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观

美术大观杂志 省级期刊

Art Panorama

杂志简介:《美术大观》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173/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与设计、美术研究、民族艺术、教学论坛、大观专栏、精英艺术、大观画廊、艺苑撷英、大家风采

主管单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辽宁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1002-2953
国内刊号:21-1173/J
全年订价:¥ 638.4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2659
总被引量:11269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6.25
立即指数:0.0112
期刊他引率:0.9602
平均引文率:3.0779
  • 置阵布势意在笔先

    作者:季新民 刊期:2009年第11期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历代画家和评论家都着重提出了有关绘画作品置阵布势的观点,并从理论与实践中进行探讨。所谓章法、布局、置阵布势,即绘画的构图,也就是六法中所说的经营位置。“意在笔先”对画家来说,是指动笔之前要在胸中酝酿表现对象与表现方法,从而表达作者的心像。

  •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浅谈俞剑华的治学之道

    作者:林流 刊期:2009年第11期

    俞剑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将毕生精力主要放在整理、研究中国历代绘画史论上,著述极丰,即使在他辞世五十年之后的今天,亦很少有人出其左右。他为我国的艺术理论研究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论中国画之传统文化之美

    作者:孙建军 杨敏哲 刊期:2009年第11期

    一、中国画之哲理美 中国哲学实际上是儒、道、禅三家对立统一的哲学体系,儒家入世的教化理性,道家出世的清静无为,佛家内悟的虚无超脱,三者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品格,影响着中国画的审美取向。

  • 钱选艺术风格探析——兼论道家思想对元代文人画审美取向的影响

    作者:赵金平 路岩 刊期:2009年第11期

    “一个画家或一种画风的出现、变革和创新,总是和社会结构、政治风气、经济基础、外来影响、文化思潮分不开的。”蒙元灭宋后,一大批前朝“遗士”胸怀亡国之恨,“励志耻作黄金奴”,隐居不仕,流连诗酒,寄情山水,用画笔表达他们的闲适无奈和寂寞哀愁。

  •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工笔人物画中情感的表达

    作者:郭玲 刊期:2009年第11期

    一、情感在古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 早期的工笔人物画,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常用绘图形式来达到审美认识、审美教化的功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

  • 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的当代水墨人体画

    作者:孟明磊 刊期:2009年第11期

    当代水墨人体画发展的使命和主题是“创新”。在这一主题下,水墨人体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笔墨程式和情境,转而成为一种与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以公开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为特点的水墨新形式。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丰富的非线性过程。

  • 漆艺中的残缺美

    作者:郑桢 刊期:2009年第11期

    残缺美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历史上,我们不难找到成功运用了残缺语言的佳作。 在西方雕塑领域中,“希腊米洛的维纳斯”就是运用了残缺语言的成功典范之一,为世人尽知,无需多谈。

  • “图”与“底”的辩证——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图底关系浅析

    作者:徐翠翠 陈虹宇 刊期:2009年第11期

    图底关系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原理,人们对图和底的认识是一种先天的认知组织能力。当人们看到一个形的同时,就必定也能看到这个形周围的事物,那么这个成为我们视觉焦点的形,就是“图”;在图周围的事物就是“底”。

  • 版画形式语言的方式

    作者:权弘毅 刊期:2009年第11期

    版画形式语言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形成、发展、变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我们探究这一问题时,不能说哪一个方面更能够决定形式语言的命运。就目前版画艺术发展形态来看,至少有三种因素影响形式语言的发展变化,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把握版画艺术中的形式语言。

  • 中国陶瓷与洛可可艺术之结——中国瓷器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

    作者:邬德慧 韩冰 刊期:2009年第11期

    艺术作为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流通性。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东西方各国之间各种商业贸易活动更为频繁,艺术文化也就在各个区域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回归——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造像

    作者:高金玉 刊期:2009年第11期

    一个圆拱龛中,左右并坐着两个佛像的造型,叫做“二佛并坐”。遗存的北魏佛教洞窟中,如炳灵寺洞窟、巩县石窟、天龙山石窟、云冈石窟中,都出现了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据贺世哲先生统计,仅昙曜五窟就多达120余铺,整个云冈石窟,二佛并坐像约385个,几乎每个洞窟都有它的形象。

  •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唐卡艺术

    作者:黎科 刊期:2009年第11期

    拉卜楞寺,全名为“甘丹谢知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是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拉卜楞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甘肃省南部西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

  • 白崇录 画布水彩展作品选

    刊期:2009年第11期

    “白崇录画布水彩展”2009年10月12日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出的22幅大幅画布水彩.是2005年以来的新作。他研制的画布水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 万国华台湾之行水墨作品选

    刊期:2009年第11期

  • 林芳竹国画作品

    刊期:2009年第11期

    林芳竹2001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美术教师,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工笔花鸟,亦攻人物、山水,多次参加省市美展,并有多幅作品获奖。多幅作品及论文被《美术大观》、《沈阳晚报》等报刊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