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刊

教育导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杂志简介:《教育导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7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探索与研究、幼教视点、儿童发展、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评价与管理、家庭教育、比较与借鉴、保育研究、文溪雅荷、专家论坛

主管单位:广州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5-3476
国内刊号:44-1371/G4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62
复合影响因子:0.94
总发文量:3473
总被引量:13527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5.0733
立即指数:0.0504
期刊他引率:0.9778
平均引文率:4.6387
  • 农村文化与新农村教育

    作者:魏峰 刊期:2006年第08期

    农村文化是一种以乡土为核心的文化系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保存、尊重和发展农村文化。新农村教育应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将农村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承载者。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则要通过农村教育整体改革。

  • 教育智慧品性及其回归

    作者:叶飞 刊期:2006年第08期

    智慧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状态和境界。教育智慧可分为理解性智慧、情境性智慧和反思性智慧三种基本类型。由于受到技术化和控制化的思维逻辑的影响,当前的教育实践似乎已经越来越偏离了智慧这一教育的原初品性。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智慧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倡导教育重新回归智慧品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 数学生态课堂:内涵、价值与生成

    作者:潘小明 刊期:2006年第08期

    数学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理念与学科本质特性在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有机融合。其价值在于:生态群体互动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凸现,个体差异与生命价值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能够得到动态的平衡。其生成的路径是:激活数学课堂生态因子,唤醒数学课堂生态;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平衡好数学课堂生态因子;关注触...

  • 中学美术发展性教学评价浅探

    作者:刘梦良 刊期:2006年第08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评价注人了新的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与反思

    作者:刘健 刊期:2006年第08期

    一、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 纸笔测试过去几乎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形式。这种传统评价模式的主要问题是:①评价范围狭窄,只关心认知目标和学业成就,注重学习结果,而对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表征及其知识结构的变化则无法测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②仅凭考试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评价方法注重量化,...

  • 新课程下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初探

    作者:何冰 刊期:2006年第08期

    地理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发展。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感到比起“知识与技能”这些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隐性的、潜在的、长远的目标则因难以量化而使评价有更大的难度。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呢?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胡瑛 刊期:2006年第08期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 “初中历史、地理、生物网络教学设计实践探索”结题报告

    刊期:2006年第08期

    “初中历史、地理、生物网络教学设计实践探索”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的子课题,于2002年9月启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 “知识管理下的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研究

    作者:吴小兰 刊期:2006年第08期

    “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种常用形式。笔者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以知识管理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为专题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体性和学业成绩,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

  •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可俪; 危淑玲; 罗玛丽; 邹森桦 刊期:2006年第08期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依据建构主义学习原理,我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搭建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教学平台,开展了《应用现...

  • 从言语功能看教师评语教育功能的发挥

    作者:巫淑华 刊期:2006年第08期

    本文尝试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教师评语进行言语功能的分析,揭示评语的语言特点及其人际功能,挖掘评语背后的教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写好评语的具体要求。

  •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作者:刘任丰; 杜时忠 刊期:2006年第08期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学校制度文化育德功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的育德功能,必须重视并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哲学思考

    作者:何军峰 刊期:2006年第08期

    “三贴近”是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它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本文从理论到实践、社会化与主体化的双向互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育人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等层面分析论述了“三贴近”的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意义。

  • 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作者:袁馨泉 刊期:2006年第08期

    调动人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大学生的进取动机,强化他们正确的行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自我教育,以实现国家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目标。

  • 学校应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作者:蔡珊如 刊期:2006年第08期

    一、孩子缺少感恩之心的情况令人忧 现在,年轻一代缺少感恩之心,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心与关注。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加强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已是势在必行。