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72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新师范教育研究、环北部湾研究、语言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心理学研究、哲学研究、乡村治理研究、社会·管理·政...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岭南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6-4702
国内刊号:44-1722/G4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2020
总被引量:3758
H指数:9
引用半衰期:6.5536
立即指数:0.0241
期刊他引率:0.9854
平均引文率:7.1084
  • 今日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应有的素养——创意教师,带动革新

    作者:吴武典 刊期:2013年第05期

    任何一套培育教师的制度,都不能背离“提升教师素质”的基本原理。高素质的教师来自专业的培育和自我的训练。优质良教师除了要有清楚的自我认定,尚需具备3K实质条件,即专门学识、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兼具。在知识经济与社会多元化的潮流冲击下,今日教师面临着多重挑战与难题,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教育之良莠、新旧系于教师能否通过精心设计...

  • 多轨道教师评鉴制度的规划与推动

    作者:张德锐 刊期:2013年第05期

    教师评鉴应以形成性评鉴为主、总结性评鉴为辅,二者各有其目的和功能。规划健全的多轨道教师评鉴制度是长期而专业的任务,建议把握法制化、专业化、民主化、弹性化等策略或原则。其推动策略包括:持续推动教师评鉴纳入“教师法”、扩大办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落实教师成绩考核、建立教学辅导教师制度、加强不适任教师的辅导与处理、建立初任教...

  • 特殊教育系教授实务专业能力探讨

    作者:胡永崇 刊期:2013年第05期

    特殊教育系教授之实务专业能力包括持续性实务教学经验、实务教学厦演示能力、教学现场临床指导等特殊儿童教学的相关实务能力。特殊教育系负有培育特殊教育教师之责任,其教授具备实务专业能力,可使理论与实务结合,培养出更具实务教学能力之特殊教育教师。

  • 论中国古代学术的“大生命”形态——兼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学科形态

    作者:劳承万 刊期:2013年第05期

    中国古代学术(经、子、史)皆源于上古圣人之德性仁心:燧人氏(熟食)、有巢氏(住屋)、伏羲氏(识天文/养家畜)、神农氏(种田)、仓颊(遣字)、黄帝(纺衣);尧舜禹汤文武周孔(治人治世,心性禅让;封侯建国,创设礼乐;礼崩乐坏,凝聚仁心)。此是几千年的亘古历史文化累积,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心文化”。上古圣人系列之善性,亦即族...

  • 关于文学理论基本知识形态的思考和阐释

    作者:刘士林 刊期:2013年第05期

    关于文学的基本知识形态,主要有再现论、表现论与象征论三种。在再现论看来,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把握客观真理的认识工具。在表现论看来,文学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审美创造活动来抒发主观情感、创造理想现实的精神工具。所谓文学的象征本质,是对潜意识中的恐惧、本能冲动与个体焦虑感的抒发工具。有了这三种基本知识形态,就可以较好地把握住文学和...

  • 康德美学德性形态及其启示

    作者:蓝国桥 刊期:2013年第05期

    康德美学,它展现的形态,要而言之有二,一是知性形态,二是德性形态。康德思想的价值归依.是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美学的德性形态,在价值和地位上,已明显压倒知性的形态。回到中国文化,康德的德性彰显,方能找到知音。依此,中国的美学,它舒展的形态,也必是德性的。开掘出潜藏的学科形态,是康德美学的中国接受取得的重大收获,也是对康德...

  • 情感符号中的审美人格——《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

    作者:陈迪泳; 汪征嬗; 汪婷婷 刊期:2013年第05期

    《文心雕龙》和《诗品》有相近的情感符号:声律、夸饰、事类;又有相异的运动结构:刘勰以总论一枢纽一割情析采构建著作理论体系,钟嵘以三篇序文和60篇评品文章构筑著作结构。同时,情感符号扣理论结构蕴含文艺家的审美人格:刘勰追求“重旨复意”之无我,钟嵘崇尚“无极动心”之无味。

  • 长诗写作中的后现代嬉戏——《儿女英雄传》的理式“风暴”

    作者:陈仲义 刊期:2013年第05期

    梦亦非的诗作《女儿英雄传》体现了长诗写作的后现代“新象”:虚拟文本、理式风暴、角色消隐、符号嬉戏、平面与深度模式交混、跨体实验等。这种“新象”在长诗写作中颇有代表性。但是,过度文本嬉戏的“迷恋”,也会陷入“无边的解构”陷阱。

  • 诗歌语言的张力--以区鉷的《对话》为例

    作者:张广奎 刊期:2013年第05期

    诗歌的语言设计是特别的,艺术的,具有张力的。诗歌本身就要求诗歌语言承载或可以承载作为诗歌语言张力代表性元素的丰富意象。区供教授的诗歌《对话》(Dialogue)讨论了诗歌语言的选择和设计,特别是虚词或模糊语言的频繁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较其它文体语言更具有模糊芙学的要素和张力。即使表面没有意象的诗歌,有时恰恰也可以承裁或通过诠释...

  • 自然生态与人性生态的双重关注——论李存葆的散文

    作者:陈南先 刊期:2013年第05期

    20世纪80年代,李存葆以军旅小说创作享誉中国当代文坛。1990年代中期以来,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散文创作。他的散文主要关注自然生态和人性生态,且在艺术上融激情、知识、意境为一体.既情理交融而又铿锵有力,是当代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

  • 归途与缅想——鲁迅《死》和杨绛《胡思乱想》比较

    作者:敖慧仙 刊期:2013年第05期

    作为鲁迅七条遗嘱的出处,《死》是鲁迅告剐之际的遗言。《胡思乱想》则蕴涵着杨蜂“回家”路途的缅想。二者虽有观念和心态的不同,但皆充满回到生命本源的平静和自然,在宽恕与爱的命题上有殊途同归的内蕴。

  • 谁的声音?替谁发声?——略谈草根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作者:向天渊 刊期:2013年第05期

    近年来,对草根诗歌的研究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关注的重心在于其公共性特征,对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尚缺乏足够的阐释与引导。作为底层书写的草根诗歌,批判性、介入性是其天然特征,但在将真实的体验与情感转换成审美的、个性化的诗性表达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在底层写作自发涌现并受到颇多关注的同时,不少非底层的甚至知名的诗人也开始...

  • 无边的“草根诗学”——兼论“草根诗歌”成为诗歌流派的可能

    作者:沈秀英; 张厚刚 刊期:2013年第05期

    李少君在诗歌界大力倡导“草根诗歌”,提出了“草根诗学”这一理论主张。但这一诗学观念由于不断扩容,导致自身边界漶漫模糊,成了无边的“苹根诗学”;再者,“草根诗歌”作品风格差异杂糅,难以形成大体一致的诗学风格。“草根诗学”的提出和倡导在与“中产阶级写作”的对峙中有其积极意义,但至少目前看来,“草根诗歌”还很难作为一个诗歌...

  • “我思故我在”——伯恩斯坦诗歌的笛卡尔式解读

    作者:曹山柯 刊期:2013年第05期

    伯恩斯坦作为语言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美国语言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诗之结构看似凌乱,语言表达也很支离破碎,这便使得他的诗歌难度很大,让不少读者拿起他的诗不知所云;有的读者因此甚至认为他的诗歌是语言垃圾。然而,若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维视角对伯恩斯坦的语言诗进行探讨,用形而上学的基本方法去展示其诗歌的...

  • 篇终接混茫——从《吊床》一诗谈詹姆斯·赖特的艺术之路

    作者:肖小军 刊期:2013年第05期

    《在明尼苏迭松树岛,躺在威廉·达菲农场的吊床上》是美国“深层意象”派代表诗人詹姆斯·赖特的名作。谈诗突兀而抽象的结尾句“我浪费了我的生命”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实际上,诗人的生命之叹消融于其物质生命、艺术生命与情感生命的历史轨迹。反过来看,当我们了解赖特的成长过程、艺术风格的形成与转变、以及浓烈的家因意识后,就能从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