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72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新师范教育研究、环北部湾研究、语言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心理学研究、哲学研究、乡村治理研究、社会·管理·政...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岭南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6-4702
国内刊号:44-1722/G4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2020
总被引量:3758
H指数:9
引用半衰期:6.5536
立即指数:0.0241
期刊他引率:0.9854
平均引文率:7.1084
  • 纪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专题——《判断力批判》研究四题

    作者:曹俊峰 刊期:2004年第01期

    大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一生平平静静,沉浸于思辨。他充满矛盾又富于开创性的思想已经渗入人类文化深层,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这位先驱逝世二百年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批判哲学却始终屹立巅峰,灵心闪烁,影响深远。面对学界人心浮躁的状况,康德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及其批判精神不断地激励着学者们...

  • 重新思量康德哲学的历史意义

    作者:陈家琪 刊期:2004年第01期

    今年是2004年,康德逝世200年了. 关于康德哲学的历史意义,似乎早已不再是个问题;打开任何一本关于康德哲学的书籍,都会说康德哲学构成了西方哲学史从古到今的一个转折,说他的哲学是一个'门槛',一个'贮水池'--前面的哲学都汇聚在这里,后面的哲学也都从这里流出,它既是一个扬弃着的'缩影',也同时是一种潜在式的'预示'.总之,是康德吹响了'批判哲学'...

  • “援康德补孔孟”——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思路历程

    作者:刘士林 刊期:2004年第01期

  • 论康德宗教思想与美学思想的关系

    作者:朱志荣 刊期:2004年第01期

    康德的宗教思想与美学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两者都是康德思想历程的必然结果,也使得他的思想体系得以完善和贯通.他的宗教思想与美学思想变迁的历程,反映了他整个思想体系发展的历程.因此,两者在康德思想体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 评“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神话”

    作者:唐有伯 刊期:2004年第01期

    康德离开我们的世界已经二百周年了.自从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伟大变革被世界认识,学说逐渐彰显,发挥深远影响的时候起,人们就赞誉他在哲学上进行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几乎成了定论.然而,就是现在,它还是一桩很大的公案.

  • 康德“判断力”原理是怎样的美学原理

    作者:劳承万 刊期:2004年第01期

    康德一生的伟大事业,是进入"批判"期之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三大批判巨著(1781年完成第一批判,1788年完成第二批判,1790年完成第三批判).

  • 当代都市文艺审美走向析论

    作者:李逸津; 谢明 刊期:2004年第01期

    当前都市文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形式内容的多元化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都市人整体审美意识的加强从中也可见一斑.平民化、喜剧化和青春化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的三大特点,同时拒绝超越、逃避责任以及耽于自我也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繁荣背后的隐忧.

  • 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诗歌反思

    作者:鲍昌宝 刊期:2004年第01期

    都市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中重要的现象,它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都市和乡村并存的社会现实构成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文化语境,都市为现代诗歌提供了新的美学品格和发展的可能,对都市与诗的关系的思考是现代诗歌理论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 徐坤“都市即景”系列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作者:黄柏刚 刊期:2004年第01期

    徐坤的"都市即景"系列作品,对都市职业女性的女性意识特点进行了揭示.现代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定位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家庭定位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职业女性处于性别角色分裂的精神困境.她们虽然具有了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和经济上的独立,但她们中很多人内心仍然残留着浓厚的传统性别意识,尚不具备明确和充分的女性自我意识,受制于无法颠覆的男权文...

  • 契机,还是陷阱——论网络对于文学的意义

    作者:刘旭光 刊期:2004年第01期

    当网络成为现时代的主要媒介时,它所呈现的"双向的去中心的交流"和理性自律个体的瓦解及其带来的霸权意识形态的瓦解,将对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会在文学的各个层面,包括审美取向、创作方式、阅读方式、文本构成、流传方式等,带来深远的变革.同时,它也会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一些现实的危机和负面影响.

  • 都市文化与都市文学:意义和问题——全国“都市文化和都市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孙燕 刊期:2004年第01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市日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生长点,一种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社会生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都市文化正在勃然兴起.与此同时,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表现都市人生存体验和精神追求的文学作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 “镜子说”与列宁“反映论”文论

    作者:李珺平 刊期:2004年第01期

    "镜子说"从古希腊"摹仿说"衍生出来,经马克思恩格斯赞赏,被列宁所接受.列宁借用"镜子"概念,从辩证唯物主义维度,改造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了"反映论"文论.

  • 石涛“一画”论的美学意义

    作者:张黔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 非常社论:泪流满面的时代与激情——新闻评论的审美诉求之四

    作者:宋立民 刊期:2004年第01期

    "非常社论"与一般意义上代表媒体的政治性社论、时事性社论、解释性社论所不同者,在于其特殊的时事背景和浓厚的情感色彩.从美学诉求的角度考察,这种社论的美感在于:面对大时代的大事件发黄钟大吕之声.其具体表现为:临近性--时间的特殊和事件的重大;整体性--属于媒体自己的诗化的声音;深刻性--历史厚度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开放性--响亮的正义感和...

  • 走向美的乌托邦——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审视

    作者:桂劲松; 张占军 刊期:2004年第01期

    从现代性的三个层面入手,来解读张竞生美学思想,指出其美学思想实际上是包含着现代性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而且对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是推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