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杂志简介:《可再生能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469/T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与试验、实用技术、动态信息、工作论坛、研究与化验、研究试验、政策与管理、技术讲座、信息动态

主管单位: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1-5292
国内刊号:21-1469/TK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5
复合影响因子:1.16
总发文量:3458
总被引量:20053
H指数:41
引用半衰期:3.9771
立即指数:0.0885
期刊他引率:0.9134
平均引文率:9.0781
  •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吸热板结构优化及其数值模拟

    作者:程友良; 杨国宁; 王月坤 刊期:2016年第07期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抛物线型吸热板结构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建立其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运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入口流速和倾角下集热器内空气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3种吸热板集热器瞬时效率逐渐增加;随着倾角的增加,集热器瞬时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在倾角30°时最大;对比传统平板和三角波纹吸热板结构,抛物线型空气...

  • 具有宽吸收光谱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

    作者:乔宗华; 孙钦军; 任静琨; 郝玉英; 史方; 王华; 李战锋 刊期:2016年第07期

    通过聚合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宽吸收谱的四元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以苯并二噻吩(BDT)单体作为D单元,以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苯并噻二唑(BT)和具有强吸电子能力的四氟苯(TFB)作为A单元进行聚合。该聚合物具有从300 nm到近红外光区域的宽吸收光谱、良好的热稳定性(403℃)、较窄的光学能带隙(1.52 e V)和较低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

  • 线性菲涅尔一次镜场光学效率分析

    作者:徐海卫; 郑建涛; 许世森; 徐越; 裴杰; 刘明义; 曹传钊; 李晴 刊期:2016年第07期

    对线性菲涅尔太阳能集热一次镜场的光学效率进行了数值计算。用最大采光半角θ、反射镜列数n和镜场填充率μ来描述镜场,计算一次镜场光学效率随光线入射角γ的变化趋势。该算法的计算结果与Trace Pro及Sol Trace的计算结果一致。分析表明:线性菲涅尔一次镜场的光学效率受相邻反射镜列间的遮挡和阴影影响,加大光线入射角,镜场效率明显下降;在无阴影...

  • 背面蒸镀铝金属化N型PERT太阳电池退火过程的研究

    作者:徐冠群; 梁宗存 刊期:2016年第07期

    在N型PERT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蒸镀铝可作为太阳电池背面的金属电极,但是由于背面激光开膜所引起的氧化层会影响太阳电池的串联电阻(R_s),所以必须在蒸镀铝工序完成后对太阳电池进行退火处理以减少Rs。文章重点研究了以蒸镀铝为背电极的N型PERT太阳电池在不同退火工艺下的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不变,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Rs逐渐降低,...

  • 严寒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暖运行方式研究

    作者:郝红; 职佳敏; 毛立功 刊期:2016年第07期

    文章研究了严寒地区由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组成的互补供暖系统,在串联和并联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性能情况。文章构建了两种运行方式下互补供暖系统的仿真模型,对该系统各部件进行了选型设计,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串联运行方式下互补供暖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之间的最大换热效率比并联运行方式高19.8%,且串...

  • 套管式相变蓄热器强化传热研究

    作者:吴学红; 翟亚妨; 姜文涛; 朱有健; 赵中友 刊期:2016年第07期

    蓄热技术可有效解决热能供给与需求在时间和强度上不匹配的矛盾,提高能源利用率。针对蓄热器换热效率低和蓄热器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结合套管式和多管式蓄热器的换热特性,开发出高效蓄热换热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翅片使相变材料融化过程节省时间66.67%;增加翅片长度能够改善相变材料凝固过程中相变"死区"对整体放热时间的影响,使凝...

  • 基于太阳能烟囱效应的光伏组件强化散热装置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龚恒翔; 谢世列; 邹政; 汪静姝; 肖旭 刊期:2016年第07期

    为减少高温对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烟囱效应的强化散热装置,可利用太阳能热效应激发气流,提高光伏阵列与周围空气的对流散热效果。利用CFD软件对该散热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掌握太阳辐射强度及环境温度对该散热装置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太阳辐照强度为550 W/m~2时,在散热风道内可以形成风速约为...

  • 环境因素对光伏发电量综合回归分析

    作者:沈金荣; 惠杰; 倪莹; 陈星莺 刊期:2016年第07期

    对光伏系统发电量的准确预测有利于实现电站效益的最大化,掌握动态环境因素对光伏系统发电量的影响规律是实现准确预测的基础。为探究其影响规律,文章以常州市637 k W光伏阵列为案例,采集2015年第一季度日发电量的记录数据,基于多因子综合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环境因素对光伏系统发电量的综合影响,具体分析了日类型、环境温度、风力、辐照量、空气...

  • 基于详细工程模型的光伏发电系统失配效应研究

    作者:邹京希; 苏适; 曾欣; 姚骏 刊期:2016年第07期

    针对已有的光伏发电系统建模方法在系统失配效应方面所存在局限性,以传统光伏组件工程模型为基础,考虑实际阵列中单一组件的特有参数、组件间电压和电流约束条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用变换器的电气特性,建立适用于全方面分析系统失配效应的光伏发电系统详细工程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的失配效应进行全...

  • 基于组合载波控制的三相电流型PWM逆变器研究

    作者:黄钰; 张代润; 段恋鸿 刊期:2016年第07期

    传统三相电流型逆变器三值逻辑双极性PWM控制方法逻辑信号转换复杂,开关损耗较大。文章研究了一种组合载波PWM调制策略,能够有效避免同极桥臂信号重叠问题,同时引入短路模式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直接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三值逻辑PWM调制策略,组合载波PWM调制具有更小的开关损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THD特性,有效降低了滤波器的体积和成本。

  • 一种应用于光伏系统的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

    作者:邵珠雷 刊期:2016年第07期

    文章设计了带有源缓冲电路的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在光伏系统高压侧与低压侧能量交换的过程中,该变换器通过有源缓冲电路实现了其开关管的软开关,很好的解决了开关管寄生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根据文章理论试制了一台200 W样机。由实验可知,变换器在boost,buck工作模式下均实现了其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有效减少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与传统双向...

  • 基于风速-负荷联合状态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

    作者:杨苏; 袁越; 陆丹; 吴涵 刊期:2016年第07期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增加,准确评估风电场对发输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十分重要。文章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LHS)和马尔可夫过程(Markov)理论,采用等频率状态划分方式,建立了风速-负荷的马尔可夫多状态转移过程,提出了一种计及风速-负荷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的LHS-Markov可靠性评估方法。以IEEE-RBTS测试系统为算例,使用实测风速数据,通过风速-...

  • 基于IO-LCA方法的我国风电产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作者:王悦; 郭森; 郭权; 徐明 刊期:2016年第07期

    基于IO-LCA模型,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对我国风电产业的碳排放进行了研究。介绍了IO-LCA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了风电产业碳排放IO-LCA核算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方法和所需数据及来源;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进行了测算,并与火电行业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风电产业的全生命周期CO2排放总量为1 362.37万t,主要...

  • 基于多项式插值函数的翼型参数化设计方法

    作者:张明辉; 石胜明; 常伟 刊期:2016年第07期

    为开发性能优良的风力机专用翼型,提出一种借助广义的中弧线函数和对称翼型的型线函数构造翼型表面形状的方法。首先,推导了表征翼型几何特性的多项式插值函数表达式,改变多项式的系数和阶次,可对翼型的几何形状进行调整和优化;然后,为验证新方法精确描述翼型曲线的能力,分析比较了5种典型翼型应用不同阶次插值函数的拟合精度;最后,以s809和NACA...

  • 地面数据模拟计算风能参数的合理性分析

    作者:高健; 李正泉; 郭乔影; 黄敬峰; 王秀珍 刊期:2016年第07期

    风能参数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风电的经济性和开发价值,是近海风能资源利用面临的一大难题。基于双参数Weibull分布,利用浙江省沿海区域6个地面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模拟计算卫星过境时次的风能参数,并将这些结果与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常规24次观测的日平均风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次的模拟计算结果精度基本上达到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