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杂志简介:《建筑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30/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国际刊号:0529-1399
国内刊号:11-1930/TU
全年订价:¥ 638.40
创刊时间:1954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5
复合影响因子:0.98
总发文量:3206
总被引量:26239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4.4
期刊他引率:0.9841
平均引文率:3.9631
  • 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建筑创作座谈会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06年4月7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借黄帝陵祭祖之机,中国建筑学会在西安曲江宾馆召开了“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建筑创作座谈会”.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由我国著名女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是一座大型的部级祭祀建筑,由于其特殊意义而受到业内外的关注.出席会议的专家针对祭祀大殿的建筑创作展开热烈讨论,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因故不能出席会议,但是...

  • 业精于勤 绩出于朴

    作者:周畅 刊期:2006年第06期

    这次由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建筑创作座谈会是近年来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从今天大家的发言来看,开得非常成功,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 美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税费激励政策

    作者:沈海虹 刊期:2006年第06期

    文章介绍了美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税费激励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政策影响力,借此引发我国采用税费制度促进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 关于文物建筑遗迹保护与重建的思考

    作者:郭黛姮 刊期:2006年第06期

    文物建筑的保护,“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对于一座仅存遗址或遗迹的历史建筑,一般不主张丢掉历史信息而重建.历史建筑的重建可以区分为文物建筑性质的重建和非文物建筑性的重建.对于前者,不应破坏原有遗迹,并应按照原材料、原技术、原工艺进行重建.在原址重建是保护工程中极特殊的个别措施.基于“文物建筑是历史...

  • 特定条件下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创新--以无锡市南长古运河片区概念规划为例

    作者:姚迪; 戴德胜 刊期:2006年第06期

    以无锡南长区古运河片区概念规划为例,介绍了规划的主要设计思路,构建出在特定区域条件下一种新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并分析了其中的经济理念,以期为当今历史街区保护提供借鉴.

  • 不可移动文物的移动保护

    作者:汤国华 刊期:2006年第06期

    对在新形势下被迫移动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评论,分析了解体移动和整体移动的利弊,总结了广州锦纶会馆整体平移保护的经验.

  • 保护及利用与城市生活有机相融--天津静园(溥仪故居)保护利用规划

    作者:杨昌鸣; 汝军红; 陈雳 刊期:2006年第06期

    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对溥仪故居--天津静园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阐述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在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处理上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针对静园使用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性开发利用基本思想和原则,并进一步对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 西方近代公园史研究刍议

    作者:张天洁; 李泽 刊期:2006年第06期

    对西方近代公园史的主要著述展开综合分析,指出:公园不单单只是一处经过设计的景观,一份文化的载体,抑或一个社会活动的容器,而是一种由创造者使用者等多种势力在广阔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中不断争夺的社会空间.在近代公园史研究中,对景观设计的静态的狭义的鉴赏已不能适用,应让位于对社会与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层探究.

  • 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欧洲城市广场历史演变的社会学观察

    作者:蔡永洁 刊期:2006年第06期

    欧洲城市广场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由、有机到严格、对称,再回到自由有机的演变过程,这一变化特点克分展示出空间造型与权力形式的密切关系;城市广场的产生得益于一种民主政体的支持,不同时代的权力特征赋予了城市广场不同的空间色彩.

  • 中国近代建筑的中国观--以沈阳近代建筑为例

    作者:陈伯超 刊期:2006年第06期

    以沈阳近代建筑为例,否定了以“欧洲中心论”对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片面思想,强调在近代建筑导入不同地区时,为适应当地条件而经历的本土化的变异、成长与发育过程,主张以“中国建筑的中国观”去看待中国的近代建筑,这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建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

  • 新中国驻外使馆建筑发展历史回顾

    作者:丁明达 刊期:2006年第06期

    文章回顾了新中国建国后驻外使馆建筑的发展历史,概述了新中国驻外使馆建筑建筑风格的发展变化,简要分绍了新中国驻外使馆建筑的建设模式,并对中国使馆建设管理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希望通过本文使读者对中国驻外使馆建筑的历史有所了解,从而激发更多人关注中国使馆建筑的发展.

  • 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属性解析

    作者:刘大平; 顾威 刊期:2006年第06期

    传统建筑装饰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依据传统建筑装饰的形态构成要素和构成方式的不同,将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分为建筑语言和非建筑语言;文章侧重对这两种建筑装饰语言形态的基本属性进行解析,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概括其基本属性的外在表征和内在规律.

  •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总体规划设计

    刊期:2006年第06期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南京市河西新城区,主要包括体育场(含热身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新闻中心以及交通工程景观工程、能源中心等配套工程.

  • 体育场

    刊期:2006年第06期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主要是举办十运会的开、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比赛的大型体育场,观众席位6万座.该场的主要特征是多功能性、灵活性、通用性.奥体中心的标志--体育场钢屋盖上那两道彩虹般的大拱,向外倾斜45°,跨度361.58m.精妙的设计提供了最佳空间,使双曲面顶部构造超越所有看台,确保所有观众席位都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 体育馆

    刊期:2006年第06期

    体育馆(含冰上项目)分主馆和训练馆两部分,主馆平面呈椭圆形,屋面为双曲抛面形式,造型既如一展开扇贝,又如一艘太空船,象征着体育与未来的发展.主馆观众席位13477座,可举办篮球、排球、体操等多种体育比赛.特别是奥体体育馆的"北冰南移工程"令它拥有两片标准的冰场:一片主馆的活动冰场,另一片为冰球训练馆的冰场.目前这两块冰场均一次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