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杂志简介:《考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0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与探索、调查与发掘、信息与交流、本刊专稿、本刊专稿——商周冶金考古、考古与科技、考古简讯、读者·作者·编者、考古学家·考古学史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0453-2899
国内刊号:11-1208/K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8
复合影响因子:1.03
总发文量:1289
总被引量:45582
H指数:63
引用半衰期:10.3197
期刊他引率:0.9523
平均引文率:14.3391
  • 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4号2013年发掘简报

    刊期:2017年第10期

    南山遗址位于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上坊村西北约600米处,西距明溪县城约1.5公里(图一)。南山又名“狮子山”,周边地貌主要为山间河谷盆地及低山、丘陵,其所在的城关一坪埠盆地为明溪县境内最大的山问河谷盆地,盆地南、北两侧岩溶地貌发育,组成岩石为上石炭系船山灰岩和下二叠系栖霞灰岩。南山是城关一坪埠盆地东侧边缘相对独立的石灰岩山...

  • 河南偃师商城宫城第五号宫殿建筑基址

    刊期:2017年第10期

    偃师商城宫城第五号宫殿建筑基址(编号为YSJ1D5,简称D5)的部分发掘资料已经发表,即当时认为的第五号宫殿上层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主要发表的是1985~1986年度的发掘成果(以下简称原简报)。原简报实际上重点介绍的是下层建筑基址(后改称为第六号宫殿建筑基址,简称D6),而涉及D5的仅有正殿、部分庭院和其所处的层位、时代等。1987~1988年...

  • 《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报告(1989~2010)》简介

    作者:肖文 刊期:2017年第10期

    《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报告(1989~2010)》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编著,文物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发行。本书为大16开精装本,有正文424页,定价540元。本书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福建博物院历年来合作开展的福建沿海区域水下考古调查的系统性学术报告与总结。

  • 山东青岛市土山屯墓地的两座汉墓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土山屯墓地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土山屯村东北约1公里的山岭上(图一)。墓地原有15座封土,其中1座被破坏。2011年4-5月,为配合胶南市(现黄岛区)“东西大通道”路政工程建设,在前期考古调查、勘探的基础上,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胶南市博物馆(现黄岛区博物馆)对工程涉及的遗址保护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清理了3座封...

  •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阿梢垴遗址的调查与试掘

    刊期:2017年第10期

    九寨沟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属高山峡谷地貌区。沟内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达2768米。在沟内高半山地带,分布有阶梯状的小型黄土阶坎(Terracette)。四川大学九寨沟联合实验室曾对九寨沟内阶坎地貌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其很可能与古今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经过广泛踏查,最终在古洼寨、尖盘寨、扎如寨附近发现了...

  • 从原料角度探讨中国磨制石器出现及发展的动因

    作者:陈虹; 刘吉颖; 汪俊 刊期:2017年第10期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石器修锐方式经历了硬锤法、软锤法、压制法,最终发展出刃缘磨光。磨制石器的出现与普及,使史前人类的工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标志之一,磨制石器为何出现一直为学者所关注。一、磨制技术磨制技术是磨制石器出现的基础条件,但两者并非同时出现。已知考古资料显示,辽宁海城小孤山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了...

  • 《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卫星会议文集》简介

    作者:肖文 刊期:2017年第10期

    《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卫星会议文集》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章丘市文广新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发行。本书为大16开精装本,共404页,定价230元。2015年8月,在龙山文化的命名地中国山东省章丘市举办了“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分会——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

  • 略论史前时期黄、淮河流域随葬猪下颌骨习俗

    作者:孙丹 刊期:2017年第10期

    史前时期,猪被广泛用于丧葬活动,不仅间接地反映了社会财富分化、地位等级差别等,同时也可能与上层社会进行远程交换有关[1]。史前时期墓葬中除有少量的整猪随葬外,还常见猪的部分肢骨、下颌骨,其中又以下颌骨所占比例最高,占80%以上[2]。因此本文尝试对目前已发表的史前时期黄河、淮河流域随葬猪下颌骨的墓葬资料进行分析(淮南地区的史前考古...

  • 巴蜀符号述论

    作者:严志斌; 洪梅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四川、重庆地区的战国秦汉时期器物上,常见有一些图形符号,与平常所见的纹饰有异,又与汉字不同。这类符号,学界多称之为巴蜀符号。古文字特别是对死文字的解读,是学术界的重大课题,巴蜀符号是其中的难题之一,也是目前尚未明确其性质与含义的符号系统。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巴蜀古文化的重建与理解。巴蜀符号是川渝地区巴蜀文化的重...

  • 辽西地区先秦时期马具与马车

    作者:田立坤 刊期:2017年第10期

    辽西地区是指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医巫闾山以西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流域,包括今内蒙古赤峰市和辽宁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五市。这一地区发现先秦时期马具与车器的地点有: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小黑石沟、汐子北山嘴、天巨泉,林西县井沟子;辽宁朝阳县魏营子、十二台营子、袁台子、文杖子,喀左县南洞沟,建平县大拉罕...

  • 隋唐圜丘三壝形制及燎坛方位探微

    作者:赵永磊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一、问题缘起郊天礼作为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重要礼仪,在汉魏以后国家祭祀中居于主导地位。商周时期是否已确立南北郊祀制度,不易确知[1],《春秋》书郊者凡九,学者以为“郊为夏正正月祈谷之礼”。在秦汉国家祭祀整合过程中,西汉末年王莽所定“元始仪”开启了汉魏以后国家郊祀制度之先河。在汉唐之间,以是否建立圜丘,郊天制度存在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