想两端不断地调整词的审美取向。

  •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刊期:2007年第11期

    <正>据诺贝尔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10月11日当地时间下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传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女小说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

  • 滤澹物自轻 意惬理无违——谢灵运山水诗佛学意蕴解读

    作者:张润平; 姜剑云 刊期:2007年第11期

    在守永嘉时的山水诗中,谢灵运欣悦地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理解和对人生归宿的趋向。不但欣赏自然景物鲜活亮丽的特质,而且体味其所蕴含的佛理神趣;以理节情,以理为依归,规范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第一次隐居始宁时,谢灵运的山水诗中的佛学义理侧重于缘起性空观,此时,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表现出景物空灵澄澈,以及诗人悟理之后宁静淡泊的心境。

  • 曹植诗歌的赋化——以《赠白马王彪》为例

    作者:申焕 刊期:2007年第11期

    曹植作为诗赋兼善的大家,他的诗歌创作,也明显地受到赋的影响。作为曹植诗歌的顶峰之作,《赠白马王彪》不仅吸取赋铺陈的手法,而且吸收赋体制上的特点。形式采纳了赋体空间结构的优长,内容又贯穿了诗歌的情感主线,是一篇赋化了的抒情长诗。对江淹、杜甫的类似作品影响极大。

  • 柳永的被黜与晏殊的人品

    作者:许金华 刊期:2007年第11期

    不应简单化地看待晏殊以柳永《定风波·自春来》词将其黜退的事例。这个事例形象地展示了晏殊唯上是从、保持自己的身份,恰当温和地对待别人的人品特征,是文质彬彬、风度儒雅的封建官员的典型,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其处事方式对社会的平和具有积极意义,足资借鉴。

  • 闲情愁绪“梦”“落花”——浅析李煜词意象

    作者:任灵华 刊期:2007年第11期

    在李煜传世的三十余首词中,"梦意象和"落花"意象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身为词人和君主双重身份的他,政治上的失败却成就了他的绝世才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他,把这种情感用"梦"和"落花"来表达,语句洗练明白而又包含着深深的寄托。

  • 桃花源的挽歌——《长河》中乡、镇、城三维空间解析

    作者:张翼 刊期:2007年第11期

    《长河》中沈从文于以往的"城乡"二元对立之外,引入了"镇"这一特殊的城乡过渡空间,借助于乡、镇、城三维空间的显现及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纠结揭示出桃源般的湘西必将没落的宿命,表达了深沉的探索与惋惜。

  • 人格的嬗变与跨越——对《丈夫》的精神分析

    作者:姬杰峰 刊期:2007年第11期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丈夫》中的丈夫三次回家的历程完成了他人格的完善,超我战胜和控制了本我。作者也完成了他建造人性小庙和批判都市文化的崇高使命。

  •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空白之美

    作者:吉咸乐 刊期:2007年第11期

    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不仅是独特的,而且也是深刻的。他在文本的创作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这些空白具体表现为:叙事空白、心理空白、结尾空白等方面。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艺术载体的信息量,而且还增加了小说的召唤力和艺术感染力,诱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在期待视野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 近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一)

    刊期:2007年第11期

    <正>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透露了近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贡献(即获奖理由):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获奖理由: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 汪曾祺的雅:从“生活政治学”到“生活美学”

    作者:张志平 刊期:2007年第11期

    <正>眼下,汪曾祺研究已结出累累硕果。研究者经常谈论他的雅,有时也从其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谈论,不过,目前尚无人从"生活政治学"向"生活美学"转变的角度审视他的雅。

  • 指向崇高意旨的身体献呈——《我在霞村的时候》革命伦理解读

    作者:孙红震 刊期:2007年第11期

    革命伦理是以革命的无私、献身、牺牲等价值观念为经脉的个体或群体所应当遵循的革命道德规约与准则,并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其趋向,彰显了神圣崇高的生命意识与感觉。文章以《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原初叙事话语为切入点,结合革命年代生发的道德规约与准则,从"我"、贞贞本人及村里的一些积极分子三个向度梳理了在革命伦理的潜隐下贞贞献出女性身体贞...

  • 论莎菲女士的形象兼及“五四”小说中的主题

    作者:张传敏 刊期:2007年第11期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感情显示了"五四"新文化对欲望的解放。但是"五四"人性观、爱情观中"灵"的成分,又不可避免地要对欲望进行限制,对欲望的解放与压抑的倾向在"五四"描写男女的小说中并存。《莎菲女士的日记》展示了这两种线索的相互扭结,这篇作品也构成了对"五四""灵肉一致"人性观、爱情观的一种质疑与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