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杂志简介:《建筑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30/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国际刊号:0529-1399
国内刊号:11-1930/TU
全年订价:¥ 638.40
创刊时间:1954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5
复合影响因子:0.98
总发文量:3206
总被引量:26239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4.4
期刊他引率:0.9841
平均引文率:3.9631
  • “历史的”与“非历史的”——80年后再看佛光寺

    作者:王骏阳 刊期:2018年第09期

    以《建筑学报》组织的纪念佛光寺发现80周年暨当代建筑师佛光寺考察之行为契机.对以粱思成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历史构建进行反思,寻求当代中国建筑师历史认知的理论基础。

  • 台基、柱梁与屋顶——从即物性的视角看佛光寺建筑的3个要素

    作者:柳亦春 刊期:2018年第09期

    从即物性的视角对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的3个基本要素——台基(囗)、柱梁(屮)、屋顶(亼)进行了分析与审视。一方面借助于对佛光寺建筑及其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引出并阐述了即物性的概念;另一方面又以何陋轩为例,说明了“亼屮囗”的要素构成之于当代设计的意义,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即物的意义。

  • 与佛同观——佛光寺中佛的空间与人的空间

    作者:张斌 刊期:2018年第09期

    从佛光寺的观日图景的身体感悟中所蕴涵的早期山水观念与佛教信仰的互动出发,希望回到寺院昕处的大尺度地理景观在隋唐之际具体的历史与宗教情境之中的意义来探寻东大殿前高台的形成动机及其对于初唐佛光寺寺院格局的决定性影响,进而分析东大殿的空间与像设在强化佛的空间的崇高性的同时如何与其昕处的高台及面对的自然山水互动,创造出一个“...

  • 佛光寺的启示——一种现实理想空间范式

    作者:李兴钢 刊期:2018年第09期

    将佛光寺体验所获得的5种启示系统性地归纳为5点要素:风水形势,叙事空间,结构场域,入作天工,胜景情境。提出其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呈现出一种“现实理想空间范式”,强调人作为空间体验的主体,可称作“身临其境”——人的身体经历时间和空间的过程,而抵达现场、获得特定情境并沉浸其中的时刻和状态。

  • 凿入山体的寺院

    作者:董功 刊期:2018年第09期

    记录并梳理笔者3次造访佛光寺时对其空问机制的观察与感受,以东大殿后方一处裸露的崖壁为切入点,具体探讨在自然山景中“凿入’的地形操作和寺院空间中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场所意象。

  • 隐匿的前廊——佛光寺东大殿的空间性

    作者:冯路 刊期:2018年第09期

    以佛光寺东大殿正面板门和窗墙的位置改变造成有无前廊的区别为切入点,从建筑、场地、人的身心经验等几方面对前廊的有无所带来的差别和影响展开讨论。讨论主要关注于空问结构,即空间关系,在人的感知以及更深层的文化意义上的呈现。提出东大殿曾有的前廊,作为一种空问上的间隔,对于主体性的身心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借此探索一...

  • 从文物到博物

    作者:王辉 刊期:2018年第09期

    针对活化文物这一文物界所面临的当下问题,通过区分“文物”和“博物”这两个概念,并借助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的观点,提倡在文物保护实践中要从片面地强调“崇拜价值”,转移到拓展“展览价值”,通过营造知识场景把僵死的古迹和鲜活的当下共时性地拼合起来,使文物不成为属于专家的学术古董,而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享受...

  • 佛光寺东大殿结构特征——《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相关内容再议

    作者:王方戟; 王梓童 刊期:2018年第09期

    首先简析汉至唐木构的变化,接着引用陈明达先生“佛光寺形式”结构理论并对其特点进行强调。结合结构实验说明该结构形式在抗震和起楼上的优势。继而借唐代后的建筑遗存说明该结构形式的演变与消失。最后从结构与装饰的角度对比分析唐招提寺金堂和佛光寺东大殿,提出了佛光寺古代木构对当代建造的借鉴价值。

  • 田汉文化园

    作者:姚力(摄影) 刊期:2018年第09期

  • 诗意的在地——田汉文化园设计

    作者:魏春雨; 顾紫薇; 黄斌 刊期:2018年第09期

    田汉是国歌的词作者,我国现代戏剧艺术发展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适逢田汉先生120周年的诞辰。地方政府在其家乡长沙县果园镇建设一处集陈列展示、戏剧演出和地方戏剧培训于一体的文化园区。以纪念田汉先生伟大的艺术成就和不屈之精神风骨。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

    作者:李开建(摄影); 陈逸飞(摄影)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唐家湾地区.经过约10余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珠海校区日趋成熟.但诺大的校园却缺少一个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综合性文体活动的场所.亟需建设一个集大型集会、球类运动比赛.演出、多功能会议和学生活动中心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体育馆.成为延伸和发展校园文化的载体。

  • 校园的日常与“无边界建筑”

    作者:王瑜 刊期:2018年第09期

    1一次意外的方案遴选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学校的日常体育教学活动,兼顾举行重大体育比赛、大型集会以及其他的学生文体活动。该项目方案征集的遴选过程与众不同,打破常规,经过了学校师生评选、专家评审与校方评定3个阶段。

  • 北京专利大厦

    刊期:2018年第09期

  • 榫卯空间、立体园林:北京专利大厦设计

    作者:崔海东; 徐超; 李东哲 刊期:2018年第09期

    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内,是集信息专利研发、新材料专利技术研发、专利审查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用房,总建筑面积14万m^2。顺应规划条件和使用要求.总体布局呈四合院式,四周为地上7层的板楼,檐13高度30m;东北角为地上10层的方形塔楼,檐口高度45m。

  • 梁思成“中国建筑型范论”探义

    作者:王军 刊期:2018年第09期

    梁思成将西方古典建筑模数法则“Five Orders”翻译为“五种型范”,包含了他对模数化设计的深层理解。梁思成认为宋式“以材为祖”之制和清式斗口模数之制,与“五种型范”在模数方法上极为相似,堪称中国建筑之“型范”;基于模数制度的研究,探明中国古代建筑之结构技术与环境思想,就可望找到设计规律,为“中而新”建筑创作提供支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