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论王国维“境界说”对王夫之诗歌理论的传承

    作者:阳建雄; 刘晓林 刊期:2007年第06期

    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对前人成果的吸收与继承,王国维的“境界说”也不例外。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家是司空图、王世贞、王士?,叶燮、梁启超、况周颐诸家。其实,除这些人之外,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诗歌理论也对王国维的“境界”说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 鹧鸪声声总关情——小议古典诗词中的“鹧鸪啼”意象

    作者:牛景丽; 何英 刊期:2007年第06期

    <正>鹧鸪的啼声是唐宋以来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有着特别的情感象征,今人通常解释为“行不得也哥哥”,但这一说法的文献记载最早是在北宋中期,并在此后才在诗词中广为运用,因此以之来解释唐代诗词恐怕就不甚妥当了,并且,即使在此之后的作品,这一解释也未必就是最合理的,因为“鹧鸪啼”意象自唐代以来原本有着更为丰富的蕴含。

  • 《琵琶记》的剧场结构艺术

    作者:毛小曼 刊期:2007年第06期

    《琵琶记》是古代戏剧史中一部案头与场上兼擅的经典剧作。它不仅在剧本文学层面上取得了极高成就,而且在剧场结构艺术方面为明清传奇树立了学习的典范。本文从脚色分配和场面配置两个方面简析《琵琶记》的剧场结构艺术。

  • 越是间阻越情忺——谈元代情爱题材散曲

    作者:王广超 刊期:2007年第06期

    元代情爱题材散曲,其感情有邪亵、雅正之分,反映了元代市井社会各种类型的情爱生活,体现了市民新兴的情爱观,也和当时社会风俗和社会政治有一定的关联。

  • 以性行侠——蒲松龄的另类侠义观

    作者:郑秀琴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选取《聊斋志异》中别具特色的五篇作品来阐释蒲松龄的另类侠义观———以性行侠,对同类作品的相似之处进行了总结,对此类小说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开掘:不过是作家为了慰藉与自己一样困窘的寒士阶层的一场白日梦。它们也为进一步研究蒲松龄复杂的内心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标本。

  • 纳兰性德的爱情、伤别、悼亡词探析

    作者:沈燕红 刊期:2007年第06期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重要词人。本文从纳兰的爱情、伤别、悼亡诸词探讨其哀感顽艳、婉丽凄清的词风。

  • 反抗还是屈从——《快嘴李翠莲记》中的“巧女”“恶媳妇”原型透析

    作者:陈佳佳 刊期:2007年第06期

    《快嘴李翠莲记》历来被视为市民女性反抗封建现实对于女性的压迫的经典范本,本文通过李翠莲的“巧女”“恶媳妇”原型的分析,显示李翠莲“恶媳妇”的实质和塑造的过程,并揭示出她的反抗不过是对封建男权文化的忠实信奉和彻底执行而已。

  • 道姑耶? 尼姑耶?——佛道相混话妙常

    作者:杨敬民 刊期:2007年第06期

    《玉簪记》中的陈妙常是人们熟知的艺术形象。她无论是在戏曲舞台上,还是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教材中都有着道姑与尼姑两种身份,这是作家佛道相混的思想观念在作品中的反映,也是不拘生活真实的戏曲创作使然。

  • 以情设教警世痴——杜十娘悲剧根源的再思考

    作者:漆亿 刊期:2007年第06期

    杜十娘的悲剧形象虽然历来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但基本停留在反封建礼教和追求自由爱情的层面上,一直以来,没有人把其放置于《三言》的整体框架下,从作者创作文本的角度作阐述。本文就此为突破口,以期揭示出作者“以情设教”的有意为之和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 鲜血沐浴下的贞节之花——论《国朝闺秀正始集》中的绝命诗

    作者:高春花 刊期:2007年第06期

    《国朝闺秀正始集》是清代妇女诗歌选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集中所收的绝命诗,即:一、裙钗只合吊湘君——因战乱而香消玉殒;二、闻说殉夫同殉国——因夫死而自决人世;三、忍拼肤发博芳名——血色的铭刻。通过分析这些妇女的死亡原因,更深刻地理解清代贞节观念毒害之深以及在浓重的阴霾的缝隙中显露的妇女的自我认同。

  • “构建”与“颠覆”——论《故事新编》的反讽结构

    作者:朱卫兵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认为,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将反讽由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技巧提升为作品的整体结构方式,通过并列、错位和反转对历史与现实进行双向针砭,使人物与情境得到反讽式呈现,并在故事的结尾制造颠覆性效果,从而表达了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乃至世界和宇宙的根本性的悬疑态度。

  • 穿行于解构与建构之间的艰难之旅——《故事新编》新解

    作者:江腊生 刊期:2007年第06期

    《故事新编》是鲁迅致力于文体创新的历史小说。他将神人和圣人还原为俗人,英雄被置于一个解构和建构的尴尬地位,历史被放逐,同时又努力营建一定的深度。整个文本体现了反讽和戏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故事新编》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新历史小说的精神资源和艺术借鉴。

  • 心灵的缱绻与现实的决绝——鲁迅“回乡”系列小说刍议

    作者:邓金洲 刊期:2007年第06期

    理想与现实两极之间强烈的叙事张力是鲁迅的“回乡”系列小说的共同特色:一方面是心理的温馨追忆,故乡纯净美好;另一方面是现实的无奈承受,故乡衰败萧瑟。从二者的强烈反差中可窥测出鲁迅毅然“走”于无望的黑暗现实的那份果敢、孤独与决绝。

  • “圆月”下的忧伤——谈朱自清散文的淡月意蕴

    作者:周纪焕 刊期:2007年第06期

    把国学研究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上充分汲取了中国诗词的丰富营养,在月亮意象的描写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淡,阴,忧。这是朱自清对无奈现实的诗意虚拟和暂时超越现实之后所获得的心理慰藉,是他内心忧伤、愁闷、矛盾、期待等情感搏斗所特别需要并与之相契合的,也是这种情感搏弈的具体呈现。

  • 静闹之辩——《荷塘月色》非终结性的情感涌动

    作者:刘国强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荷塘为眼中景,以荷莲为诉诸情思的对象,以“热闹”为文章的真正重心,实写荷塘之静,虚写采莲之闹,刻意构筑了一方荷香无边、旋律和谐、颤动着情感、蕴含着理想的另一世界,张扬了作家爱冷静独处更爱热闹群居的深层心理,演绎了作家真诚追求美好理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