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72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新师范教育研究、环北部湾研究、语言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心理学研究、哲学研究、乡村治理研究、社会·管理·政...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岭南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6-4702
国内刊号:44-1722/G4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2020
总被引量:3758
H指数:9
引用半衰期:6.5536
立即指数:0.0241
期刊他引率:0.9854
平均引文率:7.1084
  • 博学传统与史学创新

    作者:吴怀祺 刊期:2008年第01期

    博学传统是历史学科基本特点的体现,是历史通识的要求;从知识论上说,是一个时代知识多样性对史学家的要求。历史学的博学传统是在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特点直接影响史学博学传统的形成与变化,而博学传统促进了史学的开拓与发展。到了近代史学博学特点与史学近代化相联系,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

  • 论司马迁的民本思想

    作者:庞天佑 刊期:2008年第01期

    司马迁一方面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另一方面又以民本思想考察历史的更替,探讨民与国家治乱及朝代兴衰的关系,揭示统治者以民为本治国兴邦的意义。他从历史考察中认识到:统治者治国要合乎民心,顺应民意;其施政要安定民生,不与民争利。司马迁的民本思想与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 汉唐时期的经学与史学

    作者:汪高鑫 刊期:2008年第01期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从两汉、历经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的整个中世纪前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汉时期,史籍在目录分类上尚未形成独立的部类,史家的崇经意识非常明显,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对这一时期的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出的重视人物品评和历史评论。以及南北朝史学风格迥...

  • 第十届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召开

    刊期:2008年第01期

    第十届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 宋濂的史学思想

    作者:向燕南 刊期:2008年第01期

    宋濂是明代“开国文人之首”,在文学和史学上都有重要的贡献。宋濂在学术思想方面是宋元以来浙东学派的嫡传.重视学术的经世致用,且调和朱、陆之学的倾向;同时又有一定的释道二教的影响。宋濂的史学思想是既在天道观、认识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又在对历史治乱兴衰的解释中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和实践理性的精神,...

  • “约法三章”不宜割裂

    作者:郭天祥; 张连修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中华书局本《史记》、《汉书》,把汉高祖刘邦为三秦父老“约法三章”四字割裂开来解读标点是不妥当的。它既与流传已久的成语相悖,又不符合马、班原意,且历代史家也无如此解读者。此误很可能源于对原典文句中“与”字词性的误判。

  • 底层写作与“打工诗歌”专题笔谈——底层为何写作

    作者:张清华 刊期:2008年第01期

    张清华认为,底层写作所应该引发的,是诗人的精神良知与责任感,是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对公共领域中道德价值的维护,由此可以给萎靡的“个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写作以一点改变,对社会的道义状况也是一种促进;赵金钟认为,“打工诗歌”直面人生现场和第一体验,是对概念化、公式化写作的撞击,其拙重质朴的意象直接叩响读者的心扉;何轩认为,...

  • 诗歌回乡:底层写作的现实意义

    作者:赵金钟 刊期:2008年第01期

    65年前胡风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第二义的诗人”。的问题,这类诗人的重要特点是将写作当成生存的手段和方式。在他们那里,写作文本和生存母本是分离的,其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主要体现为“在写作中生存”。

  • “打工诗歌”与底层和谐

    作者:何轩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最近30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南中国沿海的展开,成千上万的民工涌进广东珠三角进厂打工。在这股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社会转型和人员流动的浪潮中,中国当代社会与当代文化发生着激烈变化。伴随着传统的社会与文化结构的转型与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与新的文化。“底层”和“打工诗歌”就是这一转型与分化的产物。

  • 论“打工诗歌”的话语谱系

    作者:张德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诗坛兴起并持续生长、颇具活力的“打工诗歌”,由于真实而生动地录述了农民进城做工谋生的历史场面,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时代的踪影与社会的脉络,从而体现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审美风貌和人文存在。从诗歌的生成理路来观照,我们不难发现,“打工诗歌”其实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言说方式,有较为稳定的话语谱系。

  • “打工诗歌”:底层述写的缘由与意义

    作者:龚奎林 刊期:2008年第01期

    文化批评学者威廉斯曾说:“乡村汇合了一切关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观念:和平、率真淳朴的品质。城市则汇集了一个建设完善的中心的观念:知识、交通、亮光。强烈的厌恶的联想也同时发展起来:城市是一个充塞噪音、市侩、野心的地方,乡村则是一个满足、落后、无知、局限的处所。”。这话显然有点极端,但也反映了现代性进程的真实状态,

  • 论虚构叙事时间的审美塑形

    作者:唐圣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哲学上,关于时间的学说有两个向度: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客观时间观念,二是奥古斯丁的主观时间观念。讲述时间和被讲述时间是叙事学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内容。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的关系有时序、时速和频率三个方面。“虚构叙事时间的审美塑形”是指虚构叙事作品里的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的关系在创造者的美的诉求的内在驱使下被结构、被形塑。虚...

  • 论叙事文学中的时间意识类型

    作者:高春民 刊期:2008年第01期

    时间意识并不是随着文学的诞生而进入文学创作的,但是没有时间意识文学便无法生存。从人类的生存经验来看,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维度。而叙事文学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必然与这三种时间维度有密切的关系。

  • 岁月如歌 记忆似帆——长篇小说《汤汤金牛河》师生谈

    作者:杨剑龙; 李洪华; 张登林; 陈雪康; 吴智斌; 巫小黎 刊期:2008年第01期

    《汤汤金牛河》是作者知青生活的记录,作品采取连环式结构,具有散文化的特征,塑造了牛汉国、姜阿翠、麻大哥、黄书记、大老李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透露出人性的丰富,延续了沈从文的抒情诗性传统,力图写出艰难时代中的人情人性。

  • 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非现实性

    作者:杨世宏; 任厚升 刊期:2008年第01期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只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其特征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并融为一体,这正是它的非现实性或空想性:强调天人合一、消弥天人对立;主张利用自然,但反对探究自然规律;脱离众生实践,缺乏现实可行性。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有其价值,但很难在现实的环保实践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