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学报

昆明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昆明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21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儿童文学研究、法学、烟草研究、历史学、医学、特殊教育研究、茶叶研究、文学、生物学、边疆治理研究、环境史、教育·课程·教学、化学图论...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昆明学院
国际刊号:1674-5639
国内刊号:53-1211/G4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8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1971
总被引量:3522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7.1795
立即指数:0.0248
期刊他引率:0.8484
平均引文率:10.3354
  • 论中外传统儿歌的共性

    作者:杨宁 刊期:2020年第01期

    儿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世界各地流传久远。作为人之初文学,儿歌虽然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之中,但是,中外儿歌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共性的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中外儿歌都具有韵律感、游戏性、教育性和幽默感等特点。中外儿歌所表现出的共性特征一方面表明了中外文化的某些共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儿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

  • 论绘本译者必备的两个核心翻译意识

    作者:安全勇 刊期:2020年第01期

    对绘本及绘本读者的深刻解读是成功开展绘本翻译的前提和保障。文体意识有助于译者把握绘本儿童文学多模态表达的本质特征,读者意识能指引译者始终围绕“服务儿童”展开翻译实践。唯有兼具文体意识与读者意识这两个核心翻译意识,绘本译者才能在实践中回答清楚“译什么?”和“为谁而译?”的问题,才能为读者提供上佳的译作。

  • 构筑“4+1”课程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能力生成——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儿童文学理论的技能转化研究

    作者:王科 刊期:2020年第01期

    创新课程评价模式,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生动有趣的、目的明确的文学体验活动,以趣味无穷的过程评价方式取代传统的单纯的试卷评定方式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儿童文学理论的技能转化的较为理想的实现路径。其操作方式可通过“4+1”课程评价模式来实现。“讲读”“表演”“编写”“赏析”是学生技能转化的“4”大活动方阵,也是衡量学生能力的“4...

  • 郑天挺先生对西南边疆史地的研究

    作者:马玉华 刊期:2020年第01期

    郑天挺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在西南联大时期,他开始关注和研究边疆问题,曾收集、整理西南边疆史地和云南地方史资料,并到大理进行实地调查,撰写了相关论文,其学术研究多有创获。因为各种原因,他的一些研究计划未能全部完成。尽管郑天挺先生的学术专长是中国明清史,但他为西南边疆史地的研究也做出了贡献。

  • 自厝同异:民国初年广西迁省之争的再探讨

    作者:刘超建 刊期:2020年第01期

    民国元年至四年(1912—1915年),广西迁省之争发生了两次较大的争论。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关于广西迁省的争论不断,主要是北洋政府试图利用这一事件,来加强对广西的控制,但事与愿违,反而增加了广西与中央的离心倾向。中央与地方、地方各派系以及革命党与陆荣廷等之间存在较多的矛盾与斗争,迁省之争亦是他们之间多重复杂关系及相互制衡的重要体现。

  • 史料与问题:环境史学科体系构建的两条腿

    作者:周琼 刊期:2020年第01期

    任何历史学问题研究都需要有史料与“问题”,前者我们习惯将其视之为研究基础,而后者则为学者需要开拓与努力之方向,或可称之为问题意识。在史料解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路径。

  • 近二十年来云南昆明生态城市研究综述

    作者:梁苑慧 刊期:2020年第01期

    1998年以来,关于昆明生态城市的研究和建设已走过20余年的时间,形成以探讨生态城市理念与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城市安全与修复、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与评价体系等议题为主的研究格局。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既可以看到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昆明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表明,昆明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还需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

  • 近五年来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综述

    作者:汪东红 刊期:2020年第01期

    环境史史料研究是环境史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从环境史史料的理论探索,到各类环境史史料的具体分析,再到断代环境史史料和区域环境史史料研究,无不显示出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的学术基础。此外,一些学者对中国环境史史料的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极大提高了环境史相关研究的效率。立足当下,未来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

  • 行政审判依据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面向——从法适用过程切入

    作者:周学文 刊期:2020年第01期

    行政诉讼是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复审”。据此,行政审判依据可被定义为:法院在审视被诉行政行为法适用过程的基础上,用以论证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论据”。其具体构成的描述也可基于合法性审查标准而展开,以对接于现实的行政诉讼法适用过程。在法规范性质上,行政审判依据不应局限于制定法,还应包括各类非制定法,从而支持判决的实质合法性。尤其...

  • 论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的法律构建

    作者:汪田骏 刊期:2020年第01期

    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发展缓慢且有限,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因授权不充分而引起的法律纠纷案件难免有些捉襟见肘。关于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立法态度不统一、立法范围不广泛等问题,我们可吸取域外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确立默示许可制度法律地位、明确适用范围及保障著作权人...

  • 习惯法解决民族地区民事纠纷途径分析——以乡村振兴为背景

    作者:周帅 刊期:2020年第01期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就成了乡村振兴重点关注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应紧紧依托于乡村主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好地解决村民与村民、村民与其他主体间的民事纠纷对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少数民族习惯法长期在民族地区乡村的民事纠纷解决中发挥巨大作用,通过分析其适用优势和不足,探寻习惯法尤其是民族商事习惯法在民事纠纷...

  • 基于系统视角对智慧警务的若干思考

    作者:方韦明 刊期:2020年第01期

    智慧警务作为现代警务工作发展的创新模式,是涵盖物理系统、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三者构成的三重耦合系统结构。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技术系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则为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联动作用发挥良好的中介作用。基于系统理论视角,结合智慧警务系统的三重耦合属性,从智慧警务的主体层、技术层、应用层、保障层四个层...

  • 道德判断中的理性与情感研究

    作者:郭喨 刊期:2020年第01期

    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理性”成为被过度演绎的神话,情感被过度忽视。情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道德判断的实际过程中我们高度依赖进化获得的、情感相关的“自动驾驶”模式,情感有助于防止我们成为“理性的傻瓜”。道德推理内在地包含了“合‘理性’”与“‘合理’性”两种模式,前者指逻辑严密性而后者指实践适用性。由于不完全信息、有限理性和决...

  • 虚拟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问题研究

    作者:张兰 刊期:2020年第01期

    虚拟社会作为现实社会虚拟发展的结果,是思想文化交融的新阵地,是意识形态交流与冲突的新场域。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变化,虚拟社会对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扩展了新领域,但也带来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挑战、话语权威削弱、话语表达受限等问题。规范话语环境、掌握话语武器、创新话语表达、优化话语传播等,是虚拟社会治理中提升主流意识...

  • 民族精英与当代村寨歌舞乐发展

    作者:何马玉涓 刊期:2020年第01期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近40年是中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语境的变化让各文化事项的组织结构经过了解构、重构等历程。村寨“神圣艺术”“日常艺术”和“文化表演”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政府、民族精英与民众等各方力量共谋的过程中,民族精英成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的重要一环,在不悖民众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适应需求”,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