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杂志简介:《建筑与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058/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2-4909
国内刊号:11-5058/Z
全年订价:¥ 768.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9949
总被引量:8023
H指数:18
立即指数:0.0043
期刊他引率:1
  • 西部站点

    作者:刘克成 刊期:2007年第06期

    说起西部.总是与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联系在一起。根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全国450个贫困县中的百分之八十在西部.经济数字下的西部是落魄的。

  • 根深叶茂硕果溢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发展历程探源

    作者:高明章 刊期:2007年第06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

  • 西部站点:中国西部

    刊期:2007年第06期

    中国西部,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 建筑与文化:西部建筑行脚——王小东建筑创作生涯自述

    作者:王小东 刊期:2007年第06期

    1963年,我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分配的单位除了新疆是建筑设计院以外,其它各地都是工业设计院。出于对建筑创作的热爱.我以第一志愿被分配到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43年之后.同班中一起来的两位同学早己回内地工作.而我仍然作为一名中国西部新疆的建筑师乐此不疲地耕耘着.因此曾被内地的同行说很悲...

  • 西安古都的四大城址及其变迁的地理基础

    作者:李令福 刊期:2007年第06期

    西安是中国历史前半期繁荣昌盛王朝周、秦、汉、唐的都城。西周丰镐、秦咸阳城、汉长安城与隋唐长安城四大城址的变迁与转移代表着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地理轨迹。中国历史前半期总是定都长安是由其所在的关中平原在中国的宏观地理形势所决定的。这里为天下上游,交通四达;金城千里,四塞为固;天府之国,富饶之地。周、秦、汉、唐四大城址具体位...

  • 在历史的空间中行走

    作者:刘克成; 尤涛; 王代赟 刊期:2007年第06期

    国际化与地域化.是中国建筑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两大课题。然而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的迥异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中国各地的现代建筑在总体趋同的同时.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 盛世留影——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设计

    作者:刘克成; 肖莉; 王璐 刊期:2007年第06期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的正南门,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丹凤门遗址的考古发现是隋唐长安城历史及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丹凤门遗址地处现代西安城市要冲,位置重要,环境敏感,同时有关唐代皇家建筑资料极少.这对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提出了挑战。本设计采取“遗址建筑覆盖保护,丹凤门意象显示”的思路,下部为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厅...

  • 边关狼烟今何在长城旁边有人家陕北四大名堡之一——高家堡古城建筑遗产览胜

    作者:刘临安; 吴晶晶 刊期:2007年第06期

    自古以来长城文化就是中国军事文化的杰作。作为长城文化载体之一的长城沿线的“军事屯堡”,既是边疆军事防御体系的物质实体,也是多民族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历史证明。本文试图通过对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的高家堡古城建筑文化遗产的发掘,来展示明代边疆军事屯堡的历史特征和当今的生活风貌。

  • 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陕西风翔泥塑及其建筑环境保护

    作者:杨豪中; 张蔚萍; 卢渊 刊期:2007年第06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其本体及价值主体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及价值主体是非物质性的,但常以物质性的方式出现。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的关系更密切,其发展过程中的演变也更加剧烈。论文针对以上特征,阐明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陕西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与其建筑环境间的联系...

  • 黄土高原新型窑居建筑

    作者:刘加平; 何泉; 杨柳; 闫增峰 刊期:2007年第06期

    传统窑洞民居具有节能、环保等生态特性.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却面临着如何更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延安市枣园村设计思想的叙述,探讨总结了适合黄土高原乡村地区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型绿色窑居建筑体系。

  • 西部生土民居建筑的再生设计研究——以云南永仁彝族扶贫搬迁示范房为例

    作者:刘加平; 谭良斌; 闫增峰; 杨柳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西部乡村生态民居基本理论的分析,包括传统建筑空间解析、地域气候分析与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传统民居室内外温度场、湿度场、风场的动态过程模拟评价、生土建筑材料的抗压、抗弯改性研究,得出地域性乡土民居建筑的基本设计模式,并结合示范工程,推动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乡村绿色建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

  • 碰撞与交融——丝路建筑文化源脉

    作者:任云英; 张峰 刊期:2007年第06期

    丝绸之路建筑文化源于丝绸之路这一跨越历史时空的交往平台,充分体现在各个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中。与此同时,沿线城市、佛教石窟建筑艺术和古老抑或消失的文明遗迹,给了我们历史的真实记忆,体现出不同建筑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大平台,建筑文化无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 在两条战线上前行——由富平国际陶艺博物馆主馆与贾平凹现代文学艺术馆想到的

    作者:井敏飞; 林源 刊期:2007年第06期

    借用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说法.我们面临着一个二元化的情形.一边是阿波罗.另一边是狄俄尼索斯。阿波罗倾向于和谐.在坚持某一理念.或者理解某一受到普遍公认的.产生了知识结晶的思维方式时.采用的是种积极的做法。而与之对立的狄俄尼索斯则持消极主义的态度,倾向于推翻确立的规律与原则.去探求那些似乎与充满逻辑的基础理论相悖的情况....

  • 逝去的西安老街

    作者:胡武功 刊期:2007年第06期

    一种东西的逝去,往往带走一种文化.比如西安老街。如果连同它的称谓一同消失.那就是一段特定历史的终结。

  • 建筑教育: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教育之路——从中国西部建筑教育谈起

    作者:陈静; 李岳岩 刊期:2007年第06期

    文章阐述了我国建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下西部建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指出面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国策,西部建筑教育院校应肩负起西部地区的环境建设、建筑文化保护、城市发展以及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