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周振甫说钱锺书《谈艺录》之鉴赏论

    作者:周振甫 刊期:2006年第11期

  • 论东坡词的生命意识

    作者:徐定辉 刊期:2006年第11期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于词的创作有开创新风、开拓新境之功,其留存的三百多首词浸透着词人深蕴而浓烈的生命意识。早年的苏轼有很强的参政意识,有“致君尧舜”的远大抱负,但历经仕途风波后,他转而思考个体生命存在的目的、意义,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自由。在人生旅途上,苏轼虽也曾发出“人生如梦”“人生如寄”的感叹,但他生命的主流意识却是进取有为...

  • 《红楼梦》与丧葬文化

    作者:陈贵领 刊期:2006年第11期

    《红楼梦》以丧葬为媒介,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以丧葬为话题,广泛深入地表现了丧葬文化的丰富内容;通过丧葬文化的描写,多侧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丧葬文化展现了常态生活下不易见到的人生画面,拓展了作品的艺术天地。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孔雀东南飞》与《小姑贤》悲剧意义的异同

    作者:张晓莉 刊期:2006年第11期

    《孔雀东南飞》作为著名的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叙写的是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故事。《小姑贤》是流传于武当山地区的民间叙事诗,描写了贤良女李荣花婚后悲欢离合的生活境遇。两篇作品在反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男女婚姻的绝对权威性以及女性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等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作品中女主人公形...

  • 侍萍:《雷雨》中不可或缺的“间色”——经典文本的边缘阅读策略

    作者:王桂妹 刊期:2006年第11期

    深度理解经典文本是电子媒介时代化解文学“危机”的一种对抗性策略,而关注经典的“间色”存在,是以一种边缘阅读的方式超越“中心阅读”所造成的经典意义停滞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对《雷雨》经典阐释中被忽略的“间色人物”———侍萍的深度解读,力图使文本的经典意义得以递进式拓展。

  • 狭缝间的两扇门——对“五四”女作家情爱小说的另一种透视

    作者:眭海霞 刊期:2006年第11期

    “五四”女作家对情爱主题的书写是当时异常夺目的组成部分。它从内部世界的角度展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觉醒后所面临的复杂的性别境遇。这种主体意识觉醒包括对爱情婚姻的追求与退缩,对两性关系的批判与质疑以及同性间的情谊与爱恋等,然而由于“五四”女性表达话语的缺失和女性意识的稚嫩,这种主体意识常常游移于传统与现代、禁锢与自由...

  • 大气诗人的想象力——鲁迅《野草》解读

    作者:刘高峰 刊期:2006年第11期

    本文阐述了《野草》中以不同的篇章去表达属于大气类型的想象力,并和尼采作比照,阐释了这种想象力在消解现实之后走向高空的根由、特色和实质。

  • 论穆旦前期现代主义诗歌的智性传达艺术

    作者:周少华 刊期:2006年第11期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穆旦以其精神的前瞻性和形式的先锋性奠定诗名。他前期诗歌主要通过主体突显的间接抒情、陌生化的语言和个人化的意象系统来建构智性传达系统,维护着现代主义诗歌形式的自律。

  • 唯一的张爱玲——以张爱玲散文的“世俗”为话题

    作者:罗昌智 刊期:2006年第11期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世俗”的文学天才是唯一的。她总是以特有的世俗人性观和写作观,注重揭示凡俗而真切的人的天性以及现代都市市民的人生价值取向。用“世俗”的眼睛看世界,用“边缘话语”写生活,用“生命的常态”感悟人生,“唯一”的张爱玲,她笔下真切的人生情趣,“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张爱玲一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脱俗”追...

  • 爱之殇——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男女情爱的心理揭示

    作者:刘媛媛 刊期:2006年第11期

  • 论阎连科小说的苦难叙述

    作者:刘保亮 刊期:2006年第11期

    阎连科是写作苦难的高手。他的小说真实地描写了饥饿、疾病、死亡等恶劣的生存环境,展现了权力宰制下的苦难生活,书写了乡土社会的“乡村政治”。其苦难叙述,既与作家自身的生活经历相联,也深深根植于河洛土地文化。阎连科并非执著地“心雕苦难”,他以卓绝的抗争、轮回意识、回家,努力在苦难叙述里点亮“希望之光”,探寻生命的意义。

  • 生命意义的消解——从《朝着东南走》到《受活》

    作者:祝东平; 刘富华 刊期:2006年第11期

    人类自然生命必然是受限的,死亡是其必然的终结点,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过程的奋斗。阎连科从《朝着东南走》开始了生命意义的探索,到了《受活》以自然生命受限的不可突破消解了生命的意义。

  • 民间形式和民间立场——莫言的短篇小说《倒立》解读

    作者:宿好军 刊期:2006年第11期

  • 无处话苍凉——毕淑敏独特的女性话语特征

    作者:廖健春 刊期:2006年第11期

    中国当代文坛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女性作家历经从边缘向中心的艰难移动,逐渐消解了男性作家的文本话语中心地位,重构了不同于男性意识的女性话语境界。毕淑敏以异于男性作家的立场和态度,又以异于其他具有强烈性别意识的女性作家的特殊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介入女性文学创作中,挥洒悲壮热泪,凸现苍凉心境,展示独特的女性话语特征。

  • 对沉重现实的清醒观照——评罗伟章的小说《我们的路》

    作者:温长青 刊期:2006年第11期

    当越来越多的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当下的农村与农民时,《我们的路》以清醒、冷静、理性的态度,对农村普遍存在的让人沉重的种种现实进行了认真而又真情的审视,在漫不经心的叙事中向我们传递了许多信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小说读来亲切、自然;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说显出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显示了一个充满平民意识与人文情怀的知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