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周振甫说钱锺书《谈艺录》之鉴赏论

    作者:周振甫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十五)折柳解《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王注:“攀树而望行人之归,至于断折而犹未得归,以见迟久之意。”尚未中肯,试申论之。古有折柳送行之俗,历世习知。杨升庵《折杨柳》一诗咏此,圆转浏亮,尤推绝唱,所谓:“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别离河上还江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杨有仁编《大全集》卷三十;参观梁元...

  • 司马迁对人情世态的描绘及成因分析

    作者:何梅琴 刊期:2007年第03期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的巨笔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角度地描绘了人情世态,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现实的亲切感。司马迁对这一现象尤为关注的原因为: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司马迁的身世,他的悲剧心理要求,他的政治社会理想,实录精神等。

  • 论北宋初年的七言古诗——以田锡、张咏、王禹偁为中心

    作者:成玮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自中唐至宋初这一时段,正处在唐宋诗歌转型的关节点上,具有重要的诗史意义。就古体诗来说,在中唐尚不乏作者,到了晚唐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以后,却逐渐走向衰落,作品数量锐减。北宋初年,古诗创作开始复苏,从数量上看,五古多于七古;从质量上看,七古诗艺的发展,却犹胜过五古,是当时各类诗体中最早鲜明呈现出“宋调”面目的。本文试...

  • 纯·真·和谐——《闺怨》诗的意象阐释

    作者:韦爱萍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王昌龄的《闺怨》诗,将人性之纯美与大自然之真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大自然的春意和闺中少妇的春心写得纯正,和谐,历来被评为闺怨诗中的珍品。然而,闺中少妇果真只是因“春日”“陌头”“杨柳色”才牵动思情,还是另有他因?以下试图通过诗中意象,结合当时人文环境赏读,或许能得到答案。

  • 秦观性格及与秦观词之关系

    作者:杜立新 刊期:2007年第03期

    作家创作时,总是选择那些与作家的个性气质相契合的对象来进行描绘和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秦观的性格,除《宋史》外少有人提及。本文以秦观词作和有关史料为依托,寻绎出秦观三方面的性格特征,并阐述了与秦观词作的关系。

  • 杨维桢矛盾统一的文学观

    作者:魏红梅 刊期:2007年第03期

    杨维桢的文学观看似有着复古与创新,教化与性情之间的矛盾冲突,实则它们是为了诗歌的除弊革新而统一在一起的。

  • 《莺莺传》男性意识再探

    作者:窦春蕾 刊期:2007年第03期

    在父权文化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男性意识。女性不仅失去了独立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失去了独立的意识,只能以男性意识为意识。因此,两性关系长期笼罩在男尊女卑的阴影下,呈现出单一的色调,极大地制约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和健康发展。选择从男性视角重读元稹的《莺莺传》,就是要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性别文化信息,为确立健康平等的新的两性关...

  • 王维山水诗虚实转换艺术的美学思考

    作者:单南平 刊期:2007年第03期

    虚与实作为一对时空观念和审美范畴,在中国的各门类艺术中都有所表现。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在取景、布局、造型等方面有独特的造诣,其中,虚实转换艺术手法的表现是王维山水诗的一大特点。由于这种虚实转换艺术手法的运用,使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审美高地。

  • 《子夜》与租界文化

    作者:李永东 刊期:2007年第03期

    《子夜》整合了铜绿色的粗鄙和桃红色的欲望、赤红色的革命观念和黑色的殖民意识。《子夜》的都市场景和人物活动渗透着租界文化的因素,人物关系主链是租界化上海的社会结构的演绎,吴荪甫形象承载着丰富的租界文化符码,体现了租界文化语境下民族主义立场的悖论。

  • 相见不如怀念——假如侍萍不撕毁支票

    作者:王昌凤 刊期:2007年第03期

    戏剧《雷雨》中一个老套的故事情节给我们留下了不一般的思考:三十年后,侍萍毫不犹豫地撕掉了周朴园开的支票,是尊严,是羞辱,还是为顽强的执著?这个动作表明她为这个负心的男人默默守候了三十年,此后,也将不会改变。社会身份的悬殊使他们的爱情必然遭受如此无奈,但这场爱情却使两人同时沦为心灵的受害者。

  • 初恋爱情的诗意抒写──老舍小说《微神》解读

    作者:王俊虎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一九三四年九月,老舍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赶集》,里面收录了他一生唯一创作的爱情题材的短篇小说《微神》。这篇小说大致写于一九三三年底,作品以“我”在一种迷离惶惑的精神状态下追想往日生活的方式,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的悲剧。至于老舍为何在此时做起短篇小说,作家曾做过解释:“我本来不大写短篇小说,因为不会。可是自从...

  • “女人心”写就的另一个世界——端木蕻良与他的女性形象系列

    作者:刘春轶 刊期:2007年第03期

    端木蕻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个案”。本文对端木三四十年代小说中出现的三个女性形象系列进行了梳理:分别是社会下层女性、贵族女性以及都市女性。社会下层女性的书写透视出人物形象所蕴涵的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因子;贵族女性形象裸裎着端木这个备受争议的作家的贵族情结;稍晚的都市女性题材则更多地暗含着端木本人的心灵嬗变轨迹。

  • 地狱边的曼陀罗花——解析《野草·失掉的好地狱》中的隐喻形象

    作者:季中扬 刊期:2007年第03期

    《失掉的好地狱》是一篇善于运用隐喻的杰作。文中隐喻形象意蕴深厚,耐人寻味,且各有特色。尤其是“魔鬼”、“曼陀罗花”、“人类”等隐喻形象,凝聚着鲁迅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值得深入解析。

  • 重新审视可靠性:《孔乙己》叙事艺术解读

    作者:张晓勇 刊期:2007年第03期

    《孔乙己》故事的叙述者小伙计“我”既是叙述主体,同时也是故事中的人物,由于叙述者处于多重关系与多重身份之下,其叙述的可靠性问题长期困扰读者,本文重新梳理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事实,寻绎曾经被忽略了的叙述者的意义功能,探讨不可靠性所激发的作者与读者活动,体会作者鲁迅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

  • 诗意栖居地的远遁——论鲁迅小说中的自然人性和脊梁精神

    作者:贾建红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试从鲁迅一生创作的三部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着手,分析这几部小说中流露出的自然人性描写及其在三部中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挖掘鲁迅作为该时代的一位优秀的启蒙主义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和人性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