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学刊

兰州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杂志简介:《兰州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1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法学、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经济 管理、经济、社会学、政治 哲学、乡村振兴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农...

主管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3492
国内刊号:62-1015/C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09
复合影响因子:0.61
总被引量:24503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9.9009
立即指数:0.0491
期刊他引率:0.987
平均引文率:22.9942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缘起与逻辑流变考察

    作者:陈建 刊期:2006年第07期

    以邓小平为主导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却被认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支撑的“实用主义”理论。恰恰相反,无论在逻辑起点还是逻辑论证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具备完整的科学形态,只是囿于其强大的实践特征以及邓小平独特的表达形式,其作为马克思...

  • 试论功利主义伦理学作为普世伦理学基础的可能性

    作者:张立成 刊期:2006年第07期

    在道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重的今天,功利主义的伦理学作为一种普世伦理作为社会的道德规范就有了其存在的重要现实意义。但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多样性,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要能够被理解和接受,需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以商谈的方式,在人类交往行动中达成公共理性的共识,进而在公共理性的基础上建立普遍可接受的道德规范。

  • 占有制度的变迁与人的发展

    作者:张玉新 刊期:2006年第07期

    人的发展是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占有而实现的。随着占有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基于占有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并逐渐标准化、规范化为一定的制度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制约性因素主要是生产方式背景的不同,从而人占有对象的性质、水平和具体形式就必然会表现为一种制度性的差异,为人的发展...

  • 后现代主义不能超越现代性

    作者:张彭松; 吴燕 刊期:2006年第07期

    从积极的意义说,克服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实质上就是拓展“现代性”内涵,使其由狭义的“现代性”向广义的“现代性”延伸。后现代主义放弃了重建理想社会的可能性,将现代性的虚无主义推向极端,从而,它没有可能构想某个与当下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

  • 苏格拉底之德性的教化

    作者:武卉昕 刊期:2006年第07期

    苏格拉底哲学的实质就是通过哲学的审视把美德内化为人的普遍意义的品格。他的哲学生存方式本身就是教化雅典人精神灵魂的哲学。他确立了理性的道德原则,接受并坚持德性可教的原则,他揭示出雅典社会生活的道德缺陷,并通过不断地向他人和自我问询来进行道德教化,这既是他的道德哲学,也是他的人生哲学。苏格拉底之德性的教化在其内容、方式、...

  •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

    作者:李守利 刊期:2006年第07期

    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思想是理解现代社会团结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点。他认为,友爱为一切人所需要,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友爱有三种原因:善、有用和令人愉悦。友爱是相互的,友爱实现于友爱的活动中。在不同的政体中,友爱也不同。政治的友爱是对共同利益有共同认识,并采取共同行动以实现之。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并不矛盾,因为朋友是另一个自己...

  • 论康德的道德信仰学说

    作者:张会永; 席华娟 刊期:2006年第07期

    康德的道德信仰问题经常遭到研究者的漠视或误解。本文通过对康德道德信仰的必然性、特征及其意义等问题的分析,力图证明,对康德哲学来说,道德信仰绝对不是无用的累赘。作为解决纯粹道德哲学的形式主义缺陷的尝试,它是康德道德学说的本质要求和必然结论。同时,道德信仰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对康德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 萨特现象学—存在主义的存在论性质

    作者:蔡剑锋 刊期:2006年第07期

    萨特吸纳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因素来构建他的所谓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力图以此来克服形而上学二元分立的基本困境。但是,由于萨特仅仅着眼于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形而上学的抽象以及这种抽象所造成的外在的对立,却没有对形而上学抽象本身进行批判,因此萨特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只是通过经验的直观达到了个别存在者的无关的联合,其存在论仍然局限于理性...

  • 社会批判空间的理想模式及其现实转型——解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作者:韩升; 谢丽威 刊期:2006年第07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指界于公共权利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社会批判空间,其典型的历史形态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随着公共领域发生结构和功能的现代转型,其批判的公共性逐渐被操纵的公共性所排挤,在这样情况下需要在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和现代格局之间进行双向调整,以化解其内部的紧张关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引起了对公共领域研究的...

  • 汉简所见“扁书”探析

    作者:吴旺宗 刊期:2006年第07期

    近年来各地出土的汉简当中关于“扁书”的记载屡屡出现,通过对汉简中扁书的内容、作用以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我们认为扁书在西汉与新莽时期,具有政府用于宣传官文书内容的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 明清徽州灾害初探

    作者:吴媛媛 刊期:2006年第07期

    本文利用方志、明清实录、徽州文书以及家谱中的有关史料对明清徽州社会的灾害概况进行了梳理,对当地所见的十余种灾害从危害形式、易发季节、灾害原因、当地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徽学研究的其他方面提供一个相关背景的注脚。

  • 20世纪30年代西北边疆地区的农村问题——以《中国的西北角》和《西北考察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杨军民 刊期:2006年第07期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村与城市二元对立的社会,农村社会的衰落与破产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以近代两住著名知识分子对西北社会的考察报告为切入点,较为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西北边疆地区农村社会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并简要分析了甘宁青农村社会的衰败对20世纪30年代西北开发活动的影响。

  • 浅析洋务运动时期物价波动的趋势

    作者:兰日旭 刊期:2006年第07期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物价,也在中外两种势力的交互作用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总的来看,上下波动较为平缓,但明显具有阶段性特征:19世纪60年代物价普遍上升;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物价大副下降;80年代末以后,物价又重新上扬。物价的如此变迁过程体现出了帝国主义逐步...

  •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乡村社会变迁

    作者:侯艳兴 刊期:2006年第07期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就一项教育制度而言,此举所引起的社会变动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对乡村社会来说,影响更是深远。它引起了信仰中心的缺失,导致了城乡差距的扩大,促成了权力结构的变动。对这一历史图景的叙述,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思考在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反思制度本身的实用性和适时性。

  • 袁世凯政府的币制改革与“京钞风潮”

    作者:刘卓 刊期:2006年第07期

    出于种种目的,袁世凯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向中国建立初步近代金融体系的方向上有所迈进。然而,袁世凯的复辟帝制的反动政治行为引发了“京钞风潮”,不仅打断了币制改革的进程,而且造成金融市场的狂澜迭起。社会因此而发生巨大动荡,最后也构成了袁世凯政府覆灭的重要原因。同时,“京钞风潮”并未随袁世凯之死而停息,由此引起的财政金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